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大家好!我是苗家阿萍,我今年二十一岁,我来自红河州开远市,地地道道的苗族人,祖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在一所普通的二本师范类院校读书,大二,于2019年12月报名参加了学校交换生项目来到老挝进行学习交流,我弟弟大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构成一个简单幸福的家庭。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很成功也很失败。

成功,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都很不错,表现很好,奖状拿得很多,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是家人的骄傲。

失败,是知道高考成绩后,看着那不及格的英语成绩,后悔、痛苦。是浑浑噩噩报了所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是进入学校后玩物丧志,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得过且过。

与很多优秀的苗族同胞相比,我简直差得不能再差,但是我今天依然想分享自己的故事。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棍棒”下的亲情

我的妈妈在我的童年印象里,是一个很严厉的人。我作业做不好,会被打;偷跑出去玩,会被打;成绩下降了,会被打;顶嘴也会被打……有时候还男女混合双打。看着自己青一块肿一块的皮肤,那时候的我,真的特别怀疑我到底是不是他们亲生的。尤其是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只要成绩下降,迎接我的非打即骂。因为害怕挨骂挨打,所以我很努力读书,也很听话。其实我的父母除了在学习上对我要求严格,其他事情上还是很疼我的。比如,他们不大带我去地里干农活,即使去了,我一般都是在地里玩耍。其实,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小学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打我,我却一点儿不受影响,没有自卑心理,反而自信满满。可能和他们平时对我的宠爱息息相关。我的父母,他们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爸爸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妈妈读到初中。但是我的爸爸妈妈都很聪明,他们深深的知道,读书是多么重要。

其实,除了一年级到四年级经常挨打外,上了五年级,爸爸妈妈几乎没打过我。只要考试有进步,就会有奖励。这让我更开心,也更努力学习。

五六年级的时候,从其他地方来了许多苗族住校生。可能苗族有早熟的基因,那时候他们在学校里就已经流行写情书、谈恋爱,包括我们村的比我大的,或者比我小的,都在忙着物色帅哥美女。而我,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长相上,我不太像苗族(苗族有一定的面部特征),因为很少去地里干活,又能吃,所以我白白胖胖的,与其他瘦并且皮肤黝黑的苗族相比,根本不像苗族。名字也不像,我单名一个萍。很多苗族女孩子的名字里都加了美丽、漂亮、芬芳等等直接夸赞女孩子的字词或者带有许多花的名字,所以很容易通过名字看出来哪个是苗族女孩子。口音上,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说汉语,可能天生是学中文的(我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到高中都非常好,大学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一开始学就学得很好,发音也很准确,并且朗读很有感情。很多苗族说汉语都带有一定的口音,从这方面也可以区分开。又因我成绩好,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小学霸,除了村里的人,来自其他地方的苗族几乎没人知道我是苗族。也因此,我受到的不良影响很少。他们写他们的情书,我做我的作业。

同时我也要非常感谢我的爸爸,小学六年,坚持接送我和弟弟上学,直到我六年级的时候才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为什么说六年呢?因为六年级的时候,冬天很冷,雾大,爸爸怕我们出意外,就接送我和弟弟)。我家在一个离镇上不远不近的村子里,骑自行车大概40多分钟。经常会有一些早早辍学的苗族男生,也可以说是小流氓,在回家的路上“撩”女孩子。正因为有了爸爸的接送,才使得我免受困扰与影响。上面我说过,来自其他地方的苗族,很快在学校流行起谈恋爱,住校生活更是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便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不好的风气就这样在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我特别庆幸,我的父母没让我住校。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村里就有姑娘嫁人,其实她们都没有小学毕业,来自其他地方的苗族结婚嫁人的也很多。六年级,村里比我小的有几个也嫁了人。

小学毕业,我因为成绩好直接去了市里的初中读书,其他同学只能在镇上那所远近闻名的“婚姻介绍所”混日子(并不是我看不起这所学校,事实就是这样。在这个学校读书的人,很多都是混义务教育混毕业证的)。等我读完初中,我竟成了村里的“剩女”。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与她们相比,我是如此幸运

为什么这样说?十字开头的年纪,我周末还能在家睡懒觉,去街上看见糖葫芦也会撒娇要我爸爸买给我吃,看见芭比娃娃、毛绒熊都会缠着妈妈买给我,在父母的宠爱下无忧无虑地过着舒心的日子。而嫁为人妇的她们,却已经承担起了母亲这个角色。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大的差别?我们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是棍棒加宠爱。五年级以后,因为我读书年龄有点儿大,虽然白白胖胖但已经开始发育。我从小特别爱看课外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历史言情武侠都有,这也催生了我早熟的基因。也因为人乖巧、成绩好,在我们那一边,很多苗族人家都知道我。苗族有一个传统,就是小伙子会去小姑娘家串门,就是所谓的“款彩”。我六年级乃至初中的时候,有过很多苗族小伙子来我家,不过我不知道,也从来没见过,全部被我爸爸妈妈打发走了,这些事都是我读高中后我妈妈才和我说的。我真的要很感谢我爸爸妈妈,如果他们纵容那些小伙子直接进我家来找我,估计我早已经被那些甜言蜜语迷了心窍,嫁给其中一个。与我的父母做法不同的是,很多苗族姑娘的父母对这种行为是不拒绝的。甚至以有小伙子来找自家女儿为骄傲。父母的纵容更让他们猖狂,这样她们能不早婚?

十几岁的我,无论去哪儿,都和父母一起,朋友结婚、过生日,父母都要求我天黑之前回来。那时候的我特别不理解父母,也特别讨厌他们这种做法。与那些姐妹相比,我青春期的生活简直枯燥、单调。她们哪里都能去,可以自己骑着摩托车,到处去玩,成群结队,尤其过年踩花山的时候,更是和小伙子骑着车到处跑,甚至夜不归宿,一去就是好几天。而我,去哪里都得和父母一起。可能是小时候被父母打怕了,我也不敢忤逆他们。但现在的我,特别感谢父母对我“强制性”的控制。以我的性格,倘若没有父母的强制性管束,我不是打架就是浪!虽然我是个女生,也看了很多圣贤书,可是改变不了我争强好胜以及梦想浪迹天涯的性格。也幸亏我是女生,不然得惹出多少事。

读大学后,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苗族姐妹,通过聊天,才知道,原来她们的童年、青春期和我的是那么相似。这时我才明白,父母的教育,对子女的未来真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父母没出去打工,幸福恩爱,是对我和弟弟最好的教育

我一直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很少吵架,给我更多的记忆是他们的恩爱。爸爸没什么不良嗜好,爱家顾家。妈妈贤惠勤劳,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原生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生活在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从小我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和安全。这大概也是我从小就自信的原因。

还读小学的时候,我的父母是想过要出去打工的。但是他们一想到,一旦他们走了,爷爷奶奶也不怎么关心我和弟弟的成长,又联系到其他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管教走上歪门邪道的事例,即使生活再难,他们也坚持在家种地,管束我和弟弟。就像上文说到的,我这个人,性格很怪,虽然我懂得很多道理,但是我依然改不了自己争强好胜的性格和那颗“想上天”的心。如果我的父母早早出去打工,放任我自生自灭,我想,我估计早已经成为臭名昭著的“女混混”或者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成为孩子的母亲。

我父母对我的教育,还潜藏在日常的交流中。我是一个很懒又很笨的人,尤其在农活方面。你让我去地里除草,草没除去,玉米倒是让我挖了好几棵。而且我一干活就经常腰酸背痛,这也不是我矫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严重的时候去医院打针输液都没用。我也不会种玉米,什么也做不好。每次我干农活不行的时候,我爸爸就经常说:“看看你这个样子,不好好读书,将来种地都养不活自己嘞!回家去休息吧。”我一面接受着爸爸的教育,一面欢天喜地地收拾东西回家。我的父母虽然是农民,但是他们懂得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酒宴饭桌上,我的父母都会和我滔滔不绝地讨论许多事情,在无形之中给了我无声的教育。读了高中以后,很少回家,每次打电话也能和父母聊很久,聊学习、聊生活。

高一那年,我差点儿放弃读书。学习九个科目,满满一黑板的作业,我对理科又没有什么天赋,即使再努力,即使文科类成绩再好,也无法改变我倒数的成绩,谁让我理科真的那么差。那时候我又哭又闹,弟弟初三开家长会,妈妈来给弟弟开家长会,顺便来看我。见到她,我又哭又闹,一直说不读了太累了读不下去了之类的话。妈妈打电话和爸爸说了很久,都尊重我的选择,如果真不打算读书,可以选择现在马上回学校收拾东西跟我妈妈回家。那一刻我心慌了,我并没有真的不打算读书,我只是压力很大,想找个发泄点,可是他们居然尊重我的选择。那一刻,我后悔了,也懂了父母对我的爱和尊重。他们爱我,希望我能读书成才,但是他们也尊重我,如果我不愿意,不会勉强我。我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文理分科后我选了文科,在文科上我如鱼得水,成绩唰唰直上(英语是我的硬伤,高考也是死在英语上)。虽然高三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已记不清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哭了多少次,但是我无法忘记父母在电话那头温柔安慰我的声音,每次我哭过后,妈妈都会从镇上来城里看我安慰我,带我去逛街买东西吃。虽然只是短暂的放松与陪伴,却让我拥有了坚持到底的动力。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我爸爸妈妈对我其实是很宠的,他们没有苗族固有的重男轻女观念,反而在很多事情上,我的待遇要比弟弟好太多。比如说,放假回家,我的任务就是做家务,准备一家人的饭,只要在家待着就可以。而弟弟就没那么轻松了,经常被拉着去地里干活。苗族服装价格不便宜,短款600以上,上款1000以上,但是我几乎年年都有一套,并且还会买一双价格不菲的高跟鞋搭配,再加上买平时穿的衣服,所以过年买新衣服光买我的就得话费2000左右,而弟弟最多1000就解决了。我父母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和很多父母观点一样,女孩子要富养,男孩子要穷养。

虽然我现在挺失败的,不思进取,但是我仍然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关爱与陪伴,让我有了今天能在这儿和大家分享我故事的机会。

一个普通的苗族农民家庭,一对普通的低学历甚至半文盲夫妻,能够教育出两个懂事、自信、孝顺的大学生,足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虽是农村出身,但是我和弟弟从未感到过自卑,即使去大城市读大学,我和弟弟也依然能够现在舞台上高声朗诵。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今天之所以废话一大堆,依旧是因为快手上那一对又一对十几岁结婚的苗族小情侣。

我只是在快手上看见视频和图片,我不清楚他们现在是木已成舟还是各回各家。为什么我突然又提到这个问题?我以为,那段视频热门就算了,用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也是挺好的。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我今天打开快手,在热门那里看见了好几个作品,都是那个视频的截图以及其他视频的截图,内容都是“被父母阻止的爱情”。配的文案看了更让我气愤。有个小姑娘,她配的文案是:好可怜,他们才十几岁,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要这么残忍地分开他们?明明他们手都握得那么紧。希望我也能遇见一个像这样不放手的男朋友,希望我能得到祝福。看完后我好无语,我特意看了她的主页和资料,小姑娘年龄不大,15岁,看装束我已猜到她没读书并且在广东一带打过工。再去看评论更让我无语,支持的人相当多。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这怎能不让我气愤不让我心寒?针对这种情况,许许多多同我有一样想法的苗族大学生,我们那么那么努力地去支教去做宣传,可是为什么换来的却是一桩接着一桩的悲剧?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你看看图片中那些“舍不得”放手的情侣,看着他们年轻稚气未脱的脸庞,怎能不生气?有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我觉得我自己都快成了太监了。自己在这里瞎操心、干着急。而别人却在那里支持点赞转发。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我写过好几篇文章痛斥这种陋习和行为,在快手上也发过好几个作品进行宣传教育,可是结果并不理想。今天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看到的人能有感触。且不说这些十几岁孩子是否真明白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有时候,我们不能责怪孩子不懂事,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更是能够影响其一生的教育。

我知道,不止苗族,其他民族也存在着这种十几岁就结婚的行为。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我只是想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学校教育老师教育是在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以后,从孩子一出世,陪伴孩子最多的就是父母。哪怕在学校有老师教育,回到家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无论是苗族,还是其他民族,我们都不希望这种十几岁结婚的事情发生。这无疑是在给民族抹黑。也希望那些发快手崇拜赞同支持这种行为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人想要学好很难,想要学坏却很简单。疫情期间,希望家长多陪陪孩子,一起做家务,做游戏都好过拿手机给孩子玩。

浅谈苗家阿萍的家庭教育

愿每一个女孩子都能成为公主,而不是灰姑娘,愿每一个女孩子结婚后都能成为女神而不是黄脸婆。愿十几岁就想结婚的孩子们看清楚、考虑清楚,父母永远不会欺骗自己,不要被几句甜言蜜语勾了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苗族   都会   快手   农活   家庭教育   村里   其他地方   小伙子   弟弟   女孩子   爸爸   父母   成绩   妈妈   孩子   学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