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美食——青团和它的由来


春天的美食——青团和它的由来

进入四月,特别是从清明前一个月就开始,作为一个吃货,一直能享受这一时期的时令食品之一,这就是青团。这种在江南流行开的传统小吃,现在对于北方人来说,一样有强大的吸引力。

刚做出来的青团,讲究的是看起来青翠碧绿,吃起来香甜不腻。在吃货们大快朵颐之际,咱们也顺便来说一说,青团这个清香甜美的小吃,它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历史密码。

我们现代人所吃的青团,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成为网红食品的缘故,除了表皮依旧翠绿、符合它“翡翠团子”的别称之外,青团的馅料种类已经繁复到无以复加了。


春天的美食——青团和它的由来

原教旨主义的青团馅儿是豆沙,慢慢的又增加了百果馅、黑洋酥、马兰头等甜咸口味;前几年水果流的芒果、蓝莓等馅的青团,只能算正常操;,与月饼粽子争锋的咸蛋肉松馅,也可以说比较文艺,现在连榴莲馅和芝士鸡肉、腌笃鲜馅都出来了,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正所谓万物皆可团~

也正是因为有了如今这般五彩缤纷的馅料,青团已经从局限于江南烟雨地的一种小吃,成为驰名大江南北的四月时令食品之一。

不过作为一种传统的小吃,根据学者的研究,青团的起源跟四月清明节(准确来说是寒食节)有直接的关系。


春天的美食——青团和它的由来

比如在北宋温革所著的《琐碎录》中,就曾记载过,当时北宋时期的四川人,在寒食节这一天有一个风俗,就是采集杨桐、细叶冬青等树木的叶子,用这些叶子制出绿汁染到要吃的饭上面,让饭的颜色泛青。这被认为是青团的最早起源。而这个诞生,从最开始就与寒食的饮食节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古人在寒食这一天有停火做饭的习俗,一般是停火一到三天不等,因为古人没有灶火就无法烹饪热食,因此就会额外准备一些方便即食的食物作为寒食节的节令食品来填饱肚子。而这种用树叶染成的青色饭,就是宋代四川居民的寒食节祭祀食品,同时也是他们在寒食节这几天的主要食物。


春天的美食——青团和它的由来

介子推

这里要解释一下,古代寒食节为什么会有停灶火吃冷食的民间节日习俗。我们现在关于寒食节停火吃寒食的说法主要是说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跟随晋文公的介子推。

相传两千多年前,介子推当年跟着晋文公各国逃亡,立下过功勋,后来晋文公发达了,介子推不肯接受晋文公的回馈封赏而隐居。晋文公重耳不小心一把火烧了绵山,把功臣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烤成了BBQ亲子丼,悔恨交加的重耳下令举国在他的忌日禁止用火,人们开不了灶,只好吃冷食,提前蒸好的米食成了填饱肚子的首选。

当年晋文公为何放火烧山、造成大型雾霾的前因后果大概是八卦不出真相了,不过历史恒久远,美食永流传,这个由艾草润色的青团还是历久弥坚地与吃货们来了一段千年之恋。

其实这个传说本身就比较生硬,您说就是不出来当官,又没有深沉大恨,上来就以报恩的名义烧死恩人,这个晋文公得多么变态?其实,根据后世学者考察,这个民间传说可以确定是后世传说,在晋文公活动的春秋时代并没有出现,因此它属于不靠谱的历史。

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古人主要是借晋文公和介子推的名气,来强调寒食节不可以生火。那么为什么不能寒食节这几天生火呢?

古人真实的动机实际跟古代的改火仪式相关,也就是在寒食节前后,古人要把冬天烧的柴火换成春天常见的柴火。这就必然要有停火和重新生火的阶段。也就是寒食节的生产生活起源。


春天的美食——青团和它的由来

而青团正是源自于寒食节的这种寒食传统。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吃生冷的东西是会伤害五脏的,而用树叶浸染的青色饭食,则被古人认为可以有效地助长人体的阳气,克制寒气侵入人体,这就是古人在寒食这一天制造青色食物的最初动机。

到了明代,青团已经作为专门的一种食物,出现在当事人的笔记中了。明朝人郎瑛就曾记载说,当时人会在寒食节吃“青白团子”,就是对宋代寒食节吃青色饭习俗的一种继承,也是认为这能够有助于激发人体的阳气。

进入清代,青团从祭祀食品向小吃进化了一大步,也就是不仅仅局限于清明寒食节前后食用了。比如清朝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面就专门写了作为糕点之一的青团的作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而清朝褚人获也在自己的笔记中提到,江苏苏州一带的乡里举行隆重的祭神活动的时候,集市也随之兴起,各种粽子青团都会在这样的热闹场合售卖。

青团的另一种说法则来自太平天国时的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 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随性的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那么青团为什么会做成甜食呢?从起源来说,它的雏形出现在四川,不过却是在江南正式定型并发扬光大,江南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奠定了青团生产模式的基础。

正是因为江南地方在古代比较富庶的地方,才能让古人把糖豆沙和甜猪油作为青团的馅料,而历史上的青团,其外皮是浆麦草挤压成的汁水(或者是青艾汁)混合进糯米粉制作而成,糯米在当时也不是便宜的材料。


春天的美食——青团和它的由来

这些在古代而言不便宜的食材,组合制作出来的点心,才能够精确体现清明寒食时节祭祖时候的诚心与隆重,同时其青色也寄托了古人助长阳气增长的愿望。

好吃又上档次,在明清时代,青团就是这样正式成为祭祀食品,而后又进入民俗生活领域,成为大家熟悉的小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太平天国   灶火   寒食节   美食   介子   清兵   团子   阳气   生火   江南   青色   习俗   起源   由来   古人   小吃   春天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