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洛出书处"——中华文明的源头,河洛文化的名片

第一站:探寻"洛出书处"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与洛书的已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名片,中华文明的源头。

河图洛书的传说,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河图我们不说,洛书的传说大致如下:当初大禹全力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天动地,也感动了神龟,神龟于是从洛河中浮出,将背上驮着的朱紫色纹理及丹红色圈点图案的"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洛书就成为了《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洛书图案尊崇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位中央"排列而成。洛书的排列呈3:5:7的比列,类似黄金分割,也符合形式美学的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

探秘

洛书

传说"神龟贡书"的"洛出书处"所在地,在洛宁县西长水乡后湾村,一个依山傍水,竹林葱翠,古迹众多,历史悠久的小村庄。现存的两通汉代和清代"洛出书处"石碑,就立在村中的一个农家小院里。

探秘

洛出书处

假期闲暇,朋友们听说我们去过"洛出书处",也想去看看,就一起驱车再次前往洛宁。

探秘

后湾村


探秘

竹堆

来到了后湾村,眼前的情景和我们上次来时大不相同。原来的村子不见了,变成了堆满竹子的场地,让我们大吃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们急忙寻找,在竹堆的一角,看到了立有"洛出书"石碑的农家小院。

探秘

立"洛出书处"石碑的小院

我们上次来时,这里还是一个房屋密集的村庄,立有"洛出书"石碑的农家小院和周围的民房也是连在一起的,小院的对面也是房屋,中间的街道很窄,车辆无法通行,我们是把车子放在村外走进来的。这次来周围已没有了房屋,车子直接放在了小院门前的空地上。

院门紧锁,我们在附近干活的村民指点下,给小院的主人打了电话,过了不长时间,主人就到了。

来人介绍他是"洛出书"石碑的保护人,也是第六代传人符少武先生。我们有点儿愣神,"洛出书"石碑的保护人换人了吗?上次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即瘦削又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啊!经询问才知,老先生是符先生的父亲,前几年已经过世了。


探秘

“洛出书”保护人符少武先生

问起周围的变化,符先生说现在这里在拆迁,准备开发,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建起了,还不知道,竹制品厂临时在使用这片场地。

符老先生一生守候着石碑,石碑放在小院里,不能很好的保护,是老先生的心头之痛,上次来时,老先生说起开发保护,很是高兴,不想终是没有达成所愿,遗憾离世,让我们咦嘘不已。

聊完了这些,符先生打开了院门,走进小院,首先看到的是一通汉代的石碑,石碑风化的很厉害,上边的字迹均已开不清楚。

探秘

汉 "洛出书处"碑

探秘

汉 "洛出书处"碑

石碑的保护还是有所改进,加上了玻璃罩,减少风化,上次我们看到的石碑,还是直接裸露的。

探秘

汉代"洛出书"碑—2013年照片

探秘

符先生介绍"洛书"

聊起石碑,符先生滔滔不绝:洛书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一画开天地,一点定九州",洛书用九个数字排列组合为一个正方形,其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字之和均等于15,9个自然数的组合就是九宫图,对华夏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洛书的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数学家华罗庚也深为叹服,并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符先生还介绍说,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洛书的产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用洛书来解释《尚书洪范》的来历。它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早些将遗迹保护和开发工作完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让更多的人知道"洛书"。

探秘

洛神庙

院内小屋门上方的牌匾上写着洛神庙,是供奉洛神的地方,来看石碑的人都会在这里点上一炷香,送上自己的祝愿。

门口立着洛阳市洛宁西长水河图洛书研究会的牌子,符先生是洛书研究会长水分会的会长。

小院旁边的铁门里,是一通清朝雍正年间的石碑,上面的"洛出书处"四个大字是当时的河南府尹张汉所题。

探秘

清 河南府尹张汉所题"洛出书处"石碑

探秘

清 河南府尹张汉所题"洛出书处"石碑

探秘

石碑拓片(网络)

这通石碑因为字迹清晰灵秀,引来了许多的觊觎者,没有办法只能将石碑嵌在墙上,并加上了钢筋网,上次来时符老先生介绍说。

这通石碑也被装上了玻璃罩,是重点防范对象。

探秘

清 河南府尹张汉所题"洛出书处"石碑—-2013年照片

探秘

清 河南府尹张汉所题"洛出书处"石碑—-2013年照片


探秘

水井和辘轳---—-2013年照片

这通清石碑前面有一口井,井上的辘轳也是很有年代了,符先生和村民介绍说,这口井的水很与众不同,不用加热,凉水就能冲开鸡蛋,不知是井水中矿物质丰富,还是有其它原因,哪位朋友知道,麻烦告知一下,就此谢过。

因为周边没有住户,没能找到新鲜的鸡蛋,也无法一试,村民还是热情地给我们打了一桶水,让我们带回去喝,说是有益于健康。

探秘

凉水冲开鸡蛋花(网络)

关于“洛书”的传说虽然很神秘,但关于“洛书”的记载,却是很多史书都有。

《礼纬.含文嘉》中记载"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耐则象而做《易》"。

"洛出书"的传说神秘莫测,历史记载又是怎么说的呢?

《尚书.中候》中记载"黄帝出巡,过洛,修坛沈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

《汉书.五行志》中的说法是 河图产生于伏羲时期,洛书产生于夏禹时期,也是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

还有其它如《水经注.洛水》、《宋书.符瑞志》等文献,都对河图洛书有所记载,所有记载的传说发生地都是河洛地区。

2014年11月份,洛书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与汇通,河洛文化之源的"洛出书处",已成为中外专家学者们的探源寻根圣地。 "洛书"已成为洛宁乃至洛阳的名片。

近年来,洛宁县委、县政府对开发"洛书"文化也非常重视,计划要把"洛出书处"开发成为文化古迹和山水风光旅游相结合的古迹旅游胜地,达到抢救历史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又可以发展旅游事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洛宁县委、县政府和"洛书"的保护人符老先生父子的愿望能得以实现。

看过了"洛出书处"石碑后,一直想去看看传说中的洛河与玄沪河交汇之处,"神龟贡书"之地,和玄沪河上的龟窝,因为知道具体的位置,无法成行。这个问题在符先生这里得到了解决,并给了我们一张照片,供我们参考寻找。


下一站我们一起去探寻玄沪神龟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洛宁   大禹   洛神   府尹   辘轳   保护人   文化   石碑   河南   小院   尚书   汉代   古迹   老先生   源头   来时   中华文明   名片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