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智慧渔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渔业,我国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之一,从1990年起就表现出强大潜力,一直到现在,仍然为我国的GDP贡献着磅礴的力量。三十多年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就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产品总产值呈阶梯式上升,逐步在农林牧渔四大产业中占据大头,渔民增收,人们乐意于品尝水产的美味,产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制约智慧渔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不过,近些年相对于过去十年来说,渔业产业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数字经济的兴起,渔业朝着智慧化方向前进,以前的渔业,不够标准,不够规范,管理不够信息化,而渔业智慧化三位一体,通过物联网产业链的搭建,水产养殖业全生产周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最为健康的养殖方式,实现渔业的智慧化。

虽然说,渔业已经有意识地往智慧化方向靠拢,但如今仍然面临着两大瓶颈。

制约智慧渔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水产养殖业智慧化未能全面覆盖,未覆盖片区发展水平滞后,成本高,效率低。从业人员在低水平的环境中,长期忽略利于产业发展的各类因素,比如数据积累,积攒经验,合理提出诉求,管理好池塘的水质等等。

第二,相关的物联网技术支撑力度不足,渔业所用到的产品和技术都是从其他行业嫁接转移过来的,或者是模仿改良的,不确定性偏高,所以资本不会大规模投资,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制约智慧渔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再加上,渔业智慧化的企业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弱,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也都不同程度存在技术和管理标准规范缺失,企业局限于产业单一环节产品研发和小规模应用试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滞后于生产。

而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需要建立标准,研发技术,搞好社会服务工作,三管齐下保证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标准主要围绕省级层面水产养殖物联网发展规划编制和标准体系展开,技术不能再乞讨式地照搬其他行业已经淘汰的技术,要结合渔业的需求,量身定做水产养殖业发展规模、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和养殖流程,有机结合工程技术、机械设备和管理软件,给渔业增加一剂猛料。

制约智慧渔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至于服务工作,需要覆盖渔业的整个环节,提供灾害预警、水质监测、疫病防控的有效信息,来帮助渔民规范养殖,帮助整个产业往更规范的方向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渔业   智慧   养殖业   渔民   水产品   水产   产量   环节   因素   方向   我国   产业   标准   旅游   行业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