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记,之"燕国"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它的血统最为纯正尊贵。燕国拥有着辽阔的辽东,而秦国占据着西北。

战国七雄记,之"燕国"

那么因为什么让两个边缘化的国家,最终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公元前314年在燕国上都"蓟【jì】城",这里处死了一个不同的囚犯他叫之子是燕国的王,俘虏他的是齐国的军队。之子的王位来自"禅让",在王位世袭的时代,第三十八位燕王姬哙却逆流而上,将王位让给了他。

在燕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取代商而立周武王分封天下,弟弟邵公封于燕地,它就是燕国。这就是他为什么血统尊贵的原因。

在三十八任国君姬哙kuai在位的时候,燕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事

战国七雄记,之"燕国"

燕国的创建者召公以贤能为世人称道,作为召公的后代姬哙当然也想做出一些政绩。由于齐国当时的列国中非常富庶,这让姬哙很忌惮,尤其是担忧齐国称霸必然让燕国迟早惹上祸端。

一次在宴席上姬哙又提到这件事情,燕国大夫鹿毛寿说到:相邦之子有治国大才,为何大王不可以效仿帝尧访贤禅让许由,帝舜任能禅让大禹,尧舜信任贤能因此成为圣人,大王既有圣人之相更有圣人之德。

战国七雄记,之"燕国"

这话对姬哙很是受用,即可以解决治国的烦恼又可以效仿圣人千古留名。

在战国中期,在各国完成变法之后燕国也开始了改革。

各国的变法无一例外的是加强王权,而姬哙的变法却是不同它国的改变,决定"禅让"。燕哙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决定。

这让燕国太子姬平气炸心肝肺,再百般劝说无果之下,只能拂袖而去。

毕竟尧舜禅让只是传说,同时在燕哙之后的2000多年再也没有一个君王主动让出王位。

在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决定的后果。毕竟野心和理想同伴必然会出现问题........

燕哙不喜美酒女色,退位后的唯一爱好就是下地干活,他以远古圣贤为人生榜样,竭力维护自己的"圣王"之道。

同样身为太子的姬平也没闲着,因为他是这次禅让最大的受害者,他积极与齐国派来的使者联络,并且得到了齐宣王的支持。

有了齐国做靠山,燕国太子姬平开始联络将军,大臣和燕国贵族对抗新任的"燕王之子"。

公元前314年燕国 蓟【jì】城,就这样太子姬平与新王之子,的王位之争持续了几个月,此时燕国一片混乱。同时太子姬平大开城门引齐国来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曾想躲在幕后操纵的黑手"齐国"以匡扶正统的名义进行武装进入。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齐军就占领了燕国国都,齐军以解放者自居因此燕人百姓列队相迎。

此时先王姬哙也知道了齐人攻入燕都的消息。望天长谈:之子误国,我何以面对列祖列宗啊?且含恨而死。

燕哙一手导演了这场革命大戏,但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放弃世袭的王位,将国家交给贤能,他的理想令人钦佩,但完全超越了时代。

权利是一把双刃剑,之子似乎没有什么抢夺王位叛逆之罪,但人民的愤怒需要一个发泄对象,就这样在百姓的唾骂声中,之子被齐军杀死了,他真的不应该贪恋王权。

在入侵燕国后齐军很快露出了狰狞的本性,烧杀抢掠,蹂躏燕国人民。这也是燕国建国700年来第一次遭受大难。

此时醒悟过来的燕人开始反抗,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齐军不得不撤出燕国。

公元前311年燕国 国都 下都,燕哙庶出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燕昭王"

战国七雄记,之"燕国"

燕国又回到了从前的轨道,在动荡中成长的燕昭王恨死了齐国,他的人生就是复仇。

燕昭王礼贤下士广招贤能,这个消息引来了一个洛阳人"苏秦"

战国七雄记,之"燕国"

后人皆知苏秦有大智,但当时他事业四处碰壁,还被家人嫌弃,走投无路的苏秦来到了燕国寻找机会。

燕昭王与苏秦相遇,颇为赏识苏秦的学识。

苏秦早年拜入鬼谷子门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燕昭王请教苏秦如何战胜齐国?苏秦:燕小齐大,燕弱齐强,只有离间齐和秦赵之间的关系并让秦、赵、燕联合,燕国才有机会消灭齐国。

一个有国仇家恨,另一个有宏图大志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苏秦的灭秦策略打动了燕昭王,同样燕昭王打动苏秦的是知遇之恩。从此苏秦开始了16年的间谍人生。

16年里苏秦往来列国之间,奔波劳顿他一度担任三国的相邦权重显赫到了极致。也曾多次九死一生危险到了极致,但无论何种境遇他都初心不改,为燕昭王的复仇大业。

公元前286年齐国都城临淄,此时苏秦已是齐国相邦,游说"齐王田地"联合赵国出兵,打着替天行道大旗一起攻打正谋划称帝的秦国。并借列国大乱的时候在攻打与齐国相邻商业发达富甲天下的"宋国"。这才是这场出兵的真正目的。齐王听后很是欣慰并下令筹划。

就这样苏秦步步为营,大鱼就要上钩了。

不久身在燕国下都的燕昭王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即心喜因为十几年的复仇大业就要成功了,又担忧身在齐国的苏秦一定会有危险。

苏秦的努力终于瓜熟蒂落,齐王以举国之力灭掉了宋国但齐军也损失惨重。齐国灭了宋国打破了列国之间的平衡,齐王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天下的敌人。

燕昭王等待的机会来临了,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

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当联军攻入齐国境内。齐王才知道是苏秦引兵来攻的。就这样苏秦被车裂了。在行刑前苏秦望天大喊"生而为人,苏秦足矣。这可能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齐王做梦也不会想到一直在身边关心自己并帮助出谋划策的人竟然是最危险的敌人。

苏秦他以一人之力影响了一个大国的命运,作为一个死间他任务的成功就代表自己生命的结束。

因为灭宋而势力大损的齐军很快被联军击溃,燕军占领齐国都成临淄,齐国的重器和财富被燕军劫掠,乐毅领导的攻齐之战是燕国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功业,燕昭王终于报仇了。

战国七雄记,之"燕国"

燕国横扫齐国七十多城,威名振动天下。

燕国历史悠久以周礼治国的思想传承了数百年,周礼塑造了燕人的基因,讲道德重仁义的王道思想。

其它六国变法图强不约而同走向了霸道之路,唯独燕国固收王道传统。

燕昭王死后继位的燕惠王猜忌乐毅乐毅逃亡赵国,失去乐毅的燕军很快被齐人残部打败,昙花一现的燕国迅速衰落。

燕惠王几次写信想召回乐毅,都石沉大海。

之后继位的燕国末代君王姬喜更是昏庸竟然要攻打盟军赵国,怎奈忠臣好言难入耳。当然燕王也有自己的小算计,之前长平之战赵国被秦国屠杀了四十多万军士,燕王姬喜想趁火打劫兼并燕国。侵略需要实力做后盾,另燕王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傾全力也无法战胜养伤中的赵人。相反还被赵将廉颇反攻,燕人不得不求情讲和。这也体现出燕国不可逆转的衰弱。

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公元前232年燕王天真的以为把太子姬丹送到秦国为质,秦国就能放过燕国。

几年后太子姬丹逃回燕国,他想用"自己的方式"阻挡秦国统一天下的战车,这也就有了一个叫荆轲的人将去咸阳行刺秦王。

姬丹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准备了两样东西让荆轲带上,一个是献上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另一个是燕国的督亢图。目的是生擒秦王行政让嬴政归还六国土地是第一目的,刺死嬴政让秦国陷入内乱是第二目的。

本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还是失败了,荆轲也被杀死了。据说如果荆轲专注于刺杀嬴政而不是生擒也许会成功,可能也就改写了历史。

计划的失败也就表示已经引火烧身了。在不久后,秦军要攻破燕国都城之时燕王逃跑了。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国上都。在燕国辽东离宫,昔日仇敌如今同命相连,最后的日子里燕王和赵王开始抱团取暖。为了苟且偷生燕王送出了自己的儿子"姬丹"交给秦王。

姬喜用自己儿子的性命为代价也仅仅苟活了四年,随着末代燕王的被俘虏,公元前222年建国超过八百年历史的燕国正式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苏秦   齐人   周礼   王权   秦国   秦王   之子   贤能   目的   燕王   齐国   王位   公元前   圣人   战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