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路过一个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地儿就浑身不自在,心里想吃,嘴上不敢要,小心翼翼地拉了拉妈妈的衣角,说一句想吃。


一根竹签,一层糖衣,玲珑剔透的,山楂变得生动起来,酸酸甜甜糯糯。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梁实秋先生曾说:“离开北平就没有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按先生的记录,以前在北平,糖葫芦分三种: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一种是用麦芽糖,北京话是糖稀,裹着没长大的绿杏做大糖葫芦儿,大的足有六尺(2m)长,荆条串起数十个红果,扛在肩上招摇过市,吆喝“小朋友,扛串儿,大糖葫芦儿……”因此也叫“扛串儿”。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另一种是“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却后表面白汪汪的一层雪霜,也别有风味。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而正宗的则是冰糖葫芦,薄薄一层糖,透明雪亮。


冰糖葫芦种类甚多,海棠、山药、杏子干、葡萄、橘子、核桃,但以山里红最正,山里红就是山楂,虽然味酸,但是裹上糖,就变得极其可口。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选个大均匀、干净无瑕疵的山里红,劈开后用小刀尖挑出籽儿。冰糖入锅熬起大泡,翻滚着成为小泡,最后渐渐转为金黄色就得赶紧动手蘸糖葫芦,早一分则粘牙,晚一分糖就发苦,全凭师傅的功夫。


蘸了糖之后,要把果儿拍在过了水的木板上,再往下一拉,拉出一道宽宽长长的糖挂——明净凉脆。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旧时的冰糖葫芦讲究“糖不粘土”,就算灰土撒在糖壳上,也能一吹即净。也许有些夸张,但糖衣的薄厚、不粘牙,的确是判断糖葫芦的重要标准。


山楂不是糖葫芦唯一的主角,插在麦秸束里的糖葫芦有一整颗的苹果、山药豆、夹糯米的、还有荸荠之类,都被一根签子赋予了新的生命。


冰糖葫芦串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如若现在大过年的能听到街上吆嚯出来的一声糖葫芦,总还是会掏钱买上一串,看着它在透亮的冬阳里耀着光辉,是甜蜜啊。唯一缺点就是低于零界点,跟石头一样要含半天才咬得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冰糖葫芦   红果   北平   拉出   山里红   荆条   签子   糖稀   薄厚   麦秸   走街串巷   糖衣   糖葫芦   山药   山楂   童年   中国人   记忆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