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记"赵国"(下)

书接上文,赵国嫡长子有不臣之心要设计谋害赵惠文王赵何不想反被杀害,还间接导致赵雍被囚禁行宫。

赵雍失败了,分而治之不是要分裂赵国而是更好的管理聚拢双方的力量,攻打秦国,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但人心是很难设计的,赵雍低估了人性的复杂和贪婪。

在被囚禁的日子没有食物餐食供给,就这样一代枭雄饿死在了沙丘宫。

在赵雍死后十多年,秦国一家独大唯有赵国能与其抗衡,公元前283年赵国使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都城咸阳。蔺相如献上和氏璧后秦王欣喜若狂态度傲慢,根本没有提及之前约定用十五座城池交换的事儿,所以蔺相如假借指出和氏璧瑕疵为由拿回了和氏璧迅速跑到了玉柱下面,并指责秦王赢稷无礼。若秦王能答应斋戒五天后用九宾之礼相迎,他在把和氏璧献上,这一切把赢稷气的七魂出窍但也无奈答应,其实蔺相如连夜就跑回了赵国。

战国七雄记"赵国"(下)

蔺相如就是一个典型的赵人,不畏强权,无惧生死,任性而暴烈。

公元前262战国后期已经是到了赵国的第八代君王赵孝成王赵丹当政,面对强秦其它国家大多都在苟且偷生的时候,赵人却一直在反抗。这时韩国的上党郡带着十七座城邑来投奔赵国,赵国同意接收上党的同时没想到他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秦国一直想得到的上党,结果被赵国揣入囊中,愤怒的秦人开始大举进攻赵国。在长平一线秦赵两国各自屯兵数十万,双方实力相当僵持不下。

就这样战争持续了两年之久,那个年代战争打的就是人和粮,这让已经吃不消的赵国朝堂中怨声四起。归咎带兵上将军廉颇只善防守,短于进攻。

说到底就是因为廉颇出于"代地",而赵王和贵族还是不信任代地的将领。

最后赵孝成王赵丹决定,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执掌前线兵权。

公元前260年的一天,对于赵国是不寻常的。赵国败了,除了240名老幼者逃回都城邯郸外,其余四十多万赵卒被阬杀,这是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同时也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赵国从此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了,秦国一统天下已成定局。

长平之战后秦国一直围攻邯郸,企图一举灭亡赵国,当国家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悲痛的赵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邯郸久攻不下,秦军只能撤退同时也不得不放慢了一统天下的脚步。

公元前245年出生在代地的大将廉颇总是不被赵王信任被迫逃离赵国,赶走他的正是赵国第九代君王赵堰。赵堰的任性对比他的祖先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堰爱上了一个倡优,并在朝堂宣布要立其为后,得到的是赵武安君李牧的直言劝阻。因为魏王早想把女儿嫁给赵王让两国联姻。赵王一意孤行还是立了倡优为后。

战国七雄记"赵国"(下)

作为在廉颇之后李牧是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李牧也出于代地他威震匈奴,数次打败秦军以一己之力支撑着早已摇摇欲坠的赵国,在赵国李牧是秦军唯一忌惮的将领。

因为出身和性情耿直,李牧得罪了不少王室和贵族,公元前229年赵堰的儿子赵迁和相邦郭开设圈套杀了李牧。

一年后赵国灭亡

史籍记载秦人和赵人同根同祖,周武王灭商以后被分封到西方的弟弟成了秦人,被分封到北方的哥哥成了赵人,秦人和赵人本是兄弟,他们骨子里的本性非常相像,直到商鞅变法改变了秦人,而赵人还一直是赵人。好勇气躁任性又胡作非为无视法度,数代赵王中尽然出现了十一次大规模的兵变和内乱,这样的赵国怎可能不被灭亡?

有你有我,有故事

关注"来跟生活嘚吧嘚"下期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和氏璧   城邑   秦国   秦王   都城   倡优   分而治之   邯郸   怨声   君王   公元前   将领   战国   贵族   任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