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60亿,这家东北龙头企业却“逃”往县城?

作者:刘亚丹

来源:快消

桃李面包2020年的业绩有点亮,但不足以盖过“一切”。

01 摸黑早起 高频盯盘

虽然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但桃李面包的业绩也算是给东北企业长脸了。

1月11日,在一众与食品相关的上市企业中,桃李面包抢先发出了2020年业绩快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5.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29.53%。在疫情影响下满目疮痍的2020年,这样的成绩算是可喜。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桃李面包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的稳步增长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整体规模效应增强,毛利率水平有所提高;同时,受国家阶段性社保减免政策影响,公司成本费用也有所下降。

能在“短保”领域杀出一条路,与桃李面包一直深耕线下的渠道和供应链有关。快消君走访的华中某二线市场,桃李面包在线下便利店、商超和社区的夫妻店已经做了密集的布局。

“当天下午订货,第二天早上从工厂拉过来然后分配,当天晚上再把返货拉回工厂。每个区域营销点还配备主管和会计。”一位经营桃李面包的业内人士透露,桃李面包配送比较积极,产品退货换货也很顺利。

一年卖出60亿,这家东北龙头企业却“逃”往县城?

因为短保需要及时送达,下午就需要按照预估的订单生产,凌晨时就要开始配送。为了给第二天的早餐备货,配送员们挣得都是起早的辛苦钱。

“每天都要去盯日期,最开始是一周盯两次,后来两天一次,现在是一天一次。”一位桃李面包的业务员告诉快消君。在一些投资人看来,这种摸黑早起的铺货与高频盯盘的模式,才是桃李面包做到龙头企业的壁垒所在。

桃李面包采用的是直营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针对大型连锁商超(KA客户)和中心城市的中小超市、便利店终端,公司直接与其签署协议销售产品;针对便利店、县乡商店、小卖部,公司通过经销商分销。2013年至2019年,公司的销售终端从5万多个增长到24万多个。

一年卖出60亿,这家东北龙头企业却“逃”往县城?

当然,桃李面包的终端送货,也依托于桃李面包遍布全国的生产基地。

其采用“中央工厂+批发”的打法进行生产和销售。面包卖到哪里,生产基地就建到哪里。截至2019年末,桃李面包已在全国18个区域建立了生产基地。每个生产基地的覆盖半径为200-300公里。桃李面包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的在建工程中,包括沈阳、浙江、江苏、海南、四川等分公司,扩张势头依然不减。

02 电商初探 群狼环伺

成也线下,危也线下。

线下渠道中,桃李面包是以夫妻店、社区店为主。桃李面包作为本土企业,开发小店的能力极强,通过稳扎稳打,占领了社区店、学校及小卖店的优势货架资源。

也许与桃李面包创始人吴志刚的教师履历相关,在桃李面包的大本营——东北市场,校园渠道贡献了公司收入的近20%。

一年卖出60亿,这家东北龙头企业却“逃”往县城?

然而,在一线城市商超渠道趋于饱和,便利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开媒体报道显示,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市场,桃李面包并未入驻全家、罗森、良友等主流便利店。如今,便利店已遍布一线城市,并且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桃李面包想要在一二线城市取得一席之地,需要在便利店渠道上加足马力。再则,桃李面包依赖线下渠道的模式,也失去了独立门店营销品牌的优势。在线下零售大不如前的电商时代,桃李面包的危机,早已不只是线下的对手。

面对冲击,桃李面包的电商团队悄然成立,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我在他们淘宝旗舰店下单,但过了3个星期,还没有发货。”一位桃李面包线上消费者的反馈,透露了桃李面包在电商平台运营的青涩。今年,桃李面包也涉足了抖音等直播平台,快消君发现其官方账号,大概从2020年8月开始运营,从点击率和视频数量来看,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

虽然桃李食品旗舰店于2017年11月入驻天猫,但相关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桃李面包线上销售额快速增长,但也只是占总收入的4%。由此可见,桃李面包收入仍然主要依靠线下销售,线上竞争力不足。

另一方面,线上对手早已盘踞。三只松鼠、小白心里软等零食品牌已经开始开拓短保面包市场。电商网红面包凭借着价格低、便利性强和新奇性高等优势,在主播带货的影响下,已经在烘焙行业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比如,网红面包“小白心里软”于2018年5月在天猫商城正式出道,其累计销售已超4亿元,覆盖近6万个终端,复购率达20%。近两年,小白心里软开始重点大力发展便利蜂、711、全家等便利店新渠道。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密度,寻求增量,小白心里软还将渠道下沉至水果店、无人货架、自动贩卖机等碎片化新兴渠道中。在线上,除了天猫旗舰店,小白心里软还与每日优鲜、盒马等展开合作,直接触达目标客户群。

一年卖出60亿,这家东北龙头企业却“逃”往县城?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网红品牌,很容易引起资本的关注,一旦获得资本加持,其扩张便会加大。麦肯锡烘焙行业首席顾问巢文静透露,传统的烘焙业,由于门店和中央工厂模式的高成本压力,扩张慢,并不受资本青睐。资本需要的是轻资产运营,能够快速扩张的模式。目前来看,网红短保面包品牌,相比传统线下企业,更符合资本的标准。

短保面包符合当下健康化的食品消费升级趋势,所以天猫销量较高的烘培食品品牌纷纷推出短保烘培食品。

03 达利“逼宫” 空间尚大

自从达利看上短保面包之后,桃李就一直面临被“逼宫”的风险。

2018年,达利食品宣布入局短保面包市场,推出短保面包品牌美焙辰,一口气上市了33种产品。

快消君也曾报道过美焙辰在市场初期,不给经销商退货、以及在部分3、4线城市难以打开局面的状况。以往,达利的强项在长保面包领域,短保对于团队和渠道商的要求和长保差异较大。但在快消君近日走访的华中市场,二线城市主流便利店内,桃李面包、便利店自营面包品牌与达利面包已呈“三足鼎立”的形势。

显然,达利没有放弃。

一年卖出60亿,这家东北龙头企业却“逃”往县城?

据悉,目前美焙辰产品类别已超过60款,2020年第一季度短保退货率已降至11.5%。凭借着达利集团的品牌力量和渠道能力,其市占率或将持续提高,这对桃李扩张之路会产生相当的压制作用。

而且,在华中、华南等开拓市场,桃李面包还面临着与当地品牌和南方糕点、新鲜烘焙店等诸多领域的挑战。

相对于北方来说,南方经济更为发达,而华南更是国内烘焙市场消费频率和消费档次最高的区域之一。

主打性价比的桃李在北方如鱼得水,但貌似征服不了南方人的胃。

桃李面包2019年年报显示,当年,桃李在华东、华南、华中区域的子公司几乎全线亏损,且绝大多数较2018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而在2020年半年报中,桃李面包整体业绩双增长的背景下,仍有17家子公司亏损。

面对达利的冲击,桃李面包一方面正面应对;另一方面,则绕开战场,默默耕耘下沉市场。曾经,桃李面包和“宾堡”、“曼可顿”在一线城市厮杀,但近两年,公司不断强调做下沉。下沉市场虽然可以避开一、二线的绞杀,继续发挥桃李面包主打性价比的优势,但仍会受到中央工厂运输的限制。

不过,竞争虽然激烈,市场容量仍然很大。

中信证券相关数据表明,在面包龙头的市占率方面,英国、美国的面包龙头企业,其市占率接近10%,墨西哥市占率18.5%,日本龙头山崎市占高达23.7%。反观国内,前两大品牌达利园、桃李市占率分别仅为3.7%、3.3%。所以,留给桃李的空间还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在线   华中   华南   终端   桃李   龙头企业   县城   生产基地   面包   渠道   资本   工厂   美食   食品   品牌   城市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