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疯狂人类进化史》6、为何男人普遍花心?女人相对忠诚?

前情回顾


上期节目里我们聊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

男性的蛋蛋如此脆弱且重要,怎么能挂在外面呢?雄性睾丸的大小为何会与雌性的滥交程度紧密相关?为什么说这些生理特征都是对女性隐秘排卵策略的应对?动物界从来都是雄性耀眼夺目,可到人类这里怎么就反过来变成女性貌美如花了呢?还有女性的生殖系统为何不但不保护精子,反而是对小蝌蚪是严刑拷打,甚至残酷屠杀?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就像是一张张相邻的多米诺骨牌,而直立行走则是推动这一系列改变的第一张骨牌。上述问题的答案我就不复述啦,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回听上一期节目。


月经这本难念的经


今天我们再来探讨一些有趣的问题,首先是月经这本难念的经。

月经当然给女性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与不便,而且与此相伴的激素波动还会增加卵巢癌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我相信不少女同学都曾咬牙切齿的说我下辈子要做个男的,我们难免要愤怒的发问:人体不是进化的产物吗?为什么非要来这烦人的月经呢?怎么男人就不用来呢?

月经的生物学机制很简单,就是在性成熟之后,在激素的刺激下,子宫内膜增生,同时卵泡排卵,各种激素水平迅速改变,经过一次洗礼之后,如果没有怀孕,那子宫内膜坏死脱落,于是伴随出血就是月经。

从这个生理过程来看,能直观的感觉到月经是子内膜保持新鲜程度的手段。直接用新的替代旧的,简单有效。但是这没法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动物都不需要保持子宫内膜的新鲜,它们都不来月经。

有派观点认为月经其实是子宫对抗细菌的手段,男性携带着大量的细菌,可以轻而易举的侵入子宫,特别是人类持续发情,昼夜不分的交合,相比于定期发情的物,也就更加危险,所以子宫用脱落子宫内膜的方式进行定期清洗。

我们看黑猩猩也是这样,群交造成的污染更加严重,所以他们也需要月经的冲洗。还有蝙蝠也有月经,对他们来说漫长的无所事事的白天,交配就是唯一的乐趣。

这也解释了男人为什么不来月经,他们不必担心被其他男人侵入而带来细菌,就算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肠道也能够轻松的应对。

但这个理论也存在破绽,研究数据发现,月经前后,阴道内的细菌含量没啥变化,受感染的时候月经量也不会增多,和性交携带的细菌数量也没啥关系。也就是说完全找不到月经和细菌之间的联系。

另一套理论认为:子宫对抗的其实不是细菌,而是胚胎。胚胎就是种子,子宫内膜难道不是种植胚胎的良好土壤吗?竟然根本不是。科学家做了实验,把胚胎移植到小白鼠身体的其他部位,像是腹腔、胸腔甚至是后背都可以生长,反而最难扎根的地方恰恰就是子宫内膜。

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在子宫看来,胚胎就是一个迅速扩张野蛮生长的具有癌细胞性质的玩意儿,一旦着床就将从母体大量吸取营养。结果是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拉锯战。战争最终都会以一方的失败告终,子宫失败的结果就是怀孕,只有强大的胚胎才能征服它。

如果胚胎失败了呢?自然死掉,成为死胎。但是如果在死亡之前就已经着床就很麻烦,会一直粘在子宫粘膜上,反应机制就是简单粗暴的每次排卵之后都对子宫进行一次大清洗,直接剥落子宫内膜,绝对能把报废的胚胎给清除掉。月月如此,直到有一天被胚胎征服怀孕为止。

在采集狩猎时代,这种子宫大清洗是不用太频繁的,因为那时候的女人在性成熟之后,都在不断的怀孕。月经在现代文明社会才成为常态,因为我们用了避孕技术,怀孕的次数和老祖先相比也确实太少了。

在自然界中也有相同的操作方式,比方说巨大的座头鲸身上会附着一种叫做藤壶的吸血生物,顽固讨厌,座头鲸拿它是毫无办法,只能用定期脱皮的方式把它们给清除掉。为了更好的活着不得不做出牺牲,自然选择从来就没有义务制造舒适的生存环境。

说来说去,月经依然是隐秘排卵的产物,正因为隐秘排卵持续发情,我们交配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动物,子宫被劣质胚胎侵入的机会也就相应提高,所以才需要每月冲洗。


为何女人要绝经,男人却不“绝精”?


月经还是个有始有终的好孩子,女性在四五十岁就会绝经,失去生育能力,享受没有月经侵扰的几十年清静岁月。但男人却一辈子都保持着生育能力,直到死亡。这不是很奇怪吗?一来是自然界中繁衍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都不能生育了竟然还能再活几十年,主动失去生育能力对于自然选择来说完全是不可思议的浪费。到60岁再绝经岂不是能生更多的孩子?二来老娘都不能生了,你老头子却还能继续浪,这非常的不匹配啊。

有人说绝经这种问题原本是不存在的,因为原来还不等绝经人就没了。随着文明进步,女性寿命不断延长,生育能力的进化速度没有赶上生命延长的速度,所以就绝经了。这样的解释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就不对了。

为什么女性的消化、供血、免疫能能之类的其他生理功能够跟上了生命延长的步伐,唯独最重要的生育能力被拉下了呢?对自然选择来说所有生理功能都是为生育服务的,这等于是主人都饿死了,仆人一个个却吃得肥头大耳,哪有这种道理?

再有,为什么男人的生育能力跟上了呢?怎么男人不“绝精”呢?你老伴儿都绝经了,你不绝,你想找谁生孩子啊?

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丧失了生育能力之后仍然还能苟活于世的,相反倒是有很多一生完孩子马上就去死的。就连黑猩猩大猩猩这些近亲都不绝经,我们这个经绝的真是特立独行。

或许要把绝经和月经联系起来才能找到答案。月经是为了冲刷子宫对抗胚胎,而绝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此类威胁已经消除了呢?说直白点就是没有性生活了,所以用不着来月经了再冲刷了。

有两套假说,一个早夭假说认为:因为身体不再适合生育了,就像是行驶了40多年的老爷车,在继续开下去就有散架的风险。高龄女性面对的生育困境更加严峻,她们死于分娩的概率比20岁的时候高出7倍。

不仅面临各种遗传缺陷和畸形流产的风险,就算生下来了也可能早早的夭折。这样的生育与其说是遗传回报,不如说就是个沉重的负担。既然冒着巨大的风险却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那还不如停止冒险,不再生育了。

作者史钧认为,这套假说是不够严谨的,存在一个重大的漏洞。因为只要不是所有的后代都早夭,就不会构成崩溃式的自然选择压力,这种有害的高危生育能力还是会被保留下来。

另一套假说叫做外婆假说。

它的科学性在于把绝经看做是直立行走的远程后果,生育困境使得外婆的帮助非常重要。绝经正好使得外婆彻底免除了生育困境,得以负担起照顾女儿的重任,进而大大提高了孙辈的存活率。

绝经之后没有了激素的驱使,也向女儿和其他所有女性表明自己退出了市场,不会再与其他人竞争交配权,这非常有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

我们看中国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是24岁,而女性绝经时间大致是48岁。女性绝经时间大致是两代人的成长时间,平均生育年龄越低,绝经就越早。在非洲某些原始部落,女性十六七岁就开始生育,而他们三十四五岁就绝经。这给外婆理论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那男人怎么回事儿呢?既然外婆可以为女儿放弃一切,外公怎么就不可以呢?面对已经放弃了生育能力的外婆,外公还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男人不需要面对生育困境,不会在难产中死去,并且男人永远有理由对后代的身份保持怀疑,头顶的绿帽异常沉重。他们不甘心为后代牺牲所有生殖利益,这样的进化压力让男人和大多数野生动物一样,一直到死都保持着生育能力。


一夫多妻制好不好?


最后我们再聊聊两性的婚配问题。

关于遗传回报,男性和女性的境遇是完全不同的。简单来说,同样是一年的时间,一个男人可以和N个女人生下N个孩子,男人可以从更多的交配中获得更多的遗传回报。而女人呢?即使他一年之内和N个男人在一起,也只能生一个孩子,所以他从交配中得到的回报并不高。这就决定了男人沉迷于风花雪月,同时确保自己的女人不被别人染指。而女人则相对保守,他们需要更为可靠的男人。

在不断博弈之间就构成了不同的婚配制度。

其实任何生物的婚配制度都是两性生育状况与自然环境相互制约的结果。其中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个是后代抚养的难度,这是制约婚配制度的第一因素。如果说后代不需要雄性照顾,那么一夫多妻制是非常合适的。比如说一只雄海豹就可以占有数百个妻妾。它只需要提供精子就可以了,抚养的任务全部交给雌海豹。雄海豹的逻辑是越花心,后代就越多。

如果是后代必须双亲共同照顾呢?比如说企鹅,就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两只企鹅形成的联盟正好可以完成轮流孵蛋和寻找食物的任务。多一个或者少一个都别想。雄企鹅的逻辑是,稍不忠诚就要断子绝孙。

第二个制约因素是食物的多少和获取难度。比方说,很多鸟就是在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之间摇摆的。食物匮乏的时候,为了后代不被饿死,雄鸟就专心一意。等到春暖花开、食物丰盛的时候,雄鸟就毅然决然的离家出走,打野乱搞。

第三个因素是地盘的大小,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就是鸟界也有贫富差距的,贫富差距大的时候,雌鸟看见高富帅也会投怀送抱,而不在意自己是第几房小妾。贫富差距不大的时候雌鸟就会仔细想想,是嫁入豪门做众妃之一呢?还是找个穷鸟厮守终生。

这是不是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这里插一句,为什么缩小贫富差距的诉求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因为在没有实现财富平等之前,总有女人愿意做小三,但很少有女人愿意做穷光蛋的小三。做小三的本质是用身体换取物质资源,尽管她们更愿意把那说成是超越世俗的爱情,但从来没有人去和街头的乞丐玩一场这样清新脱俗的游戏,不是么?

很多男人都幻想过说一夫多妻制多好啊,其实他们完全想错了。如果现代社会仍然采取一夫多妻制,世界首富完全有能力娶一万个老婆,这意味着将会凭空多出9999个的光棍,其中极有可能就包括那些幻想过一夫多妻制生活的男士们。现代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公,大多被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夫多妻制的后果将更为严重。所以,大部分男人其实是一夫一妻制的受益者,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人类当然也是遵守动物的婚配原则,并且受制于相同的因素。

男人照料后代的任务介于雄海豹和雄企鹅之间,所以男人的行为也介于绝对的忠诚与花心之间:当条件具备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实行一夫多妻制,就像所有的国王和大多数富人那样,这时他们在向雄海豹学习;而当条件不具备时,比如挣不到足够多钱,甚至自己糊口都成为问题的时候,那他还是做一只谨慎的雄企鹅好了,认真照顾好勉强找到的伴侣和子女,才是他们最现实的任务。具体实行何种婚配制度,当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人类长久以来还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这可并不是我们进入文明社会才受到的道德约束。而是长期以来都是面对食物资源匮乏和后代抚养艰难的难题,最理想的合作抚养模式就是一夫一妻制。这才是构成一夫一妻制的进化基础。只有存在进化基础,彼此忠诚才有生物学的意义,我们的所谓种种美德才有科学的依据。

还记得我们之前在《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分享节目中所说的吗?什么文化道德,都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东西,他们就是生存本身。

而正是这种稳定的配偶关系,构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让我们与其他的动物分道扬镳,而宏大的人类文明,正是从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细胞开始,慢慢的发展出来的。

追溯这一切的根源,竟然全部得益于数百万年前的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得我们具备了长途奔跑能力,为了散发奔跑产生的过多热量,我们脱去了满身毛发,显示了不同的肤色。我们通过狩猎获得了更多的营养,进化出了更大的脑袋,但这却给女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育困境。通过早产的办法,生育困境转变成了抚养困境。女性为了解决抚养后代的问题,不得不发展出隐蔽排卵和持续发情的策略,从而留住男人和她们组建家庭。

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物学性状都不是独一无二的,在其他动物那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很多动物只是拥有一些零散的能力和琐碎的片段,比如有的直立行走、有的隐蔽排卵、有的存在生育困境等。这些片段并没有汇聚成奔向文明的滚滚洪流,所以它们仍然停留在动物层次。只有人类,在短短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在直立行走的触发下,以雷霆万钧之势积聚力量,终于被自然选择之手塑造成了万物之长,成为自然界唯一具有文明精神的动物。

文明是人体进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体进化的文化延伸,现在文明正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使得人类得以不断对抗自然选择的盲目驱动,通过法律与道德持续约束人们的诸多行为。这些制约因素都将产生新的进化压力,由此而不断塑造人类的未来。而这一切都与数百万年前人类迈出直立行走的第一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首人类走过的艰难历程,文明的进化与发展才是直立行走的终极目标。进化论与生活


这本书的最后,史钧说:不必因为读了这本书,就自以为能洞察人生。我们的社会依旧很复杂,每周还是有7天,我们城市的房价依然还是这么高。我们需要的只是从容的生活态度,悠闲的看待人生。

不必在每次恩爱的时候都考虑对方出于什么进化目的,能得到多少的遗传回报。我们只需要两情相悦尽情享受发自内心的快乐,这就已经是自然选择的最重要目标了。至于具体科学机制,不必在意太多。就像穿上一件棉衣会感觉温暖,却没有必要去追究棉衣的保暖机制到底是什么,你只需要享受这种温暖就可以了,那就是生活。

进化论是进化论,生活是生活,如此而已。你只需要开心就好,本书只是开心生活的一道甜点。你们可以继续发情,不停做爱,反复体验春花般美妙的高潮,而完全不必再去思考其中的进化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人类   进化史   自然选择   男人   假说   海豹   胚胎   企鹅   子宫   月经   细菌   后代   外婆   花心   困境   忠诚   动物   疯狂   美食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