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编注:首先声明,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行为,并不能简单用一套固有理论解释一切犯罪行为,而围绕暴力基因来进行过度联想都是不适宜的。

残忍的XYY染色体超男综合征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谋杀案:

一夜之间,同在一家医院值班的8名护士失踪了。几天后,她们的尸体被整齐地排列在郊外的荒野。法医的尸检报告显示,8名受害者的四肢均遭受多达数十刀的深戳伤,而且她们的脖子被反反复复地切割过,而且8人的内脏也都被挖走。此外,8人中的最漂亮的2名护士,死前遭到了强奸。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暴力行为虽然极端残忍,但至少是团伙作案吧。而实际上,实施这起残忍的谋杀案的是一位叫做理查德·斯帕克的男子。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理查德·斯帕克

该男子很快就被抓获了,因为他并不算“聪明”。但是,警察却一直困惑不已:他们找不到这名男子犯罪的真实意图。

但是,当斯帕克进行医学专家的全面检查之后,人们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他比常人多出一条Y染色体。正常男性拥有23对(XY)染色体,也就是46条染色体,而斯帕克却有47染色体XYY。

简单来说,那条多出来的Y染色体,使得他比男人还男人,成为极具暴力和残忍的“超男”(superman)。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而实际上,这条多出来的Y染色体,使得该人群往往身材高大(多在1.8m以上),躯干和腿尤其长,肌张力低,且运动不协调。而且面部不对称,耳朵较长,虽然智能尚属正常范围,但多偏于中下水平。该人群人格发育自幼呈现异常,以不稳定性为特征。个性残暴,遇事缺乏耐心,经受不住挫折,很容易被激怒,常伴随暴力行为。

从这个暴力事件之后,暴力与基因有关的概念,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线。

但是,所谓“暴力基因”的研究真正才始于上世纪90年代。

"暴力基因"初见端倪

当初荷兰的一群饱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相互间抱团取暖,组建了反家庭暴力联盟组织。

她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相互间倾诉自己所遭受到的欺辱,寻求来自组织成员的安慰,并交流一些应对家庭暴力的方法。

有一天,有一位组织成员提出:那些男人的暴力是不是与遗传有关?如果是的话,应该找出他们体内的暴力基因,并让科学家切除它。如果这些男人不同意切除它,就应该作为与之离婚的坚固证据。此外,为了保护女人免受暴力残害,应该在寻求配偶时,拒绝那些携带这些暴力基因的男人。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虽然这种想法即便在今天也看起来“很疯狂",且不太现实。但是,有些成员还是加入到对暴力基因的探寻中。她们积极联络能够帮助她们的科学家,最终来自奈梅亨医科大学的遗传学家汉斯·布鲁诺接受了她们的邀请。

但是,科学研究是个极其繁琐、枯燥、漫长的过程,女人们的心却如同夏天里的热日一般炙热,她们隔三差五就去找到布鲁诺,询问实验的结果。

而布鲁诺一再解释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于是,女人们就变成每隔几周前去布鲁诺的实验室打探消息。而且,女人们来到实验室之后,用她们”聊家常“的方式,给布鲁诺提供所谓的”研究证据“,而且该过程一次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

不堪忍受”骚扰“的布鲁诺,最终选择”打发“女人们:他告诉她们家庭暴力与基因无关。于是,女人们失望而归,再也不去打扰布鲁诺了。

而布鲁诺则在这份宁静中,继续进行着这项研究。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终于在三年后,布鲁诺获得了研究成果:人体基因中的MAOA基因可能与暴力行为有关,并随之将其命名为”暴力基因”。此外,布鲁诺还认为该基因是可以遗传的,也就是说,暴力父亲可能生出暴力的儿子。

MAOA基因可能的"暴力机制"

MAOA基因可以调控单胺氧化酶A的表达,而单胺氧化酶A可以平衡大脑内的5-羟色胺的代谢。

当5-羟色胺在大脑内的浓度过高时,会影响脑内多巴胺等物质的正常分泌,人会变得易怒、情绪不稳。

所以,MAOA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类似抗抑郁药的那种“感觉良好”的作用,使人保持振奋。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一般来讲,低表达型MAOA基因可以提高单胺氧化酶A,使人更倾向于“幸福”。

而且,MAOA基因分布在X染色体上,所以MAOA基因也被称为“女性幸福基因”。

但是,奇怪的是,低表达的MAOA基因在女人体内可以让女人感受到幸福,但是在男性体内却变成了“暴力基因”。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为何低表达型MAOA基因会在男女体内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别呢?

对此,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

比如,雄激素可能抑制了MAOA的积极作用,使得其走向了相反方向。

当然,也可能是低表达型MAOA基因的男性,分泌过多的单胺氧化酶A与在实施暴力行为时,所产生的强烈“兴奋”相互关联,使其乐此不疲。

比如,XYY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多出来的Y染色体,分泌出更多的雄激素,抑制了MAOA基因的积极作用,使得人变得易怒。

而有的男性低表达型MAOA基因倾向于暴力行为,可能与其暴力实施的产生的“兴奋”相关。

暴力基因并不是暴力实施的唯一原因

虽然,MAOA基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暴力基因,但是它并不是唯一与暴力相关的基因,比如CDH13也被认为是一种与暴力相关的重要基因。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除外上述两个对攻击行为影响最大的基因,还存在着其他数十个影响较小的基因也与攻击行为相关。

而且,目前的相关人群研究多是在高加索人群进行的研究。

换言之,我们现在对暴力基因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并不能简单地把暴力行为归结于基因。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比如,美国曾经有一位叫做亨利的15岁青少年,经常和同学打架,欺负女生。亨利很喜欢宣扬暴力录像,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暴力图片。但是,随着校方及其父母的努力下,他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并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了武术训练,最终一点点克服自己的愤怒回归正常。

从这个事例,我们也能看到,基因并不是唯一其作用的因素,还应该包括他所生活的外周环境。当外围环境在强化其通过暴力来获得“快乐”或减轻痛苦时,他们的攻击行为就更容易爆发。

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和他们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他们更加明显一点。

此外,之前关于暴力基因的研究多来自于高加索人群,针对更广泛、可靠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之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曾经在一个小样本的研究中报道,汉族人群具有的攻击型MAOA基因比例高达77%,是否这就代表汉族人天生具有犯罪特质呢?

显然不是!

首先样本量太小,无法说明该研究就能代表整个汉族人群。

此外,多项研究还证实,人类的MAOA基因并不是专为“好斗”所进化出来的。

它可能还与冒险行为有关。

比如,2006年一份关于新西兰土著的毛利人的MAOA基因的研究报告显示,毛利人携带攻击性MAOA基因的比例高达56%。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熟悉新西兰地理位置的朋友都知道,那是一块如何偏僻的地方。

如果毛利人的祖先不具有冒险精神,怎么可能会最终来到这个海外孤岛!

结语

言而总之,我们对暴力与基因的关系,还知道的很少。

我们正常人也会拥有暴力行为,但是,它是有前提条件的。

暴力显然不只与基因有关,是内外因素综合下的结果。

但是,确实,有部分人的暴力倾向可能是与基因有关的。

我们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此外,即便将来发现更多暴力相关基因。

人们也不应该“顽固”“单纯”地认为,解决暴力只有通过改变“基因”来实现!

总之,涉及到人的“事情”,总是极其复杂的事情!

暴力基因是什么?有些人的犯罪倾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羟色胺   布鲁诺   高加索   理查德   基因   汉族   亨利   暴力   氧化酶   染色体   家庭暴力   与生俱来   体内   倾向   残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