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刚看到时,就喜欢上了这句话:,于是上网百度它的渊源,竟然没找到一个确切的原创。


但是找到了他的含义曾经出现在北宋·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但是“万里归来颜如少”仍没有“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来得通透、直抵心扉。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呀。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我认为这与容颜无关,与体态、财富、地位无关,而与灵魂、境界、精神有关。

半生后的“少年”,应该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少年”,而是“少年”所蕴涵的纯真、善良、朴实、有梦可追、有人可爱,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TA应该有一颗干净的灵魂,宽宥、仁慈、柔和的心境,阳光、乐观、豁达的精神。

比如李健,朴树,比如杨绛先生。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他,如同一朵清新脱俗的荷花,静静地盛开,一直坚持做自己。

就如同贝加尔湖里的世界一样,干净,清澈,明亮,温暖。就像天空和溪流,无杂质无妄念。


在他的歌声中,我们听到的很多忧伤,但是却很有生命力,哀而不伤。所以李建的样子就是“少年”的样子。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如夏花般绚烂,穿着白衬衫唱那些花儿的朴树,浑身不占一点烟火气。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他顶着北京的严寒去后海唱歌。

那天,他唱了他花20年才写完的猎户星座。他说,唱给那些早出晚归、生活艰辛的人。

20年,他跟随内心的声音,慢慢的雕琢自己的作品。

当开始明白人间疾苦,悲欢离别。他会失控大哭在《送别》的旋律里,此刻他才明白,平凡才是生活唯一的答案。

他的率真、坚持、自我、妥协、柔软就是“少年”的样子。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这样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先生历经苦难,仍然相信人性,相信良知,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温柔的!


她也用笔,温暖了这个世界。所以杨先生走过百年,仍是少年。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所以,少年,不是遗世独立、置身世外,不是不食烟火、不历苦难。


而是“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认清生活真相,仍然热爱。”,


是送别里的“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也是《贝尔加湖畔》爬上树梢的月亮和回荡在湖边的潺潺溪水。


是陈道明先生心里安的那个家,也是杨绛先生的那股向上之气。


他们洗尽铅华,依旧笑魇如花,内心永远淡然。出走半生,归来却仍是少年!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一直相信万事皆有因果,《觉醒年代》里说: 所有幸福都要付出相应代价,如果没有,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受了这代价.

所以,无论你现在做什么,都把他看成是一种经历,谁不是一边成长,一边痛并快乐,在磕磕碰碰中才能遇见那个“少年”的自己。

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一些苦难,说明你正在为你的幸福做铺垫,也许幸福就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当然在创造幸福的同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而读书则是良药,TA可保你身心无恙,渡你到幸福的彼岸,成就你的“少年”梦想。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贝加尔湖   猎户   半生   朴树   不食烟火   贝尔   哀而不伤   如花   少年   这个世界   苦难   身心   内心   样子   幸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