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很少有人知道,2020年,是“生物多样性超级年”,被称为生物多样性危机和气候紧急状态的“破局之年”;2020年,也是全球签署《巴黎协定》,承诺采取气候行动的5周年关键节点。

这次,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了这一年以来可持续领域的关键事件。在2021年"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计划(2021-2030)启动之际,不妨将对它们的关切与好奇心装进行囊,且回望,且前行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1 森林大火

“火是一直在燃烧的”,森林火灾并不鲜见。

以澳大利亚为例,由于地理原因,澳洲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山火搏斗的抗争史,中部沙漠南边森林,副热带高压常年受北边吹来干燥炎热的盛行风,每年都有林火季。从1901年至今,每年春夏之交都是这片大陆的熊熊火季。然而,如2019~2020年这般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森林大火,在澳大利亚也的确少见。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澳大利亚森林面积中占比超过70%的为富含油脂的桉树;常用的原生林清场型砍伐更会摧毁森林原有的抗火能力;人工林植被单一,枯枝难以自然循环,没有原生林具备的耐火能力。

这场大火燃烧了210天,截至2020年2月初,已造成至少33人死亡,约10亿野生动物丧命,2500多间房屋和117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

除此之外,根据俄罗斯一家环保组织从卫星上分析出的数据,从2020年1月至5月中旬,全俄罗斯的野火烧毁了面积为1347万公顷的森林、草原和田地。这些年,气候变化让俄罗斯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同时,它也是世界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2 长江白鲟灭绝

如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大规模旅游活动、水土流失、污染、航运、湿地围垦、过度捕捞、城镇化进程等过度的人为干预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影响早已使长江流域的自然节律倍受威胁,且所受威胁的状态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这也使得长江流域动植物的自然生存环境仍然恶劣。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即“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

比如旗舰物种长江江豚。最新发布的2017科考成果显示,目前流域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而2006年调查结果是1800多头,2012年调查是1200多头。只能说其种群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缓解,但其极度濒危的状况还没有转变,依然十分严峻。

而江海洄游的鲟鱼中,中华鲟已极度濒危,素有“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白鲟已于2020年1月初被宣告功能性灭绝。

物种正以我们前所未见的速度消逝。根据联合国2019年披露的数据,地球上约800万种动植物中,约八分之一正面临灭绝的风险。“每天,全世界有75个物种灭绝。”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上)长江白鲟;(下)2019年,WWF在中国启动“水的旅程”宣传活动。WWF淡水保护大使倪妮、WWF江豚保护大使张靓颖、WWF明星湿地使者吴敏霞,分别来到长江源头三江源地区、中游湖北天鹅洲,以及下游河口区域的上海崇明,溯源长江,呼吁更多公众关注饮用水源地、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并制作成溯源纪录片于3·22世界水日当天网络首发。此外,LOHAS作为WWF中国“2020年度特邀中文媒体合作伙伴”,也于当日在抖音“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直播间,联合众多爱心明星一同线上发声,呼吁更多公众加入水资源保护的行列。图为三江源高原湿地。(摄影:韦宝玉)

3 南极气温首破20度

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20.75℃的高温,这是南极洲自1880年有观测记录以来,首次测得超过20℃气温值

气温不断升高的背后,南极海冰覆盖面积与往年相比平均少了近10%,北极冰川面积大范围的消失和蒸发,灌木和树木正加速向北迁移导致北极圈正在“变绿”……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南极热浪下的企鹅。

而早在1月,高温天气便已初现端倪。

譬如欧洲地区,2020年1月的均温比此前2007年1月创下的最高温度还高了0.2°C,比1981至2010年1月3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出3.1°C。其中,挪威遭遇了1900年以来第二热的1月,最高温度记录达到了19°C,比月平均水平高出25°C以上。种种“变暖”迹象,也让2020年除“新冠”之外收获另一载入史册的关键词——“高温“。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2020年1月,欧洲阳光普照。

4 大堡礁五年内第三次白化

以水为生的珊瑚极为敏感而脆弱,它所在的海域水温、盐度、光照甚至清澈度的细微变化都将导致其白化甚至死亡。然而,通过分析过去30年间珊瑚礁变化的卫星数据,科学家首次发现目前已经超过由全球变暖造成的珊瑚白化的临界点

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大堡礁,自1998年起至今,出现了5次灾难性的白化事件,有三起便是在近五年发生的:2016及2017年连续两年的炎夏重击珊瑚,导致近四分之一的珊瑚死亡及三分二的珊瑚受损。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大堡礁珊瑚白化。图_The Ocean Agency

而在2020年,南半球再现高温,大堡礁部分区域的海洋温度比平均高出摄氏0.5至1.5度,某些水域甚至出现比平均高出摄氏2至3度的海水温度,引致珊瑚五年来第三次出现大规模白化。

作为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珊瑚礁养活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及十亿人口。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所创造的渔业、沙滩、岛屿等资源也在逐步减少,按照当前的速度,地球上一半的沙滩预计将在本世纪末消失。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5 从“限塑”到“禁塑”

治理“白色污染”从来不是新鲜事。

只不过,自2008年国家颁布“对塑料购物袋收费” 的政策法规以来,时隔12年,从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至4月《固废法》修订、7月《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布,“限塑“进入了加快的节奏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对于可降解塑料是否能解决一次性塑料的污染问题的讨论与行动也有了新的延展。其中,不乏有超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棉签、含有塑料微珠的洗面奶等常见塑料制品。

值得一提的是,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将从今年1月1日起,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被明令禁止。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6 病毒、口罩与社交距离

2020年的初冬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让“口罩”这个词一时成了热搜,这个产品也成了每个人心中的痛。口罩成为一个国家的主角,这个小小的普通的日用商品却变成了灾难中人们争抢的必需品。

与此同时,病毒、口罩催生了“社交距离”一词的走红。

这一原本出自心理学,用以形容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的学术用语,也因上半年人们的“足不出户”,成为了2020年用以形容社会关系的热词。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口罩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形成了某种“共识“。图_The Ocean Agency

只不过,当我们都认为病毒、口罩使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即所谓的“社交距离”)增加时,某种程度上,却是在减弱人和人的物理联结,从而让人与人意见的社会关系有了“重构”的可能。

一方面,我们终于有机会从人群中抽身而出,回归家庭,重拾日常的油盐酱醋与家人的情感联结。另一方面,也是回归生活,有机会、时间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7 “全球大流行”

自2020年1月在中国城市武汉爆发后,新冠疫情迅速从中国蔓延至亚洲多个国家,印度、印尼、日本、新加坡和韩国陆续出现大量确诊病例,中韩疫情则在2月逐渐达到峰值。部分欧洲国家3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实行封锁限制,甚至关闭边境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由于疫情大规模爆发,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的扩散为“全球大流行”,这意味着新冠已成为一场全球“战疫”。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武汉封城持续了76天,直至4月8日才解封。图_getty images

截至去年11月26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超过6000万。其中,美国累计确诊超1200万,印度感染病例超900万例,俄、法累计确诊均达200万。

截至目前,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还远远没有结束。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3月底,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原定于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将推迟一年,最迟在2021年夏季举行。

8 生活“复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生活停滞,不少人被“禁足”于家中,担忧,但只能被各种数据和真假莫辨的消息轰炸;无聊,但既不能励志工作,又不能逛街散心。

失去原有的社交活动、长期待家的压迫感、居家办公效率的低下、逐渐暴露的“家庭矛盾”……危机也引发我们去思考:一切因何而起?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如何回归“正常状态”?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美国作家唉威廉·布里奇斯曾说:“在小处照顾好自己。”意思是,要对自己的小需求敏感,不要把转变当药吃而强迫自己改变。在生活中的其余一切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抓住几个体现连续性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比如喜欢吃的食物、熟悉的电视节目、令自己开心的小物件……

2020年,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复元”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省吾身,敬生活,归本初的重要性,才能让美好生活复归“元”位。

“一段时间过后又重生。这就是生命生生不息之道。”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9 禁食“野味”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也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推上风口浪尖。

结合之前的尼帕、SARS、埃博拉...到如今的新冠,野生动物好像被各种声音“钦定”成了“万毒的宿主”,野生动物保护相关话题受到极大关注,同时舆论中出现大量的对于野生动物驯养和繁殖产业讨伐之声。

2020年1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亦决定,在全国疫情解除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以不吃、不买、不猎杀、不圈养、不投喂,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为准则,强调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平等关系。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正如在#For Life 生活复元#「乐活答疑间」第二期,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专家团队所说:

“病毒在自然界是长期存在的,与自然宿主形成了稳定共存的关系,只有当人类通过非自然的方式接触或食用野生动物,主动打破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天然界限,病毒才有可能通过中间宿主发生变异,引发对人类具有感染及传播能力的传染病。传染人类什么疾病,需要反省的是人类自己。”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10 净塑城市倡议

城市,永远是净塑行动中最关键的一环。

如何通过搭建一个以城市为主体,分享减塑最佳实践的知识共享平台,从而释放城市的减塑潜力,推动公众、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寻找未来城市的解决方案,或将成为市民参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城市议题的重要标志。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继去年WWF在全球正式启动“净塑城市”倡议,今年3月至4月,三亚、扬州先后成为中国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据悉,三亚市将在试点区域减少30%的塑料污染。

作为热带城市,三亚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靠近城市或靠近人类比较密集的水域,珊瑚、红树林等海底的海洋植物及海洋生态极易被海洋塑料垃圾影响。而在某些区域,鱼类被塑料垃圾缠绕的情况相对较多。如果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多,将会有更多的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受到威胁,同样的,海洋生态一旦被破坏,我们所食用的海产品也将越来越不健康。

目前,全球已有20个城市承诺加入“净塑城市”倡议,未来还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其中,为“净塑”添一份力。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11 保护动物名录31年首次大改

2020年6月,全国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终于迎来31年最大的一次改变。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新增如青头潜鸭、黄胸鹀等300多个物种;长江江豚、蓝鲸等50多个物种保护等级拟升为一级,藏羚、藏野驴等物种拟降为二级。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过去二三十年,物种保护的状况已有了巨大的改变。尤其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东部和南部,许多自然生境被开发和改变,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加剧,由此形成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局面导致野生动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大大下降。

此次《名录》修订回应了一些公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如管控野生鸟类贸易、江豚的保护级别升级、海洋中最大鱼类鲸鲨的保护等。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憨态可掬的江豚是长江中的微笑天使。图_李岿

12 最后一个完整冰架坍塌

2月14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项研究指出,在30万平方公里的北极地区,发现200万个甲烷排放热点。受此影响,北极地区的冻土层快速融化,到处都是冰水形成的湖泊,大量甲烷从湖水中涌出。

7月底,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冰架——米尔恩冰架坍塌。该冰架位于埃尔斯米尔岛的边缘,位处人口稀少的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可就在两天的时间内,消失了40%的面积。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每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的高度中,格陵兰冰盖融化“贡献”多达1毫米。

加拿大海冰服务局称,气温高于正常水平、海上的风以及冰架前的开阔水域都是造成冰架断裂的因素。

而在格陵兰,大量藻类植物在冰盖上生长,令其冰盖融化速度加快。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明显,诸多事件的爆发无疑是全球变暖的又一信号。如果全球变暖持续,海平面可能将上升26至82厘米或更高。洪水和干旱将会更加普遍,飓风和其他风暴可能会更强……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13 植物基人造肉

随近几年来素食主义者、动物保护人士的增加和对低脂饮食的倡导,从植物中提取的动物蛋白替代物逐渐成为食圈的宠儿。

而在近两年,随着这股“绿色风潮“于国内低调走红,也使得忙于欧美国家操持“植物化”的餐饮品牌们开始了本土化的思量。

星巴克集结了植物牛肉、植纯素猪肉肉末、燕麦奶,就推出过五款“人造肉午餐”及两款咖啡燕麦奶饮品;wagas也以“绿色地球日套餐”带来了用植物(豌豆、非转基因大豆,冬菇和米)做的“新猪肉”;肯德基推出使用了豆类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的“植培蛋白黄金鸡块”……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一种说法指出,吃这种“被培育”的植物基人造肉,确实要比吃真肉环保。以资源、环境为例,这些“素肉”因直接从植物中获取蛋白,所以在水耗、能耗及相应温室气体产出量上会比依赖于这些要素的动物肉少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因动物饲养、集聚而引发瘟疫的风险。

而受益于科技的加持,这些“植物”的口感、风味似乎已与肉无差。当餐食品牌的入驻趋多时,这些“植物肉”说不定也将快速走入寻常百姓家,或是带来一个新的“食草时代”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14 “她力量”

2020年6月,一档聚集了30位出道多年的90前女艺人的女团综艺,第一次将30+、40+女性推向聚光灯前,引发了公众对女性角色、女性成长或身份认同的些微思考或讨论。

女性电影如韩剧《82年生的金智英》,也引起热议:身为家庭主妇的金智英在波澜不惊的日子里享受着平淡和安稳。只是在“幸福”的表象下,她必须分别扮演孝顺儿媳、贤良妻子和坚强母亲的角色,内心无时不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而真正的金智英是谁,连金智英自己都忘了。

成家、生子、柴米油盐……也许,当生理与法规为和谐重大事宜亮出绿灯后,女性内心深处那座无形的“社会时钟”便会开始提示她们什么事“太早”,什么事“太迟”。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而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也为读者送上《LOHAS乐活 迈向可持续世界杰出女性人物100》(Green Woman Power 100)特别号,希望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年代,从广阔的时空维度来透视,女性角色所处的位置以及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推动力量。

包括但不限于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可持续时尚、气候与数据、新材料、公益等具体话题。至少能明确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以及决心、智慧、勇气,正以更具象或微观的行动唤醒着我们的行动力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15 后疫情时代的可持续设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人们对部分事物的根本看法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建筑、家居及室内等领域,设计师们通过解构现象、梳理趋势,给出让生活持续“复元”的解决方案,也不断思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设计中,对健康的观照愈重,含有治愈、趣味等稳定身心的元素会更为常见。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环保购物袋

由nendo工作室设计的roll-up ecobag购物袋,

袋子提手兼具了收纳功能,

提手侧面有用于一键收纳的按钮。

袋子内部还有分隔空间,

可以将冷食热食,或是食物与日用品分开。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无限办公室”

疫情迫使人与人的互动从线下搬回线上,

facebook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即用创建虚拟工作环境的平台“无限办公室”,

带给人们沉浸式办公体验。

这一便携、可定制屏幕的平台将于今年冬天发布。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Flowers Bombing Home”

出行的受限激发了消费者对自然的渴望,

绿色植物在社交隔离期间也能起到情感安慰作用。

艺术团队teamLab在疫情期间将装置艺术引入客厅。

他们号召用户在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下载花朵模版,打印填色上传网站,

和其他人的作品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品,

让花朵在世界各地的电视屏幕上绽放。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陪伴机器人”

宅家期间,人们为了对抗疫情产生的焦虑情绪,

演化出充满活力、能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的产品。

作为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20的获奖产品,

东京创业公司GROOVE X开发的LOVOT,

是一款拥有柔软外形和一定温度的“陪伴”机器人,

其内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人的触碰和抚摸,

并会给予爱的抱抱作为回应。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都市之绿

无论在何处办公,怎样才能看到更多新鲜绿色?

TOKYO MIDORI LABO提供了些许灵感:

除了基本的办公区域之外,

这处充满“都市之绿”意味的社区共生型办公空间,

还设置了饮食店、屋顶菜园、温室、露台等

与街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

获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20奖项。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可持续的未来智能城

BIG建筑事务所打造的方案AI CITY“云谷”。

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等,

调配交通,控制人流,利用自然能源,

解决人、科技、自然共生中遇到的问题,

并弹性、灵活地实现自然和发展的全新平衡。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无电化家用设备

由设计师Maxime Louis-Courcier设计,

节能环保材料PCM的无电“空调”,

通过材料融化时吸收热这一物理变化让室温下降。

其无电“加湿器”运用“纸黏土”来改变室内空气湿度。

虽然这两个概念暂不具备量产的可能性,

但通过设计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新材料,

让家用设备无电化有了新的解题思路。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真实的“太阳”

CoeLux Srl的照明系统重现了自然光,

通过集成天花板中的窗口进入房间的效果。

仿佛在天宇环绕的无限距离中感受“真实”的太阳。

并以全新方式在“封闭”世界中重新发现自然光。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虚拟出游”

提出过“虚拟出游”概念的日本First Airlines公司,

通过VR技术为预算有限、时间紧迫的旅客,

提供仿真的出行体验。

新冠爆发以来,这项业务更受欢迎。

不仅提供完整的安检-登机-飞行体验,

还有监视器渲染的高清云层图像,

此外,乘客可以戴着VR眼镜探索世界的风景。

◐ 图、文:编辑自《LOHAS乐活》杂志,部分信息整理自各大新闻平台。除标注外,图片来自unsplash、shutterstock平台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

好礼等你来拿~

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白鲟灭绝、森林大火、冰架坍塌……我们用15个关键词梳理2020年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新年新事

年终特刊,我们用一整期致敬100位可持续发展世界的杰出女性

中国滑雪地巡礼|时髦的人冬天都在哪儿?

直接订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大堡礁   江豚   南极   长江   口罩   疫情   物种   野生动物   大火   珊瑚   关键词   植物   森林   自然   塑料   美食   女性   城市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