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

在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院内,一场演出最多可容纳2000多名观众。当同样的表演进入网播室时,观众将立即变成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艺术传播的边界。在它的“加持”下,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文化艺术。,仿佛插上了翅膀,从各自的小世界飞向了社会的大舞台。不仅如此,年轻化的观众群体和网络直播审美的多元化,反过来又推动了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转型。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



1。传统文化不缺内容,但缺传播渠道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王越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组照片:一群农村小学生热切地看着电子屏幕上课。王悦在照片下方写道:“很高兴能在陌陌直播公益课堂与全国一百所小学的学生分享‘音乐密码'。”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陌陌科技、国学网、图盟视觉联合发起的一场大型扶贫公益活动中的场景。和王越一样,学习昆曲十余年的北大教授陈军,也通过直播平台成为农村小学生的老师,让昆曲走进贵州、陕西、甘肃、河北,湖南、广西等。第一次从北京大学。16个省市农村小学。

直播以其独特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为高雅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上述公益直播活动外,近年来,不少机构和平台都在通过直播为传统文化拓展传播渠道。例如,2017年,光明。com率先创新利用网络直播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30余场大型直播,累计观众达3000万人次。2018年,光明。com举办“青春邂逅剧”系列直播。数月内,对京剧、山东梆子、川剧、沪剧、淮剧、豫剧、川青音等十余个地方戏曲进行网络直播。,总浏览量1000万。

随着网络直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利用直播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也逐渐从机构和平台的组织行为转变为众多个体的个性化行为。近年来,在很多影院的幕前幕后,经常能看到90后、00后的演员在进行网络直播。一些戏曲演员在舞台上默默无闻几十年,却通过直播一夜成“网红”。

中央民族乐团胡总指挥蔡扬被誉为“中国专业民乐现场直播第一人”。三年前,在直播刚刚兴起的时候,在朋友的建议下,蔡扬第一次在陌陌直播平台上进行了民歌直播。没想到,直播间竟然涌入了24万多人。如此庞大的人群震惊了习惯在剧院表演的艺术家。之后,蔡扬将“新鲜”直播推荐给更多朋友,并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长笛演奏家李娟、中国爱乐乐团打击乐演奏家王越、中国爱乐乐团打击乐演奏家苗青强强联手。中国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员、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于元春、中央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李涵等多位专业人士在陌陌直播创办了“民乐工作室”,积累了超过10万名热爱民乐的年轻人。

戏曲人只讲究演技,不讲究传播。在信息时代,这样的观念不利于传统戏曲的传承。网络直播的兴起,不仅节省了传统戏曲观众的时间成本,还突破了地域限制。它也创造了一种观看表演的新方式。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观看。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

2。“和年轻人一起玩”

在线看《牡丹亭》,感觉杜丽娘突然从电视里出来和我面对面聊天。!“我发的弹幕,她也能看到,很奇特的感觉。”2017年陌陌直播直播《中华艺术之国粹》。北方昆曲演员邵天帅和北京京剧院演员白金首次受邀进入直播间进行网络直播。网友发出以上弹幕评论。

直播持续近两个小时,总观看人数突破1.400万。直播中,邵天帅和白晋两位青年演员不仅演绎了《牡丹亭》、《万寿宫》、《醉妃》等经典剧目,还介绍了化妆、服饰知识和其他歌剧给网友们。网友们不停地与他们互动,边听边给两人赠送了“小金熊”、“金话筒”等虚拟礼物。

在白金看来,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曾面临传承困难。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多元审美。直播的出现迫使我们做出改变,否则你将无法在直播间面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观众”。

酷狗直播平台主播费庄原本是粤剧演员。擅长粤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她拥有超过20年的舞台表演经验。进入酷狗直播后,庄公主结合网络直播和戏曲的特效改编莲花手舞,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刚开始现场演奏二胡的时候,蔡扬还是比较满意的,就像在剧院表演一样。“玩法”的改变,从“蔡洋,你会不会”的公告评论开始?”。蔡扬查了一下很受年轻人欢迎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曲,然后开始听歌、捡谱、配谱、找曲、练。《凉凉》二胡版一出,直播间评论瞬间“炸了”:“二胡还能这么玩!“我可以点别的东西吗?“此后,蔡扬有意识地创新二胡表演形式和内容,传统民乐“越弹越新鲜”。

网播就是用更年轻的方式与年轻人交流。这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用表达方式创新,传统文化重新点燃了年轻人的兴趣。正如我们在蔡扬的直播间看到的,“我要当徒弟”成为了网友最频繁的评论之一。

3。不仅要“火”,还要“活”

将网络直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艺术家利用新媒体渠道传播传统文化。这种沟通形式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古装、民间工艺品等传统文化形态出现在直播间,因为不同于以往为美而战、秀下限的“美颜直播”,直播间诠释传统文化的被视为直播。一股清流,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改善了网络直播的生态。“做传统文化内容的直播,一开始就是承担社会责任。后来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也可以给平台带来流量,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和直播结合的魅力。陌陌副总裁、直播业务负责人贾伟说。

不过,大部分传统文化项目还是比较小众的,所以为了吸引大量的“粉丝”,传统文化主播不得不做出非凡的努力。。此外,网络直播的行业特性,让流量成为网络直播者和直播平台追逐的目标。传统文化艺术,由于其自身特点,不可能永远成为网络直播的“流量责任”。这就要求主播在进行传统文化直播时,不能以流量为唯一追求,更不能为了流量而恶意篡改和亵渎。传统文化。在直播实践中,曾出现打着“传统文化”旗号解构传统文化的网络直播。那些直播传播的是没有文化价值的所谓“个人风格”,淡化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主播甚至以自己的无知挑战传统规则,对年轻观众造成不良影响。这些现象值得警惕。

如何在直播平台上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播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化成长有其内在逻辑,交流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直播结束后,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对于中国戏曲等传统艺术,网络直播只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门,而为了让年轻人成为“铁粉”,最终目的还是要靠自己的艺术魅力。因此,参与网络直播的年轻人应该多向以往的艺术家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用他们精湛的艺术来打动和吸引网络直播。。

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固然“抢眼”,但对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仅仅“热闹”是不够的。还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生活,理解、热爱传统文化到现实生活中去。所以,传统文化不仅要“火起来”,更要融入生活,在创新中真正“活起来”。(李锦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爱乐乐团   传统文化   昆曲   演奏家   民乐   戏曲   中国   乐团   流量   观众   演员   年轻人   传统   艺术   时代   旅游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