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众所周知,烟台栖霞市有个“十八盘”,过去这里以山路蜿蜒而有名。后来隧道开通之后,原路虽然不再走,但提到“十八盘”,多数朋友还是知道大体位置。

如果从大柳家向西行驶,穿过十八盘隧道之后,就会路过栗林桥。从栗林桥向北转,驶入一条山沟当中,向前走不远,就会来到一个叫做“上刘家”的村庄,这里属于栖霞市翠屏街道的地界。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从上刘家村走过的朋友,多半会对村口的两座“龙头碑”有印象。也正因为这两座石碑的存在,使得外来的访客还没进村,就会感慨这里的历史底蕴。

笔者此前曾听闻过这两座碑,但没有实地探访,并不知道石碑的具体内容。所幸的是,前几天从这里路过,就专门驻足观瞻了一番,这才了解了石碑的大概历史。

原来,这两座石碑都是清代的“旌表节孝碑”,因为碑首有双龙的雕饰,也有圣旨的字样,民间一般俗称为“龙头碑”或者“双龙碑”。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这种石碑的旌表对象,是古代的“节妇”(夫死守节之妇女)。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的记载,“康熙六年,议准民妇三十岁以前夫亡守节,至五十岁以后,完全节操者,题请照例旌表。”(三十岁之前丈夫去世,到了五十岁仍不改嫁,就可以由地方申报朝廷旌表)

清代对“节妇”的旌表,是一种常态化的程序,每隔定期就会旌表一批。根据事迹的大小,有的建祠,有的建牌坊,有的则立碑。节孝碑一般树立在人来人往的路边,以供大家瞻仰,这种形式,为“路碑”或“道碑”。栖霞上刘家村的这两座节孝碑,一座题为“道碑”,一座题为“路碑”。

节孝碑在胶东民间并不鲜见(笔者小时候在老家就曾见过),只不过像上刘家村这样保存完好、两碑并立的情形就不太多。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古代的规制很严格,石碑的高、宽以及碑首的雕饰都有相应的要求。民间妇女(没有封诰身份)的节孝碑大体都是一个样子,因此上刘家村这两座节孝碑虽然一前一后树立,但外观基本相似,只是刻字的大小和落款略有区别。

其中,北侧的那座节孝碑的时间较早,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树立,正面写道:“皇清旌表节孝刘振杨妻邹氏 路碑。”南侧的那座节孝碑时间稍晚一年,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树立,正面写道:“旌表节孝刘九龄妻李氏 道碑。”对比前者,少了“皇清”字样。不过,落款的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之前,加上了“大清”。大同小异,并无影响。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刘,是上刘家村的主要姓氏。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的记载,明天启年间,青州一支刘姓迁至栖霞城北关定居,后有一支徙居此处,因在河上游,故名上刘家。

这两座节孝碑距约130年左右,时间也不算太长。但到村里打听老人,他们对石碑的历史以及主人的事迹并不太了解。石碑的后面通常会有文字记录,但这两座碑的后面现在都很平,不知起初就没有字,还是后来风化磨平。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这两座石碑的历史意义。从此经过,不由得肃然而思古人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胶东   栖霞   光绪   栖霞市   节妇   雕饰   落款   村口   石碑   古迹   清代   事迹   字样   隧道   年间   龙头   民间   美食   时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