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男色经济”、“腐女文化”,是资本下的文化悲哀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前段时间,国家说了一句话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应该倡导年轻男孩子要多一点阳刚之气

此言一出,网上立刻就炸开了锅,持支持态度和持讽刺态度的差不多各占半壁江山,谁也不服谁。支持的一方表示当前的文化和娱乐明星中尤其是那些流量明星很多都偏向于奶油小生,过于偏阴柔,面容线条和妆容如果换上女装和女妆几乎可以“安能辨我是雌雄”;而反对的一方则认为任何一种审美主要不违法不触犯道德层面的东西都应该被尊重,一线明星有阴柔的也有很爷们的,不能够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那么到底那种说法才是最正确的,实际上我们也并不好直接做出相应的判断,不过我们大致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国家会说出这样一个倡议,因为在当前资本的追捧下,和一些亚文化内容的兴起,确实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男色经济”的风潮,和“腐女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男色经济”和“腐女文化”是相伴相生的,“男色经济”很好理解,看字面意思就懂,那么“腐女文化”又是什么呢?真要是深究起来,“腐女文化”要比“男色经济”的历史更加“悠长”。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脱胎于“非原创文化”的所谓“腐女文化”

准确来说,“腐女文化”并非我国原生的一种亚文化,而是一个外来的“舶来品”

“腐女文化”真正的源头应该是西方欧美国家,甚至最开始并非叫这个名称,而是“非原创文化”。所谓“非原创文化”,是指在一部文艺作品(可以是小说、电影,也可以是动漫)火爆以后,由于读者对于文艺作品中角色的喜爱,一些写作实力的读者或者“散修”小说家会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抽出原著中的角色另行编撰出一个“全新的故事”,因为角色名称和人设相同,所以叫“非原创文化”

在可考证的“历史”中,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好莱坞大片《星际迷航》热播以后,在美国的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非原创文”。因为对主角及出彩配角的喜爱,加上美国的“击剑文化”,在当时的非原创文中就出现了主角Kirk和配角Spock之间的“断背之爱”,没想到这种禁忌的爱情故事却收到了许多女性非原创文爱好者的追捧,并开始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小众亚文化。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而“腐女”一词则来源于离我们不远的日本。日本的动漫产业举世闻名,但是其实最初的日本动漫都是男性向的动漫,即主要取悦对象为男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日本发现其实女性动漫爱好者也同样具备可观的消费力,因此开始出现许多“女性向”动漫——主角大多为帅气阴柔的男性角色,其中各种爱恨情仇也都是男性角色和男性角色的故事,甚至还有很多这种断背之爱的搞颜色的情节。这种文化在日本被称为“腐女文化”和“击剑文化”。当然“击剑”这个词其实本意是指极度唯美,但是在这几十年的小众文化发展中,击剑逐渐成了“男色”和“断背”的代名词。

随着我国大开国门改革开放,许多海外的文艺作品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疯狂地涌入国内市场,一方面提升了国内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另类的小众文化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些来自岛国含有击剑和腐女文化的文艺作品开始在国内流通。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国内的“腐文化”和“击剑"开始逐渐滋生,但此时并未形成多大的气候,很多这类文艺作品都是“禁书",没有一些特殊门道普通人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类东西。

击剑文学和腐女文化真正开始在我国被普遍化和明显化是十年后的事情,也就是2000年左右的时间。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互联网的诞生催化“腐女文化”发展

2000年前后,我国互联网开始逐渐普及,那个时候以PC为主要战场的BBS和Web社区第一批互联网原住民的乐土

互联网的便利大大缩短了文化传播的地理空间限制,可以朝着无限发展的可能蔓延,因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我国的互联网上曾经出现过两大网站,这两大网站曾经是我国最早期的“腐女”们心中的圣地,早期我国一些击剑文学和欧美日韩的腐女文艺作品基本上都会出现在这两大平台之上。

最初一些网络文学性网站都是一些免费的论坛,网友可以在这些论坛上自由发布一些自己撰写的网络文学文章,不过随着市场用户的逐渐扩大,这些网文论坛也开始逐渐从公益性网站变成了商业性文学网站,步入收费时代开始广泛的吸纳网络作家。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毕竟那个时代的网文作家们也都是从读金庸、古龙、黄易等新派武侠小说长大的,因此当时的网络文学比起现在的网文来说,文学性对要高一些,也因此诞生了以《诛仙》为代表的经典玄幻修仙类小说,那个时候玄幻类、修仙类、网游类、升级流一类的网文是主流。

当然,互联网的读者是没有性别区分的,在大部分男性向小说里,言情类、非原创类、霸总类以女性读者为主的网络小说也是一大分类,在诸多商业性文学网站中,晋江可以说是最早明确以女性读者为主的网站,在晋江文学上大量的作品都是击剑文、非原创文和霸总、玛丽苏类言情文。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从时间节点来看,自2000至2010年的十年时间,网络IP开始被以完美世界为代表的游戏公司收购版权,开发成网络游戏,借助《诛仙》这类强IP所带来的广大读者,游戏公司和网文作者赚得盆满钵满,但此时并未形成一股主流风潮,并且即便是改变游戏或者动漫类作品,大部分的资本都倾向于选择消费力更强的男性读者和玩家,虽然网络上不乏出现很多击剑类、腐文化类爆文,不过女性消费力在这十年之间并没有展现出来强劲的爆发力。

击剑文和腐女文化真正的崛起应该是2010年左右。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移动互联网促使女性消费力提升

2010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随着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人们阅读网文、浏览资讯、听广播等需求逐渐从PC端开始向更加便利的移动终端转移。在这种基础上,商业性文学网站开始逐渐步入资本时代,资本的注入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网络文学网站注入的新鲜的动力和血液,与此同时,曾经以“文字”为核心的“腐文化”作品和“击剑文”则借助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开始向而此时广播剧、有声读物、漫画等领域延伸,在移动互联网到来的前几年迅速成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但由于击剑文和腐文化天生和我国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因此击剑文学作品始终在敏感地带徘徊,在弱化一些搞颜色的情节上,更多只能够以广播剧和有声读物的形式进行传播。此时,“三次元”的影视领域尚且还没有把击剑文学和腐女文学纳入到视线范围内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不过,千万别小看了广播剧的威力,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虽然击剑文学一直无法正是摆到台面上来,但也已经积累了众多的女性消费者,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以后新媒体的发展,让女性的收入开始崛起,与之伴生的就是“女性独立意识”,因此从2010年以后我国国内女性消费者的能力呈现出一种井喷式上升趋势。虽然击剑文学在那个时候只能够以广播剧的形式出现,但是女性的消费力在此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比如火爆全网的《魔道祖师》,仅仅在某一个FM平台上的广播剧当年就已经创下了147万元人民币的成绩,打榜第一的粉丝一个人就贡献了4.2万元!

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腐女文化的女性“玩家”能够有如此之强的消费力,其实和亚文化小众化有关,因为圈层较小同时又“搬不上台面”因此这些“腐女们”平时其实需要消费地方并不多,所以只要自己喜欢的击剑作品被改变成其他类型的产品,她们就一定会去消费,因此展现出了超高的粘性和购买力。

击剑文学真正的第一轮爆发时间,应该是2015年,因为这一年开始击剑文学终于走入了影视化改变的领域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资本催生下的击剑影视作品

2013年-2014年,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始部署4G网络,影视界开始蠢蠢欲动,网络大电影和网络剧开始逐渐抬头,资本式逐利的,在看到网络影视文化蓬勃发展的时候,资本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烧热这汪潭水

网络影视剧在这两年时间疯狂地输出,而疯狂输出的背后则是剧本的海量产出,那么这些剧本都从哪里来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从一些老牌网络文学网站直接收购IP进行改编,因为这样诞生的作品天生自带流量和观众。

所以在这种大背景的推动下,2015年以击剑文化和内核的网剧《逆袭》和《上瘾》两个爆款横空出世,一经上架迅速开始收割“民脂民膏”,并且捧红了许魏洲和黄景瑜两个“奶油小生”。据后来的相关数据统计,《逆袭》这部额网剧的成本只有150万,但是不管是延伸出来的写真集还是DVD,以及主演见面会门票,哪怕被黄牛炒到2000元依旧是“秒罄”!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但2015年并没有成为“腐女文化”真正的爆发点,因为《上瘾》并未完播,就因为“价值取向”问题“惨遭”下架。监管部门对击剑文学的和腐女文化的不认可,让资本虽然看到了腐女文化代表的“男色经济”很有赚头,却不敢大步流星地继续跟投,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

不过击剑和腐女文化并没有从此止步,而是调整了方向和策略准备用一套全新的方式让作品能够过审,因此在2018年中旬,一部《镇魂》爆火全网,虽然其剧本的原始IP依旧是击剑和腐文化,但在影视化改变中,编剧直接弱化掉了男男“断背”的情节,而把他们的情谊以“革命友情惺惺相惜”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两个男主之间的情感看起来似有若无、若即若离,既满足了监管的审查,又满足了广大腐女们“嗑CP”的乐趣。

因此在《镇魂》的成功上,资本终于又看到了赚钱的希望,腾讯、B站等资本方开始大量的收购击剑文化的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2019年《陈情令》的超前点播狂赚1.6个亿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当然,资方看重的不仅仅是击剑文学影视化改编的直接收入,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方找到了另一条可以快速造星的办法,前文说到的黄景瑜和许魏洲、和后来的肖战、朱一龙几乎都是通过这种击剑影视成功上位的流量明星

因此整个2020年文娱产业呈现的态势就是,资方开始大量的囤积击剑IP。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已经立项或者筹拍以及已经开始摄制的击剑IP改编影视剧已经多达五十六部之多而晋江文学无疑是这场资本逐利游戏中最大的受益方。相信在未来两年,相关但没影视剧不出意外的话会集中出现在我们的荧幕之上。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结语

在目前这个时代,流量明星的吸金能力已经不用再多余赘述,在过去几年的网文IP影视化改编中,霸总类玛丽苏类言情IP曾经火爆一时,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经不再被主流观众所接受,而击剑文学则接下了这个接力棒。

尤其在腐女文化下催生的“男色经济”甚至让很多化妆品护肤品品的代言都开始找流量男明星而不是找女明星,而所谓的“男色经济”,指的恰好就是那些颜值唯美、身段柔美的男明星们,结合这几年影视剧的爆火,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国家部位会发出体长阳刚之气的建议了。

从“腐女文化”到“男色经济”,是资本扭曲了文化

那么对于目前最火的“男色经济”,你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资本   文化   经济   广播剧   小众   击剑   文艺   角色   读者   我国   女性   作品   影视   时尚   网络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