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人们将“诚挚之言”谓之肺腑之言。

无疑!肺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我们不仅需要肺来完成氧气-二氧化碳交换,而且肺还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器官。

呼吸道系统结构

肺与口鼻相连,整个通道构成呼吸系统。其中,根据呼吸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人们将整个呼吸道分成了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而下呼吸道由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人们经常说的“感冒”,医学专业名称叫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急性上感。

往往是由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呼吸道之后,最先于鼻咽喉部附着,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呼吸道由呼吸道上皮、杯状细胞等围绕着形成,上皮细胞会将长长的纤毛伸入呼吸道,而杯状细胞负责分泌黏液。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当病毒、细菌等引起呼吸道上皮等组织感染之后,杯状细胞分泌丰富的黏液,将病原体包裹,然后通过上皮细胞的纤毛,有规律地向口鼻部摆动,最终可导致富含病原体的“痰”排出体外。

所以,一般来讲,病毒等病原体很少有机会直接进入到下呼吸道。

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些特殊情况会存在,最终可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形成。

肺的生理作用

人的肺脏由左右两侧肺构成,其中左肺有2叶,而右肺有3叶。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当富含氧气的空气由口鼻部吸入之后,顺着气管、支气管最终抵达肺的五个叶。

肺拥有极其丰富发达的毛细血管,富含氧气的空气经气管、支气管最终可到达一种叫做肺泡的结构。

肺泡的组成成分之一,就是极其发达的毛细血管。(下图中红色的管道就是毛细血管)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肺泡可以自行有节律地收缩、舒张。肺泡舒张胀大,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快速涌入;肺泡收缩变小,富含二氧化碳的废气则被排出。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当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进入肺泡后,因其氧含量要高于毛细血管血液内的氧含量,故肺泡中的氧分压要大于血液中的氧分压。

于是,氧气源源不断地由肺泡进入血液之中,最终被血红蛋白携带,运转至身体各处。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而机体各处的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时,不可避免地将氧气消耗的同时,生产大量的二氧化碳。

如此,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要远高于肺泡,即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要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分压。

故废气二氧化碳则由血液中被排到肺泡中,最终经层层呼吸道,排出体外。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肺炎的形成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整个呼吸道中,其管壁细胞表面分布着丰富的纤毛系统,它们会定向的超口鼻部摆动。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呼吸道之后,杯状细胞等会分泌黏液将病毒、细菌等粘住,最后在纤毛的作用下,排出体外。

但是,如果病毒、细菌数量巨大,超过了人体的自净能力。

于是,有些病毒等病原体就可以来到肺泡。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来到肺泡处的病毒等病原体,自然免不得需要机体的免疫细胞们来和其“大战一场”。

巨噬细胞等会将病毒、细菌等异物吞入体内,最终运用强大的“蛋白降解系统”来将其消灭。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此外,为了加速应对这一外来威胁,T细胞、B细胞等也会被调集起来。

T细胞的最主要的作用,是来消灭那些可能存活在组织细胞内的病原体,比如病毒。

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虽然可以直接杀死病原体,但是它们却无法分辨出那些潜藏在细胞内的病原体。

而T细胞则可依靠特定的介质,区别正常细胞和被感染的细胞。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然后吸附在被感染的细胞表面,最终启动该细胞的自我凋亡程序。

如此该细胞就会自行破裂,暴露出其内存在的病毒等病原体。

而巨噬细胞等就可以消灭这些“狡猾”的家伙了。

虽然免疫系统很强大,但是,并不是说免疫系统总能取胜。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较弱,比如孩童和老年人,或疲劳时,病毒等病原体将取得“胜利”。

于是,它们进一步地在肺泡等组织中大量繁殖。

为了对抗它们,机体开始自行发烧、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大量的能量被用于免疫系统的细胞的增殖,来抵御病原体的进一步侵害。

而炎症反应也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在肺泡内大量的液体被产生,占有了原有的肺泡腔。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于是,机体开始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最终,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头痛和昏迷,严重者窒息死亡。

结语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肆虐中华大地。该病毒之所以令人恐惧,实则是其可在肺部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肺炎),进而导致人呼吸困难、缺氧等危重病情。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再加上这是一种新型病毒,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它。

故当它来袭之时,免疫系统并不能像其他常见病毒一样,做到快速反应。

这也很可能是为何其能够通过上呼吸道,而直接抵达肺部的原因。

因为常见的病毒在上呼吸道时,就会被机体免疫系统察觉到,然后调集免疫细胞对其进行杀灭。

而不至于最终进入肺泡,引起广泛性的病毒增殖和感染。

客观来讲,任何病原体进入肺泡引起肺炎都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肺炎。

结核杆菌是细菌,我们从上世纪初开始,就陆陆续续地发明了一系列抗生素,专门针对细菌感染。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结核杆菌得以抵达肺泡,并引起肺炎。

我们将不得不在未来几周内,连续用好几种抗生素来杀灭它,而这不可不说是一种“艰难”。

这可能与肺泡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关,因为它们可以快速的利用养分快速繁殖。

而病毒,这种极其“邪恶”的物种,我们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来对抗它,很大程度上有点“无奈”。

#关注新型肺炎#

科普:肺炎是什么?怎么“具体”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肺炎   纤毛   肺泡   结核杆菌   黏液   病原体   上呼吸道   毛细血管   呼吸道   机体   氧气   细菌   细胞   血液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