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从李白看中国文人

马静:从李白看中国文人


马静,菏泽市高中语文教师,热爱运动,热爱教育事业。


从李白看中国文人

文/马静

“诗仙”李白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他把浪漫主义推向了高峰,把古典文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这样一位诗人,身上处处透露读书人的特征。

也许有人说李白不同,他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其实不然,李白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而他与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他身上有种读书人的傲气,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傲到不屑于参加科举。而这种孤傲的气质却是中国读书人的特征。

李白当过隐士、道士,而他这些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入仕。我们不能说李白想当官,只是李白胸怀天下,想为苍生造福。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想为更多人解忧,只有自己站得更高。——这一思想也贯穿了整个中国文人史,中国文人似乎都在力成为“达者”,从而“兼济天下”。

李白一生很长时间都在漫游,而中国文人,从古至今,都把游历看成一种时尚。


马静:从李白看中国文人


终于李白被召入皇宫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自以为可以有一番作为了。然而他身上有一个缺点,也是中国文人普遍的缺点,这一缺点足以致命,那就是:不懂政治。一个文学家,他一生都浸泡在文学殿堂,充满幻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点儿政治手段都不懂的文人们,往往都不得志。李白也不例外,于是不久,他便走出了皇宫。

中国文人的气质决定了他们在摔倒之后,仍然故我,不会为“五斗米”折腰。或许正是这种气质决定了文人所以是文人,也决定了他们不能成为政治家。

文人们不得志时,常抱有希望,李白也如此,他始终认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己的理想抱负一点儿也没因为挫折而降低,反而越来越坚定。这就是李白,独一无二的李白,这也是中国文人,独一无二的中国读书人。


马静:从李白看中国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李白   菏泽市   目的   长风破浪   科举   国文   读书人   皇宫   文人   中国   缺点   特征   气质   身上   政治   美食   天下   马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