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自然美之随想

山川名胜,但凡有了文人墨客的足迹,有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其名得以远播。大自然的美被推展得出神入化。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对庐山瀑布的的夸张大手笔的描绘,无人能及。也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令人心神向往;或来此赏景,或一探究竟。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得出,黄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黄山也因此名扬天下。……

探寻自然美之随想

而到了当代,美的话语权,已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利了。名山大川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旅游打卡地。以往幽静的山林仿佛成了拥挤喧闹的集市了。文人墨客们恐怕很难再找到适合自己吟诗作画的栖身隐居之地了。

大爷大妈们也都成了美的享有者,美的传播者。一张张漂亮的随手拍的实景照片,呈现在朋友圈上,成了人们争相传看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的文人墨客忍受不住卷起铺盖,去找寻心目中的圣地了。有的人却与时俱进,摇身一变成了自媒体中的大腕,可谓名利双收。

当然,也吸引了众多的跟风的人,想分上一杯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好事。让美藏不住了,哪怕是个不起眼的地方;只要有美的存在,就不愁找不到推介者;一些地方的宣传部门,在偷着乐的同时,也就有了危机感;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就会失业了。

就在几天前,自己正在苦苦地找寻美的题材时。一个在朋友圈上频频转发的网红小视频,航拍的,成片成片的红红的碱蓬草,在《我和我的祖国》的乐曲声中,显得是那么的优美动人,让人惊叹不已!

探寻自然美之随想

而这些景致,就在你的眼皮底下。道旁,井场边;水沟堤旁,低洼的盐碱地上随处可见。只是略显木讷的我,还是受此指点下;重新来审视这个再普通不过,却红得让人称道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植物。

它的学名是碱蓬草,别称海英菜、碱蒿、盐蒿等,属被子植物门。这种植物喜欢在盐碱地中生长。当它还在幼小生长时,青青的、嫩嫩的,这时候人们叫它黄须菜。此时是不被人们注意的,只有知道它能食用的人,掐其头尖,回家食之。上年岁的人都知道,在闹饥荒的瓜菜代的年代里,小小黄须菜却成了救命菜。

直到长高了变红了,才实现了自我的升华。

大港油区基地所属区域乃至天津区域,是退海之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大港油田第一口发现井港5井,喷出高产油气流。继大庆、胜利油田之后又一个大油田从此诞生。

大港主城区与天津市区虽不足百里,但建设之初的环境条件相差甚远。哪里有油,哪里安家;先生产后生活,艰苦创业,是石油人精神的体现和传承。他们就像红红的碱蓬草一样。在贫瘠荒凉的盐碱地上,生根发芽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默默地做着奉献。正是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不仅为祖国献了石油,还打造了一个崭新的石油城。

探寻自然美之随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大港   井场   山川   庐山   被子植物   黄山   盐碱   自然美   文人墨客   成片   天津   心目中   油田   随想   朋友圈   祖国   石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