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活水计划#读瓦尔登湖,我一直在想出生在200多年前的美国人梭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自然,摹画瓦尓登湖的早晨、中午和傍晚之美景,晶莹剔透的瓦尔登湖之春夏秋冬,太令人心驰神往了!

我喜爱大自然的美,从而认识了这个大自然美的传播者,哪怕相距遥远,跨越时代。我为此查阅资料,想刨根问底,看看这位散文家的履历,以及他的生活经历。也曾想把他与中国的同时代的散文家相联系。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梭罗一八一七年十二月出生于马萨诸州的康科德镇,一八三三年从一所私立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文学。他的基本思想是在大学形成的,爱默生的《论自然》对他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天赋”迷恋自然,也是天成的。

梭罗于一八四五年三月在瓦尔登湖畔修建自己的小木屋,六月份入住,一八四七年九月离开,住了两年零三个月。

看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美国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农业国腾越为发达的工业国。

身处时代变迁的年代,梭罗所追求的却是更加超越的一种状态,一种心境,甚至是一种思想,也就是说在当时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泛起的超验主义思想。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把握。

梭罗说过:“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而他在丛林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时,1840年英国的坚船立炮,已经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一个古老的国家,孱弱的样子,留给了世人。其当下的中国,还是一个农耕的自给自足的社会,没有工业革命的产生的一丝丝的烟气。有的是灶台中之炊烟袅袅。

也许这个阶段,人们不愿提及吧!毕竟是个落后的时代。也可能真的没有与梭罗一样有名的散文大家。

但是在我们泱泱大国之中,不缺乏文学大家,思想的光辉在不同时代里闪闪发光。有人拿晋代的陶渊明与之相提并论。大致生活在梭罗时代的一千四百多年前。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陶渊明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与刘宋政权变替之际,政治昏暗,时局动荡,社会关系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极大的冲突,所以寻求平淡的自然的生活。留下了不少反映战乱给人们带来痛苦与灾难的诗,但更多更好的是歌咏归隐生活描绘农村景色的诗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而其最有境界的,就是他寻找到了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这种意境,即使越千年之后的后生梭罗是无法企及的,当然与之历史文化底蕴及所在社会环境有关。

而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小住,正恰逢风华正茂的年代,名牌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向社会。如果与陶渊明相比,感觉还是一个离家出走的一小孩子。其思想的根源和向往自然生活的方式,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其实陶渊明有着更多的是无奈,而梭罗却是更为积极主动。我们暂且不论陶渊明。一路踏着梭罗的足迹,来思考瓦尔登湖式的自然观。

因为在梭罗所在的年代,瓦尔登湖并不是唯一,与它相类似的甚至更美的湖泊,很多的,美丽自然山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的,只是工业化革命开始的浪潮犹如蝴蝶翅膀的振动,传递到各个角落而已。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而他敏感察觉到这一丝带来波及的颤动。在大多数人还在酣睡时,他不知提前了多少步,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噪声,给分辨了出来。提示人们瓦尔登湖每时每刻都是那样色彩不同的美丽。它是天之骄子,是大自然的馈赠。

它的一草一木,一勺湖水,来仪的鸿雁,还是林中小鸟,还有木屋地板下坐窝的兔子。都是大自然的生灵,理应受到人们的保护。

爱自然,对于梭罗来讲,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从古到今,还没有发现过对自然这么执着的人。

“瓦尔登湖一会是蓝色的,另一会儿便成了绿色的,哪怕是从同一个点看去,位于大地和天际之间,瓦尔登湖既有大地之色,又有苍天之色。从一个山顶上看,它反射着蓝天的色泽,从近处看去它折射着岸边的淡黄色……”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我的简朴的梦,

不能粉饰诗行;

我无法更近地走向上帝和天堂,

却能够更近地活在瓦尔登湖旁,

我是湖边的石岸,

也是吹过的清风;

我手里紧抓

湖的水和沙,

湖的至深的胜地

高居我的思想里。”

这就是梭罗对瓦尔登湖的真挚情感的描绘,是心灵在瓦尔登湖畔的跳动之声。

在冬天的瓦尔登湖里,一湖碧波上覆盖的晶莹透亮的冰。梭罗借助冰面测量了瓦尔登湖的深度,“我测出最深处刚好102英尺,或许还得算上已经上涨的5英尺,那就是107英尺。”测了深度还不是梭罗的最终目的。而且还发现了瓦尔登湖湖底是个很规则的状况,在最深的地方有几英亩地都是平整的……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用译者的话讲,爱湖爱到如此之程度,写湖写到这个样子,只有梭罗了。

梭罗在小木屋里生活的两年多里,欣赏自然热爱湖泊和生灵,这是内心崇尚自然的表现。而在外人看来,正值当打之年,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不谋取职位,过起了隐居生活多少让人不解。如果梭罗按人们预想的正常谋生之道,找工作结婚生子,按部就班的生活,或许就没有流传于世的散文家梭罗了。

从我对《瓦尔登湖》的理解以及有关梭罗的皮毛的文字介绍。梭罗受到所接触的思想影响不说,单纯地从其热爱自然的天性,以及所学专业,没有走向社会,却投入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怀抱,也许是其命里注定的情节所在。


读《瓦尔登湖》有感,崇尚自然简约生活,于心归处芬芳馥郁

至于梭罗对自己以及社会生活的态度,这与其认识自然态度相关。这也是梭罗高境界的体现,这也是一个把毕生精力用以享受自然把握发现美好,并记录下来抒发大自然之情的最好方式。简单、简单,再简单的生活,也是对无端夸大生活的修饰和极尽笨拙的劳作方式鄙弃。

当然,我们也不必要无限渲染简约生活的作用。就像做诗,就得像李白那样先来个呼儿唤美酒,无酒不成诗了。

毕竟梭罗也是个作家,对生活方式甚至写作方式,有着个性化的要求。试想梭罗不坐在南瓜上,不在豆田里锄过草,不在瓦尔登湖畔钓过鱼,不在冰天雪地里,遇到过冬的小动物。他怎么能会体验到瓦尔登湖细微之处呢?还有大自然的精妙所在呢!也不会成就其散文大家之名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爱默生   瓦尔   新英格兰   彭泽   自然   散文家   东晋   美国   湖畔   中国   简约   大自然   年代   思想   方式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