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是日诗】


梅雨霁,暑风和,

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

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

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

无事小神仙。


——北宋|周邦彦《鹤冲天》



物候说


“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虽热,却是万物生长强力繁盛的时节。相当于一天中的下午两点钟。虚一点的人,正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萤火虫飞出芳草,开始报秋信了。进山去觅流尘吧,空山飞流萤,绕竹光复流,多美。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此时土壤中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这种郁蒸的热天是最难过的。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近日常有雷雨突然出现,大雨使暑热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可真是耗脾胃的15天



大暑,开启今年的四之气,一直到秋分结束。

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

关于辛丑年这两个月,《黄帝内经》写道:


“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


地上的湿气被火气蒸腾起来,湿热之气,就像薄雾、像看不见的烟一样,凝滞在人间,还有寒气在逐渐渗入。


溽蒸,首先伤的就是脾。

水患会伴随土崩,人体脾胃为土,这段时间脾胃容易虚弱。


而且还容易形成“湿包火”的状态,郁热,突然内出血、拉肚子、腹胀、浮肿等。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大灾之后要防大疫。


河南的朋友,如果你前两天不幸在雨水里趟过水,可以吃点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和中、防疫,化一化脾胃的湿浊。


四季变换前18天土气主政。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是时候重启“补土”利器

——四神汤了



这是个补土祛湿的经典汤。

大暑之后常喝,保平安。



四神汤“补土”,让瘦子变胖、胖子变结实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可以治疗消化不良,是瘦人增肥zui安全妥帖的食养方。


容易拉肚子、能吃不长肉、长不胖的人,请果断收藏吧,不谢!


这个汤也适合胖子们喝,因为运化功能强了,肌肤也会紧实起来,这种紧实不是健身健出来那种一块块的“死肉”,是小孩子那种自然的线条感。


暑夏湿热、胃口特别差、湿气重、虚胖or太瘦、我想你要想起四神汤。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台湾人为啥特别爱喝四神汤,因为加精力、除湿瘴啊。


台湾岛远离大陆,又处于亚热带和热带交接地带,既没有充足的土气滋养,又有热带湿热瘴气困扰。


就是特别耗脾气、心气的。也就像长夏这段时间的气运。



大暑后的——加味四神汤,

增强中气和气力。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材料】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除了传统四神:莲子、芡实、山药干、莲子(或茯苓)各20克外;


再加五指毛桃30克,陈皮2克。

猪骨或瘦肉400克,生姜1片。


【做法】


1、猪骨冷水入锅,煮出浮沫,捞出备用。

2、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汤煲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约1.5小时。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也可以用我这种炖盅来煲汤,汤色出来会更清。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这是用瘦肉炖出来的。


五指毛桃补气之功同黄芪,但又没有黄芪的升提之性。所以不怕上火,什么人都可以吃。而且还能化痰除湿、健脾、舒筋活络。


重点是——补得进去。


夏天出汗一多人就蔫蔫的,就需要这种方式安全地补补气。

今日大暑 | 是时候重启这个“补土”利器了

每到大暑,

疯长的大叶植物、蟋蟀、萤火虫、下过雨的草地、荷叶的香气

……

都在提醒我:

快,找个深山藏起来。

此时情绪此时天,

无事小神仙。

嘎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大暑   加味   黄帝内经   毛桃   无事   补气   土气   黄芪   湿气   脾胃   湿热   莲子   瘦肉   萤火虫   利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