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随笔武汉烧梅

第一次看到“烧梅”两字,是从昙华林回酒店的路上。一边回味着昙华林历史建筑的沧桑、文艺店铺的小资情调,一边拐上旁边的小街,去感受当地人日常的市井生活。远远地便看到一家小店牌匾上的“烧梅”二字,店门口十几个人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

一时新奇,快步跑过去。是一家小食店,主营烧卖。原来在武汉,烧卖还有这么好听的名字---烧梅。小店不大,右边是餐厅,十几张方桌,大半坐了人,或者在吃,或者在等,看上去都是附近的居民。左边是敞开的售卖口,两个人在油锅蒸笼前面忙,两个人在后面准备。特色烧梅有两种:脆皮烧梅、油饼包烧梅。

武汉的烧梅很有特色,糯米为主料,重油里面放肉丁香菇和笋,配上绝美的调料“黑胡椒”。蒸好的烧梅放进中火油锅里,炸上一小会,外皮就已金黄香脆,此时捞出,四个一份,盛在纸碗里,脆皮烧梅即成。先炸油饼,出锅时将油饼角上切开一个口子,夹三个刚刚蒸好的烧梅放进去,就是油饼包烧梅。油饼香脆,烧梅软糯糯油汪汪的,皮很薄,大块大块的香菇丁、笋丁和肉丁与软糯的糯米融合到一起,既解馋又解饱,烧梅中的黑胡椒虽然有点辣,但绝对香滑除腻。走出小街时特意看了下路牌:“粮道街”。

后来,游走在武汉知名的景区,烧卖店、烧梅店常见,但是再也没有看到油饼包烧梅。当地人说,油饼包烧梅的吃法已经不常见了,整个武汉不过三五家老店还做,粮道街上的那家就是其中之一。看来,“吃货”名副其实,隐在深巷中的老店美食,竟然这么巧被我碰到了。

武汉归来,对烧梅仍是念念不忘。于是搜来武汉烧梅的作法尝试自己来做。将糯米提前泡上一夜,蒸熟,加少许生抽、盐拌匀。再炒肉丁、香菇、冬笋,调味后与糯米混合在一起。稍微放凉,团成若干馅丸。和面制皮,将边儿擀压成荷叶状,一张皮托起一个馅丸,轻捏收紧,手中便如一朵梅花绽放。过程有点复杂,味道还不错,虽无油饼,但多少找到一些粮道街的感觉。

也许这也是“逛吃旅行”的一种收获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武汉   香脆   店门   解饱   火油   放进   肉丁   油饼   烧卖   脆皮   小街   香菇   糯米   老店   随笔   特色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