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摧毁经济

我小的时候,总是希望拥有一切我想要的产品,一盒玩具,一件衣服,一本书,一张CD,一辆自行车……当这些我心心念的产品真正属于我的时候,我会产生无上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有时让我彻夜难眠,而这正是驱动我不断抵达小目标的动力,我会通过向家人哭闹,努力攒零花钱,压岁钱,勤工俭学,努力工作的方式来实现自己拥有一件梦想的产品的小目标。

我至今依然记得在我上初中拥有自己第一辆自行车时的兴奋感,我推着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回到家中,像抚摸爱人一样抚摸它的每一个零部件。在接下来的近1年时间,几乎每周我都会擦拭和清理这辆自行车,让它美妙如新。我享受拥有它的满足感,享受当别人以羡慕的目光注视它时的自豪感。那么你还记得当你坐进你买的第一辆汽车里时的心情吗?

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为了这样的兴奋感和满足感而活,这也许就是欲望。但是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这样认为了,他们在开启一辆共享单车时并没有拥有它的感觉,而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短途代步用具而已,因此他们也不会擦拭和保养它,“这东西本来也不是我的,我干嘛花那么多时间在它上面”,如果它坏了,他们不需要去修理,而只需要往路边一扔即可。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一切几乎都越来越倾向于用共享产品解决,从小父母租共享玩具,上学骑共享单车,走入职场穿共享衣服(这真是丧心病狂,共享午饭是不是要诞生了?),出行坐共享汽车……他们并不拥有产品,因此也缺少拥有产品的兴奋感和满足感。当一个孩子拿着共享的乐高玩具像同伴炫耀时,也许换来的一句回复是:“有什么可炫耀的,那又不是你的,只是借来的玩具而已,下周你就得还回去。”

共享摧毁经济

共享经济消灭欲望

共享的逻辑是满足用户的使用价值,看起来它鼓励人们用别人用剩下的,穿别人穿剩下的,而完全不考虑用户的心理价值,这种心理价值也即我说的兴奋感和满足感,也就是人类的欲望。

如果把共享经济放到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中,你会发现它处于模型的最底层即生理需要——满足人类衣食住行最基本需求,而模型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从来不是共享经济所能覆盖的范畴。

共享摧毁经济

这也难怪共享经济的鼻祖NeighborGoods诞生的时候是以电钻,梯子,除草机这些工具来举例,而非衣服,电子产品,汽车这样不仅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也能代表人类心理需求的产品。

共享经济提倡人们不拥有产品,只使用产品就够了,这使得用户越来越不关注产品的附加值,长此以往,没有人再关心产品的个性化价值以及它所代表的心理价值。那么当衣食住行的刚需都可以用共享解决,谁还有拥有更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心理需求的产品的欲望?

如果人类不再有对新产品的期待,不再有获得这些产品的欲望。整个社会也将丧失前进的动力。

共享摧毁经济

到目前为止,人类经济社会基本上是建立在物权——即对物品所有权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争取拥有对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的物的所有权,住一居室的人希望换成两居室,住两居室的人希望换成别墅,开QQ的人希望换成大众,开大众的人希望换成奔驰……这也是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这种需求的原因。

一个共享的社会化人如果只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那么他一生的需求将极其有限,衣服能蔽体即可,房子能睡觉即可,车子能运送人到目的地即可。如果人人都仅使用二手产品,没有对新产品的欲望,那么谁还会创造新产品?

经济社会不断前进的基础是不断创造增量,而非过度消耗存量。没有企业家创造需求(伟大的企业家总是创造需求),推出产品,整个社会前进的经济基础将不复存在。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完全共享的社会也许会出现以下问题:

制造商沦为供应商

如果未来所有的出行需求被共享汽车满足,那么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将沦为共享出行公司的供应商,并且因为每一辆共享汽车都被充分使用(正常情况下,每家都至少需要一辆车,哪怕每个月只用有限的几次也得以防不时之需,但共享社会一辆车也许能满足多个甚至几十个家庭的需求,只要他们不是在同一时间用车即可),也没有人会买多辆汽车,汽车制造商仅能维持比较有限的规模,大部分汽车公司只能走向破产(事实上,因为日本人的消费欲望越来越低,有调查预测到2050年,日本人对于汽车的需求将减少到每年240万量)。

产品丧失更新的动力

Windows和Intel组成的Wintel联盟不断提升软硬件的性能,就是为了撩拨用户不安的心,让他们持续向往更新的产品,更卓越的性能,从而推动整个PC产业不断前进。但一个共享的二手世界显然无法激发用户这样的需求和兴趣。

共享摧毁经济

品牌消失

不同品牌的产品可以代表不同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使用Macbook的人非常时尚,使用Thinkpad的人商务范十足,开特斯拉的人也许代表前卫,开福特的人可能秉持老派的美国自由主义精神。

但在一个共享社会,因为只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没人再关心产品的品牌。我小时候自行车的品牌有捷安特,美利达,飞鸽等等,而今满大街的自行车只有两个品牌:OFO和摩拜(最终可能合并成一个)。同样如果未来满大街的汽车只有一个品牌——滴滴,那将多么可怕?

共享经济的价值

共享平台当然创造价值,就像中介一样,将产业的一些中间环节交到了专职人士手中,这些专职人士以更专业的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某种价值。但过度吹捧共享经济并试图消灭产品和对产品的需求则是危险的,如果没有房屋制造商,房屋中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汽车制造商,滴滴也无法存在,而这些才是经济社会最底层,最本质的经济元素。

程维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说:“未来人们不用再拥有汽车,滴滴将作为整个城市的汽车运营商。”我不知道程维是不是因为向往一个共享的社会,而身体力行地已经卖掉了家里所有的车。当他需要去办一件事的时候,在滴滴上预约,然后排队等待5-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然后出门驶向目的地。甚至作为一个共享经济的拥护者,他穿共享衣服,住共享房屋。这不大可能。

作为一个创业者,程维所实现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的顶层需求——自我实现,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不应该让别人只停留在生理需求的层次上。

我相信,当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到极度先进的阶段,人类的对于物质的追求早已没有兴趣(那时候人类对于大部分物质的态度是够用就好,并且极度先进的社会物质是极度丰富的),而将精力放在精神追求的时候,也许共享经济将充分发挥其价值,但现在这样的时代远远没有到来。因此我们并不期待一个共享降低欲望,摧毁经济的社会。

欢迎关注“寻空的营销启示录(公众号xunkong200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经济   满足感   自行车   兴奋   欲望   衣服   人类   需求   价值   心理   社会   品牌   用户   时尚   汽车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