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从蓬莱小门家镇向北,有一条通往城区的道路。这条道路蜿蜒在山地丘陵之间,沿途经过的村庄,大多数也在山坳当中。

在这些村庄当中,有一个叫做“接家沟”的地方,它的村名石碑就在公路的西侧,相当醒目,可能不少朋友都曾留意到。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蓬莱的接家沟)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大概在三年之前,笔者曾从这里路过。因此之前就知道莱阳有个接姓人居住的接家庄,而“接”又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所以对蓬莱这个接家沟也很感兴趣。当时驻足一看,村名石碑后面的简志写道:“明万历年间,接姓由莱阳接家庄迁此,以位于沟内,取名接家沟。”原来,这里与莱阳接家庄的确有联系。

不过,由于行程匆匆,当时虽然知道了这一点,但并没有进村详细打听情况。一直到了今年开春,机缘巧合之下,笔者又从这里走过,想起此段渊源,就专门到村里去请教了一番。

接家沟的规模不大,不到百户人家,接姓约有五十多户,此外还有李、裴等姓。在村中间的小广场上,笔者遇到了几位正在休憩寒暄的大叔,上前一打听,他们正好就姓“接”。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得知笔者的来意之后,其中一位大叔把我们带到了一块文化墙面前,上面的文字记载了村庄的前世今生,相比于村名石碑,这段记载更为详细,写道:“明万历年间,接姓祖先由小云南迁移至此,至十一代接树基时,家业传予莱阳接家庄迁入的接世杰一支,取名接家沟。”听村里大说介绍,这段话的出处应该是接姓的老谱。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都有姓“接”的人,他们之间有渊源

(莱阳的接家庄,这个村里有两棵老槐树)

那么,莱阳接家庄村的接姓,又有何渊源呢?根据莱阳地名资料的记载,接家庄的接姓,与附近的南务村同源。相传接姓明代从“河南”先迁至莱阳南务定居,后析出一支迁居接家庄。

结合莱阳和蓬莱两方面的记载,推测可能的迁徙情况是:明代的移民过程中,外地(河南或小云南)一个接姓家族奉旨迁徙到登州府,按照官府的规定,家族男丁不得聚居在同一个县内,因此有一支在莱阳定居,另一支在蓬莱定居。

两支接姓各自繁衍数代之后,蓬莱这一支人出现无嗣的情况。此时,根据古代的宗法制度,需要从血缘相近的同宗中寻找嗣子继承家业(在有名的海州丁氏、诸城丁氏家族当中,也曾出现这一情况,原海州世袭百户的丁氏一支在明代中后期无嗣,就从同宗的诸城丁氏寻得子嗣承袭军职)。在这种情况下,莱阳接家庄的一位接姓子弟就迁到了蓬莱接家沟。

关于同姓出嗣的规定,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

“凡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姪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緦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并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立同姓者,亦不得尊卑失序,以乱昭穆。”——《大明会典》(清代的情况大致类似)

根据接家沟村的大叔介绍,现在过年供奉的挂谱,从接世杰这一代开始算起,向下大概有十多世。按照一百年四代人推算,接世杰从莱阳入嗣蓬莱的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期。

或许也正是因为“出嗣”的缘故,接家沟与接家庄之间的走动并不算频繁,彼此的辈分用字也不相同。笔者曾听闻莱阳接家庄的接姓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排辈,但到蓬莱接家沟一打听,当地虽然有不少叫做“接金某”的人,但这个“金”字并非指的五行,而是出自一首古诗。相传,接家沟的先人曾请相邻的会文村的教书先生作了一首诗,来作为辈分排序,“金”字算是个巧合。

在族谱领域,很早就有一个说法就是:规模小的姓氏渊源比较单一,相对好找(彼此有联系的可能性较大)。莱阳接家庄和蓬莱接家沟的情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本文作者:耳左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莱阳   蓬莱   嗣子   海州   诸城   渊源   辈分   家业   石碑   明代   村里   大叔   村庄   笔者   情况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