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富强:单县农用飞机场的变迁

许富强:单县农用飞机场的变迁


许富强,退休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热爱文学,热爱旅游。现任单县北辰实验学校终身名誉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单县老年作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单县农用飞机场的变迁

文/许富强


上世纪60年代,在我少年时期,我们单县还曾存有一座简易小型农用飞机场,机场平常好像只有一架飞机似的。现在想来,它的主要作用是负责本县及周边为农田喷洒农药防治蝗虫等病虫害及救助灾害,是国家保证农业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机场地理方位在现今的单县城区湖西花园居民小区位置。

五六十年了,飞机场在脑子里留下的印象越来越淡,但总不消失,因为在当时实在是太熟悉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飞机场还真给少年的我增添了不少乐趣。那时城区还局限在老城的范围,护城河以外,护城堤以内还很少人家。老城内除朱家楼院及耸立的烈士塔、牌坊以外,没有高大建筑,整个县城连现在的一个城角的面积也没有。我们村当时在老城西南,距离刘隅首直线距离足有七华里,距离烈士塔也足有五华里。当在晴天的时候,站在庄头隔着师范、一中、南店子能看到烈士塔,可见城西南当时很空旷,符合建小型农用飞机场的条件。

印象中飞机场在我们村东北二里的地方,机场南一里多地是巩庄村,东南一里多地是黄林村,东北二里多地是南旧关村和师范学校,北面三里是贾庄、宋庄村,西北一里多地是刘海村。这一圈大小村庄围成了一个近四平方公里的圆形空间,里面没有人家,飞机场就坐落在中间,是很理想的场地,并且这位置也是单县地理座标的中心地带,便于飞机飞行作业。

正因为飞机场离我们村近,就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能在少年时期就看到了真飞机,要知道,当时没有这个优势的人活到半辈子甚至一辈子都没近距离见过真飞机的大有人在,而我们看飞机那是随时的事,并还有和飞机相关联的趣事留在脑海里。

那时不经意间就结伴跑到飞机场外,场内是没进去过,不允许的,也没到过飞机跟前。但看起飞、降落是常情。因年少无知,有时看飞机从南面飞回来准备降落,几个人手拿秫秸杆子往上举得高高的,想把飞机戳下来似的,多么可笑。小孩子吗,殊不知飞机离地面还高着呢。因飞机跑道是南北方向。附属设施均在机场北边,起飞跑道是往南的,而我村的地块靠近飞机场南,起落都从头上过,就有了看飞机的便利,并看得清晰,有时连飞行员的脸都看得清,且屡看不厌。

农用飞机很小,具体尺寸很难说准,好像是灰绿色,双翼机,机身好像用帆布包着似的,不记得飞机有几个轮子了,其他的细节就更不记得了。就这,飞机对我的吸引力很强,总想看个究竟,甚至不切实际地想坐飞机试试。但好景不长,随着形势的变化,飞机场可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后来就停飞了,撤走了。从此就长时间没有再近距离看到飞机,每每想起,倍感遗憾。


许富强:单县农用飞机场的变迁

直到1987年10月,单县三台大型商场落成开业,为祝贺单县三台商场开业,有济南空军基地单县藉的一位将军,将参加抗美援朝屡立战功的一架退役战斗机赠予单县,放置在三台商场楼顶,成为单县一时的胜景。这才又能得以近距离看到真飞机了。此为后话。

单县农用机场撤走后,原场址交由单县武装部接管。武装部除在场址北边保留部分建筑存放武器弹药外,大部分场地闲置。部领导认为长期荒废是个浪费,遂开垦成农田,建起了农场,派驻人员长期耕种管理,收获颇丰。

再后来,为战备需要,全国大办民兵。单县各生产大队皆建起了民兵连,有些大队的民兵连还配备枪支弹药甚至配备了机枪。武装部为了提高军民的军事素质,方便打靶训练,就放弃耕种在农用机场原址建成了军事设施——打靶场。在场址北边新建了一座弹药库,里面存放各种枪支,还有手榴弹和迫击炮。弹药库院外南面挖出掩体,供人打靶射击。在场地南头筑起了十几米高的“打靶山”,山前立起了靶子,县里经常组织射击打靶训练。打靶山是砖土结构,背面(南面)是用红砖筑起的弧形十几米的高墙,北面(正面)就地取土堆砌到墙的高度,呈斜坡状,形成东西条形状的“山”。打靶山的作用就是挡子弹,防止飞弹伤人。

那时经常枪声不断,我村的农田就有地块在打靶山的南面,社员在农田干活也不惧怕,子弹从打靶山上飞出,发出刺耳的声音从上面掠过是常有的事,但从来也没听说伤到人。在不打靶的时候,我们常到打靶山的北坡上去挖子弹头,谁要是挖到也是如获至宝,喜爱有加。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口增长幅度加快,城乡基础建设提速,县城开始扩大,打靶场周边人口越来越稠密,这里已不适合作为靶场存在下去。于是,县里决定停止使用而另行安排。不久,在城东重新建设起了打靶场,此处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再一次闲置起来。

这一次闲置,给这块几十年的公用军民设施带来了灭顶之灾。闲置后,一部分可利用的土地转为农田,就近划入生产队。而没有复垦的部分(属坑洼地带,是筑打靶山就地取土造成的),就出现了到此处挖土卖土方现象。开始还是试探性地偷拉偷挖,见没人制上,便一窝蜂似的公开乱拉滥挖,地排车、拖拉机、三轮车等络绎不绝。短短几年,竟挖成了数千平方米面积,深数米的大坑。从此,打靶场变成了“打靶坑”,甚至可以称作人工湖了。坑里常年大水不断,成了夏天周边居民乘凉洗澡的好去处。水鸟开始聚集,鱼类开始繁殖,后来曾有人在此钓出20多斤重的一条大鱼,可见此处积水之深之久。

没过几年,这里又成了建筑生活垃圾的倾倒场所,各种垃圾四面围堵填埋,污染严重,给周边居民造成生活危害,成了害民之坑。

打靶坑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却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春”。21世纪初,县城快速往南发展,湖西路南延,路西边紧靠打靶坑。这时,有眼光的开发商看到了商机,以较低的代价拿下了土地使用权,搞房地产开发建设。两年多的时间,一座居民小区拔地而起,房子很快销售一空,开发商大赚一把。而昔日的打靶坑被崭新的湖西花园小区所取代,再也找不到农用飞机场遗留下的一点痕迹。

在同一块土地上,从建国初期的农用飞机场到农场再到建成靶场。由弃置打靶场到挖成水坑再到建成现代化居民小区,他演绎了五六十年,可谓沧桑巨变。它的历史轨迹就像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样,有过光荣辉煌的过去和今天,也经历了挫折和倒退。但一路走来,喜获新生,成为盛世今朝单县城市繁荣的组成部分而绽放出满满的生机和活力。


许富强:单县农用飞机场的变迁


作于辛丑初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单县   飞机场   打靶场   弹药库   靶场   武装部   民兵   北边   农田   烈士   近距离   机场   居民   飞机   小区   美食   许富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