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红石峡生态公园位于陕北历史文化名城、九边重镇榆林城北,是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必争的边关要塞,但同时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接壤带。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大漠与边塞风光,也可以感受黄土文明与蒙汉风情。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因山上红石而得名,景区内两山南北对峙,分东西崖,两崖峭拔雄伟,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峡谷中,无定河的两条干流之一的榆溪河从中穿过,上游是红石峡北峡水库,下游是南峡摩崖石刻宝库。这里东望万里长城最大要塞——镇北台,西眺毛乌素沙丘,外围有易马城、款贡城等蒙汉贸易的历史遗迹。身在峡谷,既可欣赏天然湖泊、飞流瀑布、水石相击,也可以品味摩崖石刻、蒙汉书法等醇久如诗的塞北古文化。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红石峡的开凿可追溯至宋元朝代,旧时文官武将儒林雅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吟风饮月,因此留下许多幅书法艺术作品。在它的东西石壁上,摩崖石刻相连,窑洞、殿壁、石镶嵌的题词、题字多达160多处,大小不一,其中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堪称壮观,被称为“塞上碑林”。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威震九边”为一品顶戴抚陕使者叶伯英巡视榆林时所题。1888年,叶伯英奉清廷之命巡视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即榆林)。当看到榆林军事力量雄厚,戒备森严时,挥笔书写 “威震九边”赞誉红石峡关隘险要,军事威严,声名震撼北域边疆全线。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李棠所书。李棠曾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政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河山千古”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延绥镇总兵田玉广和他的副将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刻的。“河山”是指山河实体祖国家乡,“千古”是指年代长久永久垂存。题词者一方面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另一方面是说他俩的友谊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地久天长。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睡佛殿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峡内还许多石窟,窟内有明代所创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等,但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现存的大小石窟有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圆沁殿等。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镇北台在红石峡的东北方向的红山顶上,距红石峡仅两公里的路程, 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即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镇北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明长城中部的要塞之一。 镇北台既是蒙汉两地交易场所的保护神,又是榆林长城段的瞭望所,现在只保留有两个城楼,城墙也只剩土堆了。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镇北台建筑呈正方梯形,为叠4层逐层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递缩而成,总高度为30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米。镇北台各层均用青砖包砌,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其第一层周围有屋宇环列,乃当年守台将卒营房,至今基座尚存。紧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砖城,名款贡城,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在镇北台入口门洞上就写着“款贡城”,镇北台其实是款贡城的一部分,款贡城为蒙汉官方敬献贡物、赠送礼品、洽谈贸易的城池。明嘉靖初年,鞑靼首领与明朝息战议和,开放了市场,可以交易马匹,便有了易马城,易马城在镇北台西侧一公里处,是当年蒙汉互市的地方。镇北台、款贡城和易马城,一台两城见证了榆林历史上为蒙汉两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往来的重要地位。

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

离开镇北台我们一路北上,走包茂高速路,在康巴什新城边的一处水滩旁做了短暂休息后,沿呼包高速一路呼啸狂奔,晚饭前到达呼和浩特,三天的行程到此结束。见缝插针式的旅行是我们的旅行特色,只要有三天时间就会计划三天的行程,在无奈的陀螺式的复制生活中,不妨给自己寻找片刻的歇息和安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万里长城   石佛   山海关   榆林   名山   垛口   佛殿   摩崖   胜景   长城   河山   石窟   重镇   石刻   要塞   当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