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体制内,你是怎么发朋友圈呢?级别越高的人,发朋友圈越少

在体制内,有这样一种现象:一般人很少发朋友圈,领导更是几乎不发。即使发,也是发一些官方已经证实的新闻,很少分享自己的生活。


这几乎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纪律”了。


级别越高的人,发朋友圈越少。男的,比女的发得少。即使发的话,男的晒运动的居多,女的晒娃的居多。


发朋友圈频繁的,可能会被上司和同事认为幼稚、不成熟、不讲政治。


一般在体制内上班的人往往要遵守很多规章制度,动不动就踩到红线,再加之机关单位人多嘴杂,人事关系非常复杂(俗称“水很深”),所以很多人学会了沉默寡言。


长期以往,沉稳和偏向中庸的氛围就逐渐形成了。


都说“祸从口出”,谁知道自己说的什么话会被别人截图留证,将来成为攻击自己的罪证呢?


体制内人有真正的“微信朋友圈”么?我感觉没有,除非搞分组或屏蔽。


体制内很多人不敢在朋友圈发任何的东西,甚至不敢评论别人。


你上班发朋友圈,可能有人说你“摸鱼”。


你下班发朋友圈,又可能有人嫉妒你不用加班。你发自己努力工作、周末加班的照片,有人说你要跟领导邀功。


你发自己闲暇一点的照片(比如休假出去旅游),有人说你工作清闲。发自拍照,也不大妥,总有人认为你很自恋、幼稚。
也不能炫富,发房子、车子什么的,会遭嫉妒,遭怀疑(钱从哪儿来)。
抱怨上司和工作?那更不行了,可能有人会截图发你领导,也会让人觉得你这人不成熟、不稳重甚至不适合在机关工作。
也最好不要发一些很私人化的感想,有的人会想:你刷什么存在感呢?就你聪明,想得清楚这个道理?
发什么比较安全?非工作时间晒一下娃、晒一下猫可以,或者,发上级要求你发在朋友圈的链接也行。
领导发了朋友圈,你不点赞不行,瞎评论也不行,那就只能轻轻去点个赞。
加了同事,要么都屏蔽,要么搞分组,不然,容易惹是非:为啥别人可以看你朋友圈,为啥我不行,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这些,体制内超大型单位(员工超一千)待过的人,应该都懂。


也许你会说:哎哎呀,你管那么多干嘛?嘴长在别人身上,你活出自我就OK了。

不,还真不是这样。有些事情,有关气压。这种气压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像一片乌云一般,一直跟着你走。乌云厚到一定程度,就会下雨。下雨了,你会被淋湿。淋湿了,你就得善后。
所以,能不让自己淋湿,就别给自己找麻烦。
体制内人员加了领导、同事后,若还想拥有“真正的微信朋友圈”,就得活出两个面孔。
分个组,一个专门给同事看,表演自己很成熟稳重讲政治;另一个,放飞自我,爱咋发咋发。

为什么体制内的人,都不大爱发朋友圈?


01

氛围所致

受中庸文化影响,在体制内工作,规矩、纪律、服从是关键,最忌讳的是“个性鲜明”“标新立异”。

不然,很容易招人反感,让职场受阻。

在这种氛围影响下,相比体制外的人,体制内的为人处世方面似乎较为内敛深沉、稳重成熟。

在发朋友圈方面,很多人不自觉养成了“少发”“不发”的习惯,因为他们都懂得“言多必失”。

虽然,有的人很想发朋友圈分享心得、晒旅游美景、美食,但迫于“领导没发过”“同事也没发过”“整个工作氛围比较低调”等现实压力,只好放弃分享,或设置“部分人可见”。

身在体制内,你是怎么发朋友圈呢?级别越高的人,发朋友圈越少


02

没有炫耀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朋友圈成为了吐槽、分享心得的场所。

在这里,编辑图文、转发链接,轻点“发表”“分享”,一条动态就出现了。

也许,一瞬间的功夫,就能得到好友的点赞、评论,收获自信、关注、展示自我之余,心情顿感酣畅淋漓。

但体制内、外有的人,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就能收获自信、关注、能展示自我,何必再花功夫编辑朋友圈?

再一个,在朋友圈秀给谁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因为没有发朋友圈的需求,他们不大爱发朋友圈。

身在体制内,你是怎么发朋友圈呢?级别越高的人,发朋友圈越少


03

打造扑在工作上的人设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着多个角色,有父亲(母亲)、领导(下属)、子女等。

而,朋友圈好友里,家人、同学、同事、朋友、社会人士等加起来,少说也有几百上千人了。

由于工作、生活的需要,在不同人面前需要打造不同的人设。

如果在朋友圈中随意分享内容,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吻合、与人设反差很大的话,是不利于工作、生活的。

鉴于此,最保守的做法,是不发朋友圈。

即使发,也是“少范围可见”。

身在体制内,你是怎么发朋友圈呢?级别越高的人,发朋友圈越少


04

避免被误解

由于微信好友人员复杂,不同人知识水平、认识层次、视野格局等都不同,不同人站位、利益诉求点不一样。

同样一条朋友圈内容,很容易就被人误解了。

比如,你上班时间发个朋友圈,有人就会说你“摸鱼”“体制内工作真轻松”“拿着工资不干事”等。

你下班后发个朋友圈,晒加班、晒辛苦,有人会说你是在邀功、在抱怨。

甚至,有的人会说你是在“装”,既然忙得加班,怎么还有时间发朋友圈……。

你在朋友圈精心编辑、分享了一段文字,收获“点赞好评”的同时,有人会说:刷什么存在感?装什么,这个谁不会写?

因此,很多体制内的人几乎不敢在朋友圈发任何东西,包括不敢评论别人。

身在体制内,你是怎么发朋友圈呢?级别越高的人,发朋友圈越少


05

规避风险


体制内的任何工作,都必须遵守纪律规矩。不然,触碰纪律规矩,如果上纲上线的情况下,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法律的制裁。

身在体制内,你是怎么发朋友圈呢?级别越高的人,发朋友圈越少

比如,有的必须遵守保密纪律,不小心分享朋友圈被人过度解读,就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的内容,普通人可以分享,但体制内的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代表的是单位的形象,一旦分享、转发,就会让人误会,给单位形象带来损失。

现在网络上很多网文、链接,一些未得到证实的事情,其真实性、安全性无从得知。

稍不留神,就会误转发、误分享,造成恶劣影响。

虽然不知情,但在实质上践踏了纪律。

既然分享有风险,为了保险起见,很多体制内的人都少发、不发朋友圈,以规避风险。

总之,体制内很多人不大爱发朋友圈,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朋友圈没有“朋友”,更多是个“圈”。

这里,有职场江湖、社会规则、法律法规,还有各种勾心斗角、人情世故。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让自己谨慎点,少发、甚至不发朋友圈。

作者:晏凌羊,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多部,2001年云南某市高考文科状元,金融体制内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十余年,现为广州某文化公司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朋友圈   体制   乌云   稳重   纪律   规矩   同人   氛围   同事   级别   成熟   自我   好友   领导   单位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