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在阆中古城打卡之后,当然不会错过剑门关,大概下午5点多钟到达剑门关温泉大酒店,网上预定价格便宜不少,还可以泡温泉。和当地人打听后,在剑门关和昭化古城之间选择了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在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因为要盖邮戳,导航直接导到了古城的邮局,可是按导航的指引没有找到邮局,于是下车开始步行导航,顺着一条看似不像路的小道,走到一片种植地,右侧有一个古城门,上写着“拱极”,难到这就是古城?跨进城门,古香古色的小城气息扑面而来,因为是清早,许多店铺还没有开门,古城很是清静,让人一眼便爱上了这里。询问旁边的店家,说邮局再往前走几步便是。邮局人不多,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说需要身份证,心想完了,在车上没拿,得回去取,正要出门,一个在邮局里办事的女孩子跑出来说可以用她的身份证,不禁感慨,有些人我们一辈子可能只是擦肩而过,但遇到后的一个举手之劳会让人每每想起时心存感念,由衷地祝福那个女孩子一生快乐平安。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瞻凤门,传说站在城门上可以看到对面凤岭山上的凤凰,因此得名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临清门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有近4000年的历史,古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白龙江、嘉陵江、清江),地理位置险要,是金牛道的重要关隘,唐朝诗圣杜甫曾来到这里,写下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竿湿烟漠漠,江永风萧萧”的诗句,诗中指的就是三江交汇的桔柏渡,因此“桔柏江声”也成为这里的一景。

古城共有四座城门,东为瞻凤(东门外就是桔柏渡)西为临清,北为拱极,南为临江,其中南门因防洪于清代被毁,另外三个城门于嘉庆年间重修,现部分城墙仍在,三道城门完好如故。古城内的建筑布局为四街五巷,巷内的青砂板以三横两纵铺开,且街道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

我们从北门拱极进入,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这里的建筑90%为木结构,而且采用穿斗木承重构架(大概意思为不设房梁),这种建筑结构方式有良好的防震性能,5.12大地震对古城有一定损毁但并不是特别严重,震后当地政府对古城进行了恢复修旧,使古城的风貌原汁原味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漫步古城,小青瓦、古旧的木门、木柱、木屋,典型的川北民居极其养眼。泛着旧时光的古城门,诉说着历史的的古牌坊,经历了岁月的古城墙与你同行,这里没有阆中古城的琳琅满目,也没有平遥古城的游人如织,有一种古朴而典雅的娴静风貌。逛累了,可以找一家小店,要两个小菜,喝一壶清茶,让午后时光悠闲流淌,好不惬意。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昭化古称葭萌,从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郡县,再到唐宋元明清最后到民国、新中国成立,古城完整的经历了地方政权的建置历史,是中国古时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也是名符其实的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逛昭化古城品三国文化,历史上有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之说。三国时期,刘备曾改名昭化为汉寿,寓意汉朝统治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寿。张飞夜战马超、姜维兵困牛头山、鲍三娘浴血沙场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因此,葭萌关、牛头山、鲍三娘墓、敬侯祠等也成为这里的景点了,昭化古城也成为迄今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了。古城还有考棚、剑刀坝君臣园(刘备练兵的地方)、汉寿坛、昭化县署等景点,这些景点需要购买门票参观。

离开古城有一丝不舍,如果有时间很想择一客栈,小住几日,感受历史,细品三国。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三国文化——昭化古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汉寿   郡县   广元市   蜀汉   阆中   嘉陵江   古城   临清   景点   国文   牛头   城门   明清   邮局   建筑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