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个周末,我们就去了一趟唐家泊村。

唐家泊位于栖霞城和桃村镇之间,文三线从这里经过,以前我们路过的次数也不少,但参观的范围只限于赶集和收苹果那两条大街,并没有真正走进过村里。而唐家泊的历史底蕴,其实集中体现在两条大街以内的老宅区。这组图片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既然提到了于七这段渊源,那就先从村里的“于七旧居”说起。因为年代久远,加之以兵燹,唐家泊村的由来以及于七家族的渊源,都已经没有详细的记载。听村里老人说,唐家泊原本叫做“唐家湾”。大概是由于此处相对低洼,牙山周边发源的河水在此汇聚成大湾而得名。

牙山周边群山连绵,鲜有平地,而唐家泊周边有水有田,算是一处比较理想的居所。并且这里北接占疃、亭口,南连徐家店、蛇窝泊,西通栖霞,东抵桃村,也算是山区里的一个交通枢纽。因此在古代,来自西面八方的先民都陆续来此定居,这一方面使得村庄的规模逐渐增大,一方面也让村里的姓氏结构变得相当复杂,有李、高、栾、肖、刘、杨、牛等数十姓人家。

于七的先祖是何时为何迁徙到唐家泊定居?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传说程于家因为淘金致富。而作为当地的大户,于家当年也曾在唐家泊盖起规模不小的宅子。

清廷在镇压于七之后,将他的家产都发给了告发者宋彝秉,不过宋彝秉并没有来此居住。传说在后世,于七的宅子几易其手,早就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大概的位置,村里的老人还能指出来。听老人们说,前些年青岛某地的于姓——据说是于七的后人,也曾专门来到唐家泊村寻访过。

于七反清失败之后,清廷在登州府,尤其是栖霞和莱阳两县大加搜捕与之有关的人员,株连者甚众。由此不难推论出,唐家泊村的姓氏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自此之后,唐家泊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于姓人。现在倒是有几户,不过显然是后来才迁来的。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现在的唐家泊村,虽然没有于七的后人。但此处毕竟是他的故里,关于他的故事,还是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村里很多老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上一阵儿,比如“大刀守牙山”、“血灌亭”、“崂山出家”等桥段。

唐家泊这个地方,可能的确是人杰地灵。在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这里很快又兴盛起来,并且陆续出了不少大户。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不能跟于七相比,但也都是地方上的殷实人家了。

如今在唐家泊村能看到的老宅子,大多是过去那些大户建造的。规模大的前后有数进院落,高门大檐;规模小的也多是青砖灰瓦,有棱有角。墙上的拴马石和门栓石也都做工精细,彰显出主人的实力。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而于七既是富户出身(相传家族淘金致富),又曾经有功名(传说是明朝武举,在清朝也曾担任过栖霞县把总)。可以试想一下,他的旧宅应该不会比唐家泊村现存的这些老房子差吧?

参观过唐家泊村的老房子之后,笔者也忽然明白了以前为何容易忽略“于七的故里”。或许是因为苹果批发和赶集的那两条街修得比较新,让人一看就联想到“现代的经济”,而非“古代的历史”。但从“现代”穿过之后就可以发现,这里也的确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栖霞市   故里   莱阳   崂山   栖霞   胶东   清廷   宅子   姓氏   大户   渊源   底蕴   村里   后人   游记   老人   规模   美食   历史名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