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广西为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物联网技术的概念诞生,并很快转化为了实践。

这个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物物相连来达成信息交互的科技进步的产物,在各个行业都起到了造福人民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尤为明显。

农业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把控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包括了数字化采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以及精准化服务,当采集、管理、控制、服务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挂钩,农业的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提升,生产成本下降,效益拔高。

以广西为例,广西的物联网并没有运用到农业的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条形码识别的农产品溯源和精准农业上。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广西为例

当地建设了几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含括了茉莉花、蔗糖、特色果蔬、畜牧养殖、螺蛳粉、牛羊、米粉和茶叶。

围绕这几大主导产业,广西建设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和柑桔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当地的许多农场也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控制等精准农业技术,为科学准确的作物浇水、施肥提供实时环境信息,有效地节约水、肥、农药施用。

尽管以上的局部技术已经日益精进,但是广西的农业物联网并未全覆盖,智能化水平不高,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进行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道路中,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比方说:资金投入不足、长效运行维护缺乏配套机制、农业物联网专业技术队伍人才培养尚需时日,这些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善。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广西为例

农业领域的资金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是政府投入的资金,还是企业投入的资金,绝大多数都着重考虑短期的效益,由于国内的研发和制造以及核心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如若要生产和长期研发,就得掂量掂量能否有足够的投入,去支撑这个农业项目,基于各种考量,长期的资金投入,往往会被放弃掉。

在社会大背景下,广西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效益难以体现,面对物联网设备高昂的价格,个体农户采用物联网技术缺乏积极性,政府和农企即使想要长远地去构想,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资金没办法收回来的风险,农业物联网项目的实施代价较高,与农业生产带来的增量相比,难以摊薄成本,所以只好另辟捷径。

纵使发展到后来,农民朋友们对物联网设备的接受程度变高,物联网设备大范围铺开,但是由于没有成体系的服务型共享平台,高昂的应用维护成本,也不是每个农户都能负担地起的。

农业物联网相关专业比较冷门,该专业的人才比较稀缺,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步入社会,真正深耕到三农领域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而且,由于工资的问题,很多人才在掌握了经验后,不一定愿意继续留在该领域发光发热,很可能转行,难以留住人才。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广西为例

这三个问题,制约了广西的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发展。

如何解决?还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迅速降低核心设备成本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精简实施方案,形成精炼且可扩展的系列方案;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多方合作,共负盈亏的现代农业合作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广西   远地   上个世纪   农业   现代农业   农户   精准   农业生产   主导产业   效益   成本   资金   领域   设备   旅游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