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不知从何时起,小说和影视剧无意间就被捆绑在一起。一旦小说有了成就,被影视剧化只是时间问题。也因此,人们习惯于去比较原版小说和影视剧的区别,从而寻找两者之间谁优谁劣的答案?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但往往这个答案,总是见仁见智。放在金庸之上,更是说不清,至今都在争论不休

摄于1981年的《碧血剑》改编自金庸的同名小说。

《碧血剑》和其他金庸的名作比算不上优秀,作为第二部新派武侠长篇,延续了第一部《书剑恩仇录》的写作手法和思维,比较多的兴趣放在历史兴亡上面,人物不是随着自己的个性而发展,而是在历史中随波逐流。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金庸原本是想以袁崇焕为主人公,但写作中没有能够完成这个目标,所以在书后附了“袁崇焕评传”,结果喧宾夺主地成为书里写得最好的部分。还是因为心有所属,有更深的感情去写。

那么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偏离原著灵魂的改编

小说可以带有强烈的个人意愿,但电影首先要考虑观众喜好,在此基础上展现导演个人风格。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碧血剑》这部影片中,导演张彻只演出了小说中的江湖,而没有要历史事实这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已经把小说最核心属于灵魂的东西舍弃了

对《碧血剑》稍有了解都知道金庸明写袁承志,暗写袁崇焕。

另一条暗线金蛇郎君虽然也是金庸着力描写的人物,而且写得比较成功,但从金庸本人的言论以及书后所附评传,他的功夫和心思主要还是放在袁崇焕身上,金蛇郎君只是次核心的东西。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张彻的电影只在开场略微交代袁崇焕的功业和被害,为电影设定了时代背景,另外说明了袁承志的出身和上华山的原因。历史在书里只是粗糙的铺垫,也算对金庸负点责任,毕竟是金老爷子提供的故事和思路。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其实有没有这点背景,对电影完全没有影响,当然喜欢小说的观众会慕名而看,如果一点历史感都没有未免太令人失望。

对女性角色过度轻视

如果是从开场三分钟后开始看,你会发现这就是一部和历史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武侠片

金庸的痕迹只留存于一些爱情戏—金蛇郎君的故事,这可是全书最好看的,张彻从没有兴趣把大力气花在小儿女情事上。就算如此,也是能省则省,袁承志学了人家武功,金蛇郎君无论如何不能不要。浙江石梁温家和金蛇郎君渊源深刻,也不能不要,再说还有抢金事件。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所以书里和袁承志有来往的女人只留下了温青青,而金蛇郎君那里除了何红药。温青青绝对是小说里最乏味的女人,温仪虽然比她女儿强得多,但论及性格鲜明可看性高却也远不及何红药。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张彻就是不肯把女人看得重一些,这也是他一向的风格。

线索单一,情节简单

《碧血剑》影片的线索单一,情节也非常简单,原小说里历史和江湖并进的双线叙事完全不存在,很多的人物和事件也没有了。

原作被精简和浓缩为以下故事:

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在父亲被害后由哑仆救上华山,拜华山派穆人清为师,一晃十七年,袁承志长大成人,武功高强,为人正直。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一日师傅有事下山,袁承志无意中发现了金蛇郎君留下的骸骨,知道了他生平事迹。袁承志为他落葬,学了他的武功,按照金蛇郎君的交代,去浙江石梁寻访温仪,路上遇到抢了人家金子的温青青,被一大帮江湖人追打讨金袁承志在她危急时出手相护,温青青大为感激,视其为知心朋友,邀请他去温家做客。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在温家遇到前来讨要金子的师侄,无意中显露出学自金蛇郎君的功夫,由此引出温家和金蛇郎君的恩怨往事原来温青青是金蛇郎君的女儿,袁承志受托寻找的温仪则是他的妻子,而温家上下尽是卑鄙无耻之徒。

金蛇郎君的缘故,温家将袁承志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袁承志本性敦厚,但温家人所作所为太过阴险,袁承志决意为金蛇郎君讨个公道。在大师兄的帮助下,袁承志最终为金蛇郎君报了仇,但温仪被温家人杀死。袁承志和温青青大师兄一行人离开温家。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完全创新的叙事结构

《碧血剑》的叙事在金庸是完全的创新,相对来说也还算成功。

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虚构江湖和真实历史,是非常立体的写作手法

历史线以袁崇焕为主角,代表金庸,也象征主人公家国天下的大情怀;江湖线以金蛇郎君为主角,则是非常个人,仅仅是对自我的关注和实现。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因为重点放在暗处这两个人物身上,而又有早成定局的历史,因此表而上的主人公承志的故事比较平淡乏味。

有剑而无血

实实在在的,众人离开温家就是影片最后一个镜头。

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混乱感,原小说宏大的历史性没有了,从而崇祯长平公主皇太极祖大寿李自成李岩所有和历史有关的人物也都没有了,袁承志和他们的情感纠葛以及因此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也没有了,原本不够丰富的袁承志变得更加单薄。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始终是要选择一个视角,任何选择角度都有它的道理,本来就没有绝对的高下。但是一百分钟的电影却有五十分钟是温家厅堂上的动作展示,关注的事情只是讨还一笔金子,其实还是表象,最主要的反而是了结金蛇郎君和温家的恩怨。

相较于金庸的原版小说,影视剧化后的《碧血剑》有何不同?

影片名从小说叫了《碧血剑》则碧血在哪里?剑或可指华山剑法,或可指金蛇剑,甚至可指人剑合一的气概和本领。但纠结于个人情仇的狭隘中绝对有悖于小说起名《碧血剑》之对碧血的深心,那摆明说的是袁崇焕对大明的忠心和屈死的冤魂!

一句话,电影《碧血剑》有剑而无碧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影视剧   华山   武功   碧血剑   金蛇   评传   碧血   郎君   小说   金子   原版   江湖   人物   美食   故事   历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