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是一部关于对英国姐妹和一个法国男的爱情片。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其人物关系和文本艺术品的关联颇为相似

影片中经常有信件和日记被交换,艺术品经常被买来卖去,安娜和米西尔两姐妹,同勃朗特三姐妹很相似,而法国男人克劳德也很像普鲁斯特。特吕弗和品利一皮埃尔・侯歌的对话在开场的演职人员表里通过特吕弗的注解呈现出来。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在多年后,我们看到了这部创作于1956年的羊皮卷一般的小说原著手稿。这种对时间特性的分层叠放,决定了电影中其他一些文本方面的关联。

揭露战争的罪恶

这部电影的总体主题是“反战”,讲述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这部影片对一战的控诉,通过《加莱义民》的雕塑镜头被呈现出来。这尊像描绘了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当时加莱市正遭英国围困爱德华三世承诺绞死6个人质作为免加莱城的交换条件。这些人质后来得到了宽恕,但罗丹捕提到了他们临死前憔悴的时刻。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影片结尾和开头是前后呼应的,整体结构也非常的严谨。

影片尾声的背景是1920年代,而旁白则涉及与雕像有关的一战和1347年。这个时间层面同样含蓄而暖昧。对两场战争的指涉,暗示了贯穿历史的无益纷争的延续。此处也有对修正主义历史图景的暗示。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1347年的英国是法国的死敌,但1914年至1918年间却并非如此。这里是否有些对英法在一战中结盟的暗示?我们有必要对影片提出质疑,片名在英国女人和“欧陆”(克劳德)之间营造出一种双重内涵,它象征了英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关系,影片一语双关,其展示的内涵内容引人深思。

其次,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以此展开故事主题。

来自背叛的耻辱

影片中通过雕像来描写内涵不仅仅只有上面一处,《加莱义民》雕像的出现,也让我们回想起米西尔在加莱失去纯洁的场景。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这是一种双重献身:米西尔为了接近克劳德,放弃了自己的清教观念;而克劳德则牺牲了自己与她的恋人关系“将她当作一个女人拥入怀中”,这件事情发生后,她便永远离他而去了。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克劳德在米西尔离开时所感到的羞耻,作为他和安娜背叛米西尔的恶果,同加菜义民的羞耻感相照应。

悲惨的人间地狱

除此之外,影片其他雕塑镜头方面的处理也可圈可点。

例如接下来的镜头展现的是《乌戈里诺及其二子》雕塑,这个镜头成为连接克劳德在尾声中的首次露面与雕塑《加菜义民》镜头的枢组。在但丁的《地狱篇》中,乌戈里诺讲述了自己如何被囚禁以及吃掉二子尸体的故事。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这尊雕像位于一个装饰性的湖心小岛上,它具备封闭的构图形式,表现乌戈里诺躬身、他的孩子爬到他身上和膝下的情景。封闭的构图形式—人类面向自己的身体—预示着同类相食。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一方面,这个镜头伴随着画外音对战争的评述而出现,暗示出阳刚之气在无益的争斗中已经消耗殆尽。男人都死了,只剩下女人们,这是一个何等凄惨的世界,如同人间地狱一般。

反转未来

我们在尾声里看到英国女中学生们一直在奔跑,她们作为欧洲的未来被呈现出来:一个没有男人的未来。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另一方面,雕塑也和影片的故事相关。

影片片名中所暗示的保守性—一英国女人们和欧洲大陆,在这里被颠倒过来了,书写反转未来。

男性角色,乌戈里诺和他的儿子们,被孤立在小岛上无法移动。与此同时,英国女孩们在陆地上自由移动。克劳德本来想成为一位作家,并不想生儿育女,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允许这种想法消磨掉他潜在的父性。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雕像的静止与女孩的飞奔之间的对比不止意味着艺术凝固了时间特吕弗强调说,艺术存在于时间里却终被历史改变。

旁白指出了人们对罗丹的《巴尔扎克像》变动不居的反应,该雕塑的社会内涵随着时代变化几经浮沉。自1920年代以后,世人对罗丹作品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作品的声誉在1930年代急剧下滑,于1950年代开始复兴,到1960年代已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特吕弗在影片尾声对罗丹作品的调用就证明了这一点。

巧妙结尾

这部电影结尾部分的悲剧基调平衡了苦难(克劳德无法重回过去)和诗意的正义(克劳和安娜对米西尔的背导致他们各自的早熟和死亡)。这样看来,结尾的作用和主流电影的尾声十分相似。

电影评论家爱德华・布拉尼根认为:“尾声的意义,就是一部电影的情节中含蓄的道德规训。”然而《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的结尾比一则简单的道德训诫还要含混得多,让人深思。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用雕塑揭露战争的罪恶,书写反转未来

影片表达出对几个人物在匆匆流的时间中追求新颖体验的赞扬。

尾声不仅反思了这些体验,而且拓展了影片。罗丹美术馆成了克劳德的记忆舞台,其中雕塑和它们的故事也得到演绎。借助尾声中对时间、历史、记忆、艺术和影片的物质特性本身进行反思,影片营造出一种散文化的空间,可谓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英国   英法   爱德华   雕塑   安娜   义民   战争   雕像   尾声   罪恶   结尾   暗示   镜头   年代   影片   两个   未来   女孩   美食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