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寻找榆钱

作者:王向坤

榆钱,本是榆树开花,上点岁数的人对它情有独钟,因为可以吃。在曾经的困难时期,榆钱可以用作充饥的食品。即便条件改善,很多人还是愿意采来和着棒子面蒸疙瘩吃,作为一种口味儿,这时候更像是一种回忆,对于曾经岁月的回忆。相应的,年轻人对它可能就没有太多的情感。

春天里寻找榆钱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随着经济的推动,很多人离开了农村,来到了城市,寻找新的生活。在对城市向往之外,还带有农村生活的记忆。记忆这个东西很奇怪,按说是时间越久,印象越模糊,准确度会越差;可是有些事情作为记忆,会随着时间的的推移,无法磨灭。这就是烙印,一种无法去除的烙印,带有原始信息的记忆,植根于人们内心深处,也许会因为事物缠身无暇顾及,它被放置于某处,但随时会因为某些情景的触动,而又恢复它的全身。

动、静是人及其他事物的一种基本特征,每当人静下心来,思想里面都是对于往事的回忆。视线所致,人们总是对于熟悉的事物优先产生兴趣,这就是人类寻找历史、寻找过去的一种自然感应。

别的不说,世间美好的事情,我们经历过什么,我们就会注意什么,我们以前经历过的东西,就是我们以后更多关注的东西。虽然,新的美好会不断出现,但它会作为历史有条理的、一层一层的在我们心里占据不同位置,成为我们各种反应的本能源泉。

春天来了,先是杏花开放,十天之后,榆钱长出来了。榆钱也是花,可是人们从心里并不这么认为,甚至对于说榆钱开了,会感觉到别扭。世间的鲜花无不以五颜六色等各种鲜艳、美好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果说某种植物长出了绿色的鲜花,会成为奇闻而备受关注。绿叶,绿叶,绿色就是鲜花的衬托,鲜花当然不能长成绿叶的颜色,不然怎么吸引人,这是它的本能。

榆钱长出与其它鲜花开发并无二致,但是因为通体绿色,失去了鲜艳的本色,站在纯观赏的角度,在城市里不太受到欢迎。对于一个来自农村、又对此有着以前记忆的人来说,寻找它,需要费点心思。

在城市里,榆钱的位置与一种更为陌生的树类似,这种树就是“构树”,这是学名。没有人特意去种植它,它的出现基本与鸟类的携带有很大关系,多生长在犄角旮旯,且生命力旺盛,我们叫它“楮桃”,楮发chǔ的音。夏天,树上结一种红色的小果实,尝一尝,很甜,但是,在我们农村却不吃它,说是吃了“烂嘴角”,因此,成了鸟儿们的美食。

榆树似乎还没有“楮桃”强一点,没有吸引人的果实,鸟儿无法为之携带,靠风力的吹动,很难走多远。城市里不多的榆树基本上也是生长在墙边等人们很难涉足的地方,偶然发现一颗或几颗,又恰巧赶上榆钱出来了,才知道,时间到了。就是有心想吃一点,但是不容易够着。城市里,人们变得斯文了一些,对于各种爬高上低,本能的感觉到不合适,人们更愿意驻足观望,重拾记忆。

不过,低垂的树枝,暴露了人们的欲望,还是有人在揪榆钱,不是它有多好吃,而是这个经历、记忆是人们迈不过去的坎儿,只有亲身体验一下这个过程、这个味道,心里才会满足。

春天里寻找榆钱

城市汇聚了很多地方的人们,并且还有很多地方的人们在源源不断的汇入城市,在文化等很多方面体现出了多元化和包容性。但并不都是如此,在植物的多样性方面,就存在欠缺。很多城市有自己的“市树”、“市花”,都是有代表性的。很多城市被冠以“绿城”的美称,绿色却以“法国梧桐”为主。城市需要“整齐”,就很容易走向“划一”的步伐,植物的多样性更多的是在各类植物园中进行体现。

城市里的榆树多是以自己的“变身”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龙爪榆、黄金榆,并且这个“变身”开始向农村延伸,这是人们追求观赏目的的结果。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农村里的榆树也不多见了。

我知道,榆树非常耐寒,因为在东北哈尔滨都能见到高大的老榆树,生长在道路街头。什么东西时间久了,都会成为历史的象征。对于有着历史经历的事物,人们总是想着法加以保护,古树就是这么个意思。

为了发展,新事物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可历史预示着文化,代表着传承,同样重要。记忆需要有些东西来承载,来体现,情感需要现实来寄托,许多经历我们能够找到共鸣,生活才是美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榆钱   榆树   绿叶   长出   本能   事物   鲜花   美好   春天   植物   记忆   东西   农村   时间   美食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