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连续多云阴雨N天,本周末“终于青天优美为你献”,本砖家亲自到栈桥旁边的潮间带勘察了一番,颇有些收获,遂有此篇。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一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二

潮间带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通俗地说,就是涨潮和退潮时海水所能漫过但不会一直留存的区域。如图一,凡是海水能较长时间覆盖的地方,都像千年不洗的床单一样“污迹斑斑”,但此时却是大部分露出水面的,这就算“潮间带”;近处看上去很干净的礁石,海水基本够不着,当然也就没啥附着的生物。

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潮间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能在这儿生存的东西都是硬茬儿。因为这鬼地方微环境的变化十分剧烈,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所以这里的生物都必须特别能忍才行。通常个头也都比较小,尤其是像栈桥海滩这种人尽可夫的地儿,个头大了早捡回去下锅了。

长牡蛎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三 长牡蛎

OK言归正传,先从礁石上的“污迹”开始说起。我曾长期误认为那些白色斑只是很久以前牡蛎们爱过的证据,今天才发现有活着的。虽然肉体躲在壳里,但能感觉到生命的气息。如果你足够不要脸,可以带上趁手的工具和青芥辣,现场吃起来。基本都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看起来并不长,那是因为环境恶劣没长开。

东方小藤壶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四 东方小藤壶

这种长着微型鬼脸的小东西就是传说中的“藤壶”,可能是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营固着生活的甲壳类动物。幼时可自由活动,后通过黏性极强的藤壶初生胶黏在石头上,礁石上成片的灰白色圆形小凸起也是它或其遗迹。南方海域有可以入馔的大型藤壶类,据说味道极鲜,北方的太小不值当的。

背小笠贝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五 背小笠贝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六 背小笠贝

海滩上是绝对不会有鲍鱼的,倒是有一种和鲍鱼一样螺壳较扁的小型螺类,图三的空牡蛎壳中就趴着几个,这叫背小笠贝/lottia dorsuosa,螺壳形状就像个斗笠,故俗称帽贝、将军帽(台湾称“鸭青螺”)。我儿子更小的时候很喜欢这东西,,简直爱不释手,亲切地称之为“小鲍鱼”。要是能长大一些,真能和鲍鱼相媲美。

短滨螺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七 短滨螺

礁石上数量最多的螺类,恐怕非短滨螺/Littorina (L) brevicula莫属。我感觉现在好像还不到季节,有时候海边礁石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这东西,密恐患者看了当场就得跪下。长时间离水也不会死,甚至能爬到连我这种玉树临风的个头都要“仰拍”的高处,也不知图个啥。能吃,好吃,即青岛人说的“香波螺”。

紫贻贝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八 紫贻贝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九 紫贻贝

在个别犄角旮旯处,还有挤在一起的黄豆或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贝类,这就是“海虹”,青岛最便宜的海鲜之一,正名紫贻贝/Mytilus edulis(或同属),如图八。为便于各位正确体会图八中紫贻贝的体型,我薅下来俩放在手心。为什么要薅?因为它是靠“足丝”固着在石头上的,得略用点力。

智人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 智人

海边的物种当然不止这么寥寥几种,但今天碰到的有名有姓的就这么多,主要是日头太晒,懒得再继续探索了......下面我再把以前拍的几种海洋动物一并介绍下,地理位置还是限定在栈桥附近,能不能遇到可能和时间、季节有关,随缘吧。

肉球近方蟹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一 肉球近方蟹

翻开海边的小石块,可能会看到比小指甲盖还小一半的小螃蟹四处逃散,但太小了我不认得,稍大一点的还行,比如上图这只肉球近方蟹/Hemigrapsus sanguineus,一般就栖息于低潮线的岩石下或石缝中。其因“钳子”关节处有个像“肉球”一样的结构而得名,并不是说它浑身都是肉,不过也能将就吃。

红条毛肤石鳖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二 红条毛肤石鳖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三 “七星鲍”

这位又是何方妖孽呢?像踩扁了的“八节毛”,又像土鳖。嗯,确实是“鳖”,只不过它叫“石鳖”,全称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黄渤海海域最常见的一种石鳖。石鳖是原始类型的贝类,贝壳由8块壳板覆瓦状排列而组成,可食,商品名通常叫“七星鲍”(借图说明一下),200多一斤。

海蟑螂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四 海蟑螂

海蟑螂/Ligia oceanica,甲壳类,乍看像花盆里的潮虫,像就对了,它们是远亲,俗名就叫“海潮虫”。这东西有一个致命的特点,特别喜欢在礁石聚大群生活,行动迅速一致,整个群体就像黑压压的潮水一样涌动,想象一下吧......很少有人会喜欢它,大概只有一个用途,富含蛋白质,能当钓饵。

纵条矶海葵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五 纵条矶海葵

海水下偶尔可见一朵朵黄色的“菊花”,伸手触碰之,会迅速收缩。凡是海中长了个菊花模样的,往海葵上猜大概不会错,栈桥旁边能看到的是纵条矶海葵/Diadumene lineata,体壁橄榄绿色、褐色或浅灰色,上有12条橙红色或深红色纵条,故名。能吃,我见过有拿它炒年糕的,但青岛一般不吃这种。

纹缟虾虎鱼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六 纹缟虾虎鱼

潮间带中的积水处名为“潮池”,里面有鱼也有虾,我只大致上认识一种最常见的鱼,即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或双带缟虾虎鱼),最长不过10cm,通常身披横带(体色会变,养几天就没了)。咸淡水皆宜,据说太湖中都有,但直接扔淡水恐怕不行,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大叶藻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七 大叶藻

除了藻类,青岛海滩上到底能捡到什么?

图十八 大叶藻

最后以今天的收获为结尾吧。今天在海边碰到了被海水冲到岸边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长得像蒜苗,实际上绝不是等闲之辈,虽然名字中有“藻”,实为正经八百会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与大海之广袤无垠相比,其中的被子植物却是少得可怜,不信你潜水去看,真没多少。

以上,仅供带孩子去青岛海边“赶海”的年轻父母参考,有利于树立起“学识渊博”的高大形象,同时参阅上篇青岛海边常见食用藻类图鉴青岛海滩常见食用藻类简介更佳。Over。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青岛   潮位   贻贝   被子植物   海葵   智人   指甲盖   栈桥   藻类   牡蛎   礁石   鲍鱼   蟑螂   海滩   海水   海边   东西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