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卖部被“封杀”,中小学校这是什么操作?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还声声的叫着夏天……“,听见这首歌,你是否会回想起之前下了课就跑向小卖部买冰棍、饮料的日子,回忆起自己童年里的那些美好时光。

小卖部作为童年时光里格外特别的存在,在市场经济刚起步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卖部作为一个新型事物出现了,从最开始只卖学习用品,到逐渐贩卖吃食、饮料,再到囊括广受欢迎的漫画和小说,使学生们在纪律森严的学校找到里一片裹着蜜糖的欲望乐园。

小卖部被“封杀”,中小学校这是什么操作?

但在那时,刚刚走出物质贫瘠年代的家长们,还需要给孩子们一定金额的零花钱,而这些零花钱最后就都进了小卖部的口袋里。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就会涌向小卖部,一角钱的冰袋,五角钱的辣条,小卖部老板一边收钱递货,还得维持秩序。

根据一些亲历者事后回忆,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孩子对于小卖部的狂热。90后写作者闫真曾在《水浒卡骗了我们二十年》一文里写到,为了集齐水浒卡,他和小伙伴们曾搜刮小卖部,买下全部的方便面,一家接着一家。四川省绵阳市第十一中学一名初三女生芦羽说:“小卖部就是我们的充电站,吃不到辣条感到很空虚。”

在中文互联网,以“有一种共同记忆,叫校园小卖部”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588万个网页。这些记录不仅涉及到许多人童年的零食品牌,如恐龙蛋、红绿灯、大长今,还有具体到每个县或镇的地方性记述,甚至还有具体到学校小卖部的回忆性文字。在一份非官方的调查中,小学生最向往的家庭环境,就是开小卖部的。

中小学生对于小卖部的痴迷,曾一度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担忧。2003年9月,河北省玉田第一中学王兰江老师在《教学与管理》杂志针对校园小卖部写道:(中小学校小卖部承包的做法)会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发生扭曲,走上社会就可能追求骄奢逸、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2019年4月,教育部等多部委制定《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近日,教育部联合卫健委等四部门再度发布通知,管控加码,中小学校一律不得设置小卖部、超市。校园小卖部正式走入历史。

小卖部退出中小学早就有迹可循。由于中小学生不具备辨别能力、自制能力较弱,并对新鲜事物有种狂热的追寻,这就使得许多商家会贩卖一些问题产品、过期产品甚至还向小学生贩卖烟酒,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在侵害着孩子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他们的生命。之前河南叶县某初级中学超市,售卖四箱变质的奶油蛋糕,导致300名学生中毒,四川綦江县某小学小卖部店主贪便宜购买过期糖果,导致160名学生中毒,至此,也为小卖部在中小学退场打下了基础。

如今,小卖部从万千中国孩子的心头好变成众矢之的,只能说是其咎由自取,毕竟不注重产品质量,荼毒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实属是不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小卖部   中小学校   玉田   绵阳市   教育部   零花钱   中小学   水浒   中小学生   童年   超市   操作   美食   学校   校园   学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