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原生家庭的话题,近两年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不时有十几岁的孩子因父母管束太严而发生悲剧,也有人终其一生都在控诉父母的控制欲。


可同时,不少父母也在为子女的“不懂事”困惑,发出诘问:为什么我为了你好,付出那么多,你不知道感恩呢?

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电视剧《小欢喜》触碰了不少中国家庭的软肋

不论普通家庭,还是人们眼中的精英家庭,其实都会遭遇类似的问题。加拿大作家大卫·吉尔莫在他的回忆录《曾经少年》中,就写过这样的事情:

大卫注重礼仪,一直教育儿子杰西用餐时要闭上嘴。可有一次,他请十几岁的杰西到一家昂贵的餐厅吃饭时,杰西依然故我地张嘴大嚼。大卫难以忍受,模仿儿子难看的吃相来提醒他,两人却因此吵了一架。杰西累积的不满爆发,指责父亲总是把他当小孩子,自己在他面前担惊受怕。大卫却觉得,他请儿子来自己都嫌贵的餐厅,不是为了听这种话。

即使是来自异国的故事,这样的矛盾冲突也让我们备感熟悉。大概是因为世间的亲子关系都有相通之处,它缘自天然,也容易被视为理所应当,更容易生出

不过,作为一名思想独到之人,大卫·吉尔莫的处理方式颇为高明。


他先是安抚儿子:你快两米高了,我知道你完全有能耐揍我一顿,没必要怕我。然后,他带杰西看了部电影,借机对他说:人们总会痛恨那些让自己害怕的人,我希望我们之间不要发展成那样,好吗?


正是这个“好吗”,产生了一百个道歉或解释都带不来的效果。

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令人羡慕的家庭关系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过一首《孩子》,论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你的子女,其实并非你的子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我们传统的亲子关系中,总是充满孝顺、感恩、听话这样的词,因而这首诗传递的思想对很多人而言,无异于一股令人如释重负的清风。


大卫·吉尔莫身体力行地贯彻了这首诗的主旨。身为作家,他曾获得加拿大最重要的总督文学奖,但他近年被谈论得更多的,还是他对儿子杰西独特的教育方式。

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电影《少年时代》

数年前,大卫·吉尔莫让儿子从高中辍了学,这一“壮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在大卫眼中,杰西一直是个性格温和而不失骄傲的孩子。


但到了杰西十六岁,大卫也陷入事业危机的节骨眼上,他无奈地发现,儿子变成了撒谎精和狡猾鬼。他会把作业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却跟父亲保证自己已经写完了;每天准时出门、按时回家,但老师打来电话,家里才知道他根本没去学校。


大卫试过督促杰西读书,父子间的关系却因此变得紧张。大卫认为,你无法强行管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杰西如此排斥学校,如果继续逼迫,他们之间迟早会爆发一场战争,而身为父亲的他必输无疑。

最终,大卫做了一个连自己都意外的决定:允许杰西退学回家。唯一的条件是,他们每周要一起看三部电影,这是杰西唯一要接受的教育。

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电影《天堂电影院》

杰西对这个提议倒是欣然接受,但大卫承受了多方的质疑。杰西的母亲充满担忧;大卫的友人也表示,学习有所谓的黄金时期,错过就太迟了;他的很多读者都发出谴责: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大卫呢?嘴上为儿子和自己辩护:小孩子不爱上学不算大毛病,快乐的小孩才会有快乐的人生……内心却也十分怀疑:要是杰西因为这个决定毁了一生,怎么办?不过,他仍然顶着压力,推进电影教育计划,精心设计了欧洲艺术电影、剧本极佳电影等单元来引起杰西的兴趣。

大卫当然明白,看电影无法给杰西系统的教育,但他可以借此和杰西共处,天南海北地聊各种话题:音乐、地理、工作、女朋友、梦想……作为一度失业、二度离婚、还住在前妻家里的父亲,大卫算不得完美的人生榜样,却也借着日常闲谈,给予了儿子种种平实而饱含智慧的指引:


“要快乐地活着,就要擅长做一些事。”


“永远不要在喝醉时谈重要的事情。”


“你永远不可能从混蛋手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当一个陌生人张开手向你走来时,并不代表他想成为你的朋友。”


“做了亏心事,亏心本身就是一种代价。”


“血淋淋开始的爱情也会血淋淋地结束。”


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电影《少年时代》

当然,大卫不是圣人,也没有无限包容一个叛逆期少年却从不生气的海量。


有时,他会在儿子面前犯下错误;有时,看到儿子陷入麻烦,他也会恼怒,如同大人想把摔伤自己的小孩打一顿。但大卫往往能做到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一点,那就是在开口前想一想,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面前的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会不会几十年后还记得。

“你永远不知道他记忆的窗户何时开着,而当它开着的时候,你可不想丢一只死狗进去。”

比起电影,也许是这样习惯性的换位思考,打开了杰西的心扉。

回到看电影,一开始,杰西对看这个活动既不热衷也不抗拒,但经过几年的熏陶,用大卫的话说,他的知识储备能与影评人相媲美了。不过,杰西最后的选择不是当影评人,而是捡起曾经丢下的学业,重返校园。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作家。

杰西不同寻常的教育经历也许是难以复制的,毕竟不是每位父母都有大卫·吉尔莫的底气。但至少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尊重的力量。大卫从未因为自己的父亲身份,而自认为有凌驾于子女之上的权力,他甚至从不预设自己是了解子女的:


“你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了解他们,这么多年来上上下下楼梯,给他们掖好被子,看他们难过、开心、无忧无虑、担心——然而你并没有那么了解他。说到底,他们总有些地方让你永远无法想象。”


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电影《爱你,西蒙》

大卫用行动告诉我们,父母的职责是在孩子迷茫时给予指引,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在一次与著名电影导演的对谈中,大卫感慨,抚养孩子就是一连串的再见。


不过,大卫真正的心声是,纵使不舍,他还是愿意放手,让杰西被人生自带的力量推往更广阔的世界。“我情愿做他社交名单上的最后一名。成为当他所有朋友都没空时,才能和他一起吃饭的父亲,我会更开心。”

纪伯伦的那一首诗,结尾是这样的: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遥望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大卫·吉尔莫在书里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写道:孩子用整个青春来与父母告别。但又话锋一转:可他们是否真的离开过呢?

杰西也曾误入歧途,在感情、事业上备受磨难,但父子间终究没有互相怨怼,更没有渐行渐远。家真正成了一个合格的港湾,让少年安然度过了“心像未成形的水泥般容易留下痕迹”的危险时期。


当父子二人的生活都渐渐步上正轨时,杰西迎来过一个小小的高光时刻:喜欢写歌的他如愿站在了俱乐部的舞台上,恣意挥洒。


大卫挤在台下的一群年轻人中,热泪盈眶,像儿子爱看的电影《真实罗曼史》里的女主角一样为他叫好:“你真酷,你真酷,你真酷。”


他不仅是受邀来到现场,更是受邀参与了杰西宝贵的青春,和少年一起重新长大成人。

丹慧|爱孩子要会爱,而不是以亲情之名索取与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吉尔   大卫   孩子   影评人   加拿大   弓箭手   父子   子女   亲情   家里   儿子   父亲   父母   少年   家庭   美食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