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东方,首先去到了邹峄山,进行了一番祭祀之礼后,而后带着齐鲁大地上的70余名儒生博士,去到了天下第一山——泰山之上,进行了之礼,从此之后后世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君王都来到过泰山封禅。那么封禅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秦始皇要进行封禅大礼呢?

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 秦始皇泰山封禅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但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不同诸侯国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国别认同,而秦始皇又是完全靠着武力侵占的六国,秦国的历史上更是有很多类似于白起坑杀俘虏的暴行,且秦始皇登基之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使用苛政严刑进行暴力统治,更是不得民心。

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因此,为了坐稳自己的皇位,守住这大秦江山,秦始皇急需一个充分而正当的名义去当这个皇帝,以让天下归心。而早在上古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一种山岳崇拜和山岳祭祀,在《史记》、《庄子》等等古籍当中,都曾经讲述过上古七十二王封禅泰山之事。封禅二字,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泰山封禅就是在泰山上祭祀天地的意思。

而这种封禅之举,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并且在民间也常常有祭祀山神之类的活动。因此,虽然六国百姓都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习俗,但是在封禅祭礼这一点上,却都是相同的,而且都是将其视为是极其神圣的。

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因而自称皇帝,但这个皇帝的称呼,必须基于臣子和百姓的认同之上,才能让皇帝获得这个词语本该有的意义。而在泰山封禅祭天,能够获得一种“蒙受天命,治理天下”的名头,自然有利于形成天下的普遍认同,从而让秦始皇坐稳自己皇帝位置的同时,加强秦朝的大一统。

>> 秦始皇泰山封禅的目的和意义

Ø正如上文所言,秦始皇泰山封禅,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宗教本身对国家政权的影响远远不如西方,但是在封建时期的知识信仰体系中,宗教的地位是十分之高的。

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首先,古代帝王也叫天子,其意为上天之子,是代表上天行使管理天下能力的人,即所谓的“皇权天命”、“君权神授”。秦始皇上泰山进行封禅,目的在于告诉天下百姓,自己已经在祭天之礼上获得了上天的授权,由此来证明自己封建皇权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权威性。

Ø另一个目的,则是秦始皇为了获得一种身份认同。秦国所居之地乃是西北关中之地,相对而言远离中原地方,更是远离了博士多出的齐鲁大地,在文化上,秦国一直比较薄弱,几百年来,秦国一直遭到中原各国的轻视。

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而今,曾经偏安西北一隅的诸侯王,如今突然成为了天下的君主,自然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同,比如齐鲁大地的儒生,对秦始皇的统治就多有非议。而为了让自己融入主流文化圈,在文化上获得天下百姓的认同,秦始皇专门来到齐鲁大地,来到泰山脚下,找来了70多位儒生博士,希望他们能够提出一些关于封禅之事的建议。

秦始皇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讨好”或者说赚取儒生以及整个齐鲁大地人士的好感,从而获得天下人的信服,以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可惜的是,当时儒生提出的封禅条件,乃是“古者封禅为蒲草,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总而言之,就是化繁就简、化奢为俭。

历史上的秦始皇,为何要举行泰山封禅,背后有何意义?

可秦始皇干这件事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自然不愿普普通通地举办,因此他最终便斥退了儒生,在泰山之上办了一场即为宏大的封禅大礼。结果此举违背了古之礼法,因此这些儒生开始散播谣言,说秦始皇在封禅之时被暴雨狂雷所阻,未获得天地认可而成封禅之事,以此来否定秦始皇皇权的合理性和权威性。而这件事,也为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埋下了伏笔。

>> 结语

而自秦始皇之后,虽然也有好些君主进行了封禅大典,但是后世历代君主的封禅之目的,更多的仅仅只是出于宗教和信仰的目的,为的是夸耀自己的政绩,而并非是为了巩固皇位、稳定江山了。

参考资料

颜炅偲.秦汉之际封禅泰山的发展演变[J].《师道:教研》,2015:95-96.

张金金.秦始皇泰山封禅活动探析[J].特立学刊,2018: 50-54.

余冬林.浅论秦汉时期的帝王封禅[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65-67.

王海霞.论秦汉时期泰山封禅制度的特点与文化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1:202-203.

李凯.论秦国巡狩封禅礼的宗教意义[J].河北学刊,2014:53-5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泰山   齐鲁大地   秦国   目的   儒生   皇权   秦朝   秦汉   君主   祭祀   皇帝   宗教   时期   意义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