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校和城市:不要让你的志愿,对不起你考的分数

又到一年高考季,考试的压力本来就够大的了,填大学志愿的更让人头疼,18年的成长经历浓缩成一个分数,谁都想要用这张入场券做一个价值最大化的选择,奠定今后几十年人生的扎实基础,但如果只是从战术层面,基于高考招生简章、大学排名和专业排名去做,就是刻舟求剑,很难抓住从毕业到就业的关键节点。

谈谈学校和城市:不要让你的志愿,对不起你考的分数

试问一下,大多数人读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毕业之后有个好工作,将来有个好的事业发展呢?那找工作的逻辑前置四年不就是选大学的逻辑吗?那么找工作要怎么选呢?当然是根据城市的能级、想从事的行业,以及能不能在这个地方留下来长期发展来选,对不对?根据城市等级,首选当然是北上广深,尤其是广深,其次,就是行杭、宁、蓉、汉,北上的户口太难拿到了,毕业工作几年,想要长期留下来就会考虑买房结婚的事情了,但是京沪的限购太严,买房门槛太高了,导致最近几年清北复交的毕业生在京沪的留存率是越来越低,北京看起来是铁了心要控制人口,而上海呢,已经看到这个趋势,在主动降低姿态挽留人才。

谈谈学校和城市:不要让你的志愿,对不起你考的分数

深圳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落户门槛低、收入预期高,但是房价全国第一,很多青年才俊都买不起,毕业生工作几年,想要成家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离开上深,回到二线城市,而广州、杭州、南京成都和武汉这几个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就强多了,优质的大学多,上市公司和就业机会也多,更重要的是城市地盘大,房价不算太离谱,大学毕业找份工作努力点,三五年就能买得起房子。

而且再设想一下,如果你能在一个城市读完大学,继续找工作,居住生活,进一步再创业,你知道这会有多大的优势吗?选择一个好大学,不就是为了获得一个优质的同学人脉圈子吗?你的同学圈校友圈朋友圈都会比那些毕业才来这个城市的早期累四年,而且更加容易得到本地的校友企业的支持,比如说实习机会、创业机会对城市的环境更熟悉,这就带来很多的机会和便利。

谈谈学校和城市:不要让你的志愿,对不起你考的分数

最后,就城市和学校的选择分情况谈下建议:

上大学城市选择好,将来发展就差不了,如果你是小城市的农村的,那最好就选择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城市,长见识的同时呢未来有机会在大城市立足啊,怎么做呢?分数高的话怎么选择都行,分数不高的话,选择是圆的时候就把城市看得重一些,把学校和专业看得轻一些。具体的城市呢,北上广、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西安、武汉等等这些城市可以优先一些。

谈谈学校和城市:不要让你的志愿,对不起你考的分数

如果你是中西部省份的考生的话,更是一定要这样的选择,正当青春年华,真的应该是见见见世面,长见识,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之后再回报家乡,如果你本来就是大城市的,那你可以选本市,也可以选另一个大城市。如果是选另一个大城市的话,那你就有点讲究了,说明你这个人志向远大,远就是地方远,你看得远,大就是地方大,你格局大,地方远了就得逼着自己独立、自助、自律,地方大了,资源多机会多,但是,陷阱也多,挫折也多,可是,年轻可以不怕挫折,大学本来也就是让优秀的年轻人放心试错的地方啊!

谈谈学校和城市:不要让你的志愿,对不起你考的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人脉   分数   城市   武汉   大城市   门槛   找工作   挫折   校友   志愿   逻辑   房价   毕业生   地方   学校   旅游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