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文:楚鸟九个头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金秋十月,阳光和煦。千亩荷塘万朵娇,芳姿曼舞映冯秀。

踏入冯秀千亩荷花产区,莲香习习,荷浪荡漾。清风摇曳着满池荷叶绿波翻涌,傲然俏立的窈窕荷花高洁娴淑。静静依偎在荷花怀抱中的冯秀村,是我市中部典型的农耕经济村落,紧邻武山湖湿地慢城旅游区北部,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陶醉无限碧浪,细嗅莲塘荷香,细读之情油然而生。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敢闯善为,做精准脱贫的引路者

50来岁的何月清是土生土长的冯秀村人,他不仅党性强,为人随和热情大方,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且工作认真踏实、能吃苦耐劳。2016年底他回到家乡任村支书。起早贪黑与村民们一起摸爬滚打,开启了他 “泥腿子” 的生活生涯。

回到家乡发展的理由很简单。早早失去双亲的他,尝尽了人间冷暖,是冯秀村的百姓呵护着他一路成长,因而带领百姓致富的梦想一直萦绕着他的心头。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入户走访、宣传教育、扶贫助困,环境卫生整治……何月清每天的工作一项接着一项,忙碌而充实。在他的带领下,全村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还有绿化亮化工程的启动,彻底让过去落后的冯秀蜕变成了一只骄傲的秀美凤凰。“环境大改善,提升了老百姓生活质量,也间接提高了村民素质”,何月清高兴地说。

可他并不满足,常常凝视着大片因传统种植占优势而产值低下的金土地,内心一直若有所思。环境好了,梦想也应该更加清晰。他带领村委一班人在田间地头四处走访、商讨对策,并最终确立了利用冯秀村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交通优势,全力打造农旅结合的“千亩荷塘”, 巧用“荷”一生,夏赏荷花冬采藕;妙用“荷”文化,提升品位奔小康,他要将千亩荷塘这个扶贫产业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经过去洪湖蕲春浙江等多个地方的论证,反复考虑,我觉得莲藕适宜长在我们这个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何月清告诉笔者,疫情期间除了抓好防控这个大事之外,这个崭新的思路在何月清脑海中初显雏形,并得到了市长陈风同志的充分肯定。

今年3月,疫情一好转,村里就召集村民戴着口罩,相隔一米商讨发展莲藕产业,一时间争议声不断。

“摸着石头过河也难,村民工作也不好做,后来发现给村民算账很有效。种水稻的百姓大多是不愿离土不愿离乡的人群,他们一亩地顶多纯挣700元左右,但流转土地给村里种莲藕,一分不投,仅凭流转费就有700元,还可以在家门口参与务工管理挣钱。”何月清详细给村民算了一笔账,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不算不知道,一算脑开窍。经过四天五夜马不停蹄的深入工作,绝大多数村民心结疏通。老百姓的通情达理,更让何月清看到了希望。贫困户冯纯校果断将自己家的5亩土地以每亩700元价格流转给村委会,再也不用自己操心了几十年的那些农田事儿了。而单是摘莲蓬这一项务工,每天还可以从村里里挣100元左右劳务费,加上其它的务工收入,一年下来收入比原来强多了。谈起这种变化,冯纯校一直笑呵呵的。

“务工基本都是搞些荷田管理,劳动强度不大。从3月到现在挣了2000多元。”70多岁的冯纯奇也是对荷园“情有独钟”:这些年自己年龄渐大,侍弄不好自家土地,撂荒不种又不忍心,村里荷产业给他开了一扇新的致富天窗。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扶贫扶志,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在冯秀村,所有的贫困户都是经过层层考察集体公示过的,风清气正,群众无异议。“贫困户要不就是家庭遇到了变故,要不就是应变市场能力不够,村委会要做的,就是尽力帮助他们在家门口轻轻松松淘金,安安心心脱贫”。

九点多的时候,太阳逐渐火辣,我们在荷塘偶遇到村民冯棉容等十余人,他们采下莲蓬准备打包送往村委会大楼。冯棉容是村建档立卡的68户贫困户之一,家里有两个小孩正在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打零工维持。今年她把自家两亩多农田流转给了村里,现在自己每天早上在合作社摘莲蓬也有100多元的收入,家庭经济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何书记要求我们穿戴好水田袜等护具后,每天早上六点左右趁凉采摘,九点半之前必须结束采摘,怕我们在密不透风的荷叶中中暑了。”冯棉容告诉笔者,村里还给我们摘莲蓬的人买了保险,村里的三轮车可以帮助装载转运摘下来的莲蓬,老百姓免受肩扛手提之皮肉之苦。细节安排之中,透露着何书记的温情。

这些刚采摘下来的莲蓬,在村委会大厅里经过分类,新鲜水嫩的很快被等候的商贩收购一空,而颗粒饱满老熟的则经过脱粒机的加工,不久这颗颗乌黑发亮的莲子会被置于太阳底下晾晒,装袋,之后就会源源不断发往祖国各地了。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扶贫也要扶志,贫困户不能一直指望着政府补助,要主动造血。”何月清这样理解扶贫工作:扶贫要有植根于民的感情温度,要时时刻刻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作自己“家里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才能激发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发挥。村里有个困难户,轻微中风,妻子智力稍有障碍。村里安排了他一个力所能及的打扫卫生的事儿做。他之前应该是散漫惯了,依着自己是贫困户,总想着不劳而获,一心指望政府送米送油混光阴,脱岗不守纪律事情时有发生。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何月清做了几次工作让他安心工作坚守岗位,收效不大,便果断在大会上批评训诫,强调脱贫需脱掉懒惰病根,并限期整改,降低部分福利。一段时间后其精神面貌也是大大改观,年终福利恢复正常,而这个困难户非但没有埋怨何月清,反而对村集体的事业更加热爱忠诚了。

忙成一只陀螺,是何月清给我们的感觉。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不停的有电话响起,也时有村民就村里修渠道、抗旱、用工等问题当面插话咨询,还有周一党员例会在等着他。但何月清给身边人的感觉,是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斗志昂扬。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扶贫稍易,扶智更难,有些人还要扶勇,何月清这样总结扶贫工作。扶贫过程他发现,有些贫困户人倒是勤快,可就是面对市场经济底气不足。于是,何月清干脆把身边看得见的奋斗脱贫故事作为火种,试图点燃贫困户心底的致富梦,以激活贫困户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市场经济,以巩固脱贫成果。

他觉得,扶贫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要“唤醒”,“ 唤醒”甚至比任何扶贫工作更重要。冯校志人勤地不懒,可就是死守几亩田地坐吃山空。何月清上门耐心做工作,鼓励他将村里的新鲜莲蓬贩卖出去零售叫卖。起初他是有些好面子,骑着三轮车在附近村子里转悠,每天斩获大几十元后满心喜悦信心大增。何书记继续推动他大步迈出,现在能勇敢地走入城区人流大的地方,多的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

产业升级,做振兴乡村的领头雁

仰则天清气爽,俯则碧波荡漾。荷花的美丽绽放,让冯秀村村民的朋友圈也大放异彩。大家呼朋唤友,闻讯前来赏花采莲,采风怡情。赏花品莲游人醉,斜阳脉脉不思归。风姿绰约的荷花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一些外地拍客也不期而至,抖音快手网红徜徉其间,让原本有点偏僻的田野热闹起来。靠着荷花产业,村民们的致富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也让村民们更加积极响应何书记的长远规划了。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一路风雨兼程,只为心中梦圆。付出的辛劳,总有丰硕回报,冯秀村的乡村振兴工作,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得到了武穴市市长陈风同志的充分肯定,他盛赞冯秀村这项工作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方向:一是动作最快,二是规模最大,三是效果最佳。

面对这些成就,何月清绝不满足。他告诉笔者,为了给前来赏荷游客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莲藕基地的附属配套基础设施也会慢慢升级改造,不仅想把穿梭其间的一些路硬化,还规划新增公共厕所、停车场、文化广场、赏荷回廊、游船等。规模大了,农家乐也可以随之兴起,前来亲近大自然的游客可以就近在这里享受农家乐,吃到健康绿色、卫生可口的农家饭菜。当地农民也可以因地制宜致富增收,在莲藕基地的田间地头配套种植一些绿色蔬菜和水果,如四季豆、黄瓜、番茄、玉米、西瓜等,前来游玩的朋友不仅可以赏荷花、吃莲子、品土菜,还可以亲自采摘当地农民种植的绿色蔬菜和水果,有耍的、有看的、有吃的,当然还必须有可以带走的。“只有留得住脚步留得住嘴,就能够增收创收”,何月清这样憧憬着。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在何书记眼里,荷全身上下都是宝,综合利用增加其附加值才是正道。在他看来,荷除了极具观赏性外,可以深挖荷元素,大力开发特色农家菜肴,研制清香解暑的荷叶茶莲心茶、挖掘利用好莲子、莲粉、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的综合价值……随着对产品品质不断提升,营销市场不断扩大,通过连续推广绿色高效莲子生产模式和不断改进普及加工技术,推动对莲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不断提升荷产业附加值,打造聚荷知识研学、瓜果采摘、龙虾垂钓、农耕体验、文化民俗、旅游特产等集田园观光、乡村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财富故事,才是他最终的追求。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为了这个追求,何月清个人也是默默奉献了不少,这种奉献,不只是精力上的处心积虑付出,还有个人财力对集体经济的支持。2015年建成的建筑面积3000平米的村委会大楼矗立在公路边,雄伟气派,功能齐全,这里成了村老百姓议事中心,建设时的几十万资金缺口他不声不响地填上;村小学维修改造上他又自掏腰包出手不凡;2016年洪涝期间,他又是垫上了家底确保雇佣的挖机加高加固武山湖堤坝的费用等等,这些后来才流出来的旧事,一直是何月清低调奉献风格的注解,为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

他的那种善良,纯朴,强烈责任心的奉献情怀,可不正是眼前的一株株纯净的清荷么?“我没奉献什么。其实人人都想奉献,只是有些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基层干部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力不足的人转变成力充足的人。”


从门可罗雀,到游客纷至沓来,谁,究竟做了什么?

离开冯秀的时候,微风习习,送来荷塘阵阵清香,便觉得这次与冯秀所有的遇见,与这沁人心脾的荷香一样是那么的纯净,能把时光里关于尘世中农村的种种杂念一一滤掉,只留下干净的姿态,一如这大块纯净的碧绿荷塘风景照亮我的心底。在冯秀村,这圣洁的莲花、连天的荷叶被何月清带领下的村委会一班人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脱贫致富的美好心愿,已经通过“千亩荷花”这种美好方式完美地演绎。丰富的“荷文化”、健康的“荷生态”、崛起的“荷经济”,这美景,这美心,这美情,这情怀,这条冯秀村看得见致富、带得动脱贫、望得见乡愁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何月清带领之下,在我们眼前一路欢歌,愈渐明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武山   门可罗雀   贫困户   莲蓬   莲藕   纷至沓来   荷塘   莲子   村委会   荷叶   村里   村民   乡村   老百姓   书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