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释

1、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2、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3、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4、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5、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6、畀(bì):给,予。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7、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8、组:编织,束丝之法。予:给予。

9、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0、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1、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鄘风·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马瑞辰赞成此说,他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毛诗传笺通释》),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城邑   浚县   汉学   洋洋大观   故址   良马   聘礼   忠言   纹饰   经学   威仪   旗杆   牦牛   诗经   国风   旗帜   代表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