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震北台手机失而复得事件之后,这让妻子在靖边美美地睡了一个安心觉。住了一宿之后,早上六点半,举家就向闻名遐迩的靖边“波浪谷”进发。 要想到达目的地,座驾须经过一段蜿蜒盘旋、起伏跌宕、悬于山腰、云雾缭绕的险路,走得让人惊心动魄、抚膺长啸。早晨八点,在导航的引领下,我们先将车停到一户独家农院,在有颓垣断墙、野兔奔突、山鸡时鸣的田野里转了一圈之后,发现这里并非我们要找的波浪谷,于是将车折返一段路程后停在了距波浪谷景区最近的地方。在停车场的路旁,有卖野柳编织工艺品的、有卖自产五谷杂粮的、有卖山桃野杏自制果干的。男人女人的叫卖声一个个像报晓的山鸡一样此起彼伏、荡漾在群山万壑之中。有位当地的农妇肩挎包兜悄悄地走进我们,故作神秘地低声细语道:“别花冤枉钱了,跟我走,让你们看个够,五十元一趟。”女儿不为所动,以为那妇人是在诱导我们,还是在售票口买了每人150元的四张门票。

踏入景区首先要经过一段玻璃栈道。从远处望去,栈道宛若横空出世的长龙。那耸立天地、直插云霄的两根吊桩恰似龙的两只触角;悬挂在两只吊桩上的数根挂缆正像龙嘴两边的触须。整个龙身在云山雾罩的空中蜿蜒起伏、腾云驾雾。走近玻璃栈道,俯瞰万丈深渊的沟壑,只见下面云雾缭绕,将深不可测的山谷险壑笼罩在下面,而人却像踏在一叶扁舟的弄潮者在云海上飘若成仙,让人有一种心往下易坠、气往上难喘的恐慌。踏在能遮挡视线又早已设置好的裂碎嘶声的玻璃栈道上面人们还不甚紧张,但踏上一段透明如镜的玻璃栈道之后,那突如其来的俯视,那深不可测的深渊竟让妻子吓得妈妈呀呀地哭喊起来。她仿佛早已置身云海,竟然像仙女下凡一样躬身碎步地往前小跑了,把边拍照、边过道的女儿笑得前仰后合。知道自己有恐高症,尽管两腿发软、微弱作颤,但还是抬头挺胸、直视前方往前跨步,仿佛牛郎追赶织女显出若无其事的安然。看到妻子吓得像被王母娘娘追赶似地落荒而逃,于是我对妻子高声嚷道:“别往下看,抬起头走”。此时的外孙似乎也没有之前摩天轮上的恐惧,竟然没有像他姥姥那样失态地哭出声来。但见走在前面一对来自乌海的老夫老妻,那老妪竟然在蓝天白云的空中栈道上摆起了paoss,让那老头给她拍照。于是我毫无掩饰自己的羡慕之情朝那老头赞叹道:“你不怕呀!”见有人夸赞自己,那老头尽管没有隐藏自己的得意之态,却还是故作谦逊地回应道:“装得呗”。我心想:好一个“装得呗”,你能装,可许多男人在恐惧魔王面前想装也是不能装啊!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啊。有人临危不惧,有人却处变慌乱;像毛泽东主席当年在延安窑洞里,耳听胡宗南飞机炸弹轰然而下的巨响、面对尘土飞扬时的混乱竟能岿然不动、镇定自若地俯看地图、圈画路线,指挥作战的人,古往今来能有几人呢?而此时此刻的我走在栈道的高处,俯瞰幽深沟壑时,仿佛觉得那沟壑深不可测,似乎觉得随时有地心人要从那最深最暗的地沟里出来一般。仰观壁耸高天、螺纹绕云的波浪山谷,仿佛这里曾经出现过许多天人神匠、鬼斧神工,将高耸连绵、雄浑绝壁的大山打造成天造地设的工艺品。

走完一段提心吊胆、惊魂动魄的玻璃栈道之后,我们走到了波浪谷的“地心丹霞”地段。说它是“地心”那是因峡谷幽深难测,仿佛直达地心。绝壁耸天的岩石上面横纹万千,那是几百万年的岩砂经过漫长的滴水浸润而形成的“时光年轮”,应该是沉积最低、形成最早的水波横纹,而越往上面的水波横纹沉积得越晚。“丹霞波浪”是对这种岩石美景的比喻说法,因岩石红润夺目像红色的晨霞夕照;因纹路螺旋千转像水波在荡漾,故将这种地形特征的地貌美其名曰“丹霞地貌。” 俯瞰地心丹霞,虽然没有走在玻璃栈道上那样揪心难喘,但只要往下看上一眼,就让你坠心闷胸。倘若再让你联想一下地心人真有可能从那低谷随时出没的话,你是绝不想再在此地多逗留半分钟的。

沿着栈道继续向前,我被眼前那高耸凸起、阔大无边、起伏不平、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螺纹波浪”吸引了。像螺纹盘旋的“螺纹丹霞”地貌,确切地说一个个像面包作坊里的“油旋饼 ,”一层一层地自下而上地盘旋,恰似上苍馈赠给人类的寿礼一样,哺育着祖祖辈辈的华夏子孙,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如果说“螺旋丹霞”能给人带来食欲般的视觉享受,那水纹般的“流水丹霞”就更能给人带来心旷神怡般的舒坦。当我和妻跨出木板栈道准备依托这起伏不平的“流水丹霞”留影时,一个养护工人带着的一条黄犬紧跟在我俩的身旁,同我们看着同一个方向留下了这人狗合影的佳作。

踏着木板栈道观赏波浪谷奇景,遇到陡坡就拾级而上;遇到平缓的线路就跨步高远。累了就在设置好的驿站喝点水、吃点东西以补充能量,然后继续向前。过了大半个行程,地势愈发凸起,那上尖下大、一堆一堆的火红波纹,在广袤不平的岩石上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地点缀期间,由近到远地望去好似一锥一锥的火焰鲜艳耀眼。人们故将这种特征的地貌美其名曰“火焰丹霞”,在烈日的炙烤下愈发娇艳似火。

当我们步入两边有护栏的栈道时,一个导游便说:“再往前走一段就是“水上丹霞”了。踏在一段音乐键盘似的栈道上,听着“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在环山薄云的山腰往下走,有一种行云流水、身临其境的快感,恍若自己是仙人下凡一般。从远处望去,碧绿的潭水像镶嵌在阔大无边的丹霞里的一颗翡翠、明珠那样耀眼夺目。走近潭水则更显其清澈、碧绿,像丹霞映日里的一潭琼浆,让人爱不移步、留恋忘前了。此时此景,让我的联想又不禁丰富扩散开来:倘若上帝能将这“螺旋丹霞”施以法术化作那可口的“油旋饼”,将这“水上丹霞”化作玉液琼浆,那么,我定会在那丹霞岩洞里居住下来,不妨作一个回归自然、好逸贪吃的隐者,去享用那上苍赐给的佳肴美馔。

走完“水上丹霞”便是归途了。当我们走到一个供游人栖息的高台上时,一个蹩脚的中年女人和一个独脚的中年男子先后也登上了高台。尽管他们不是一起出行的夫妻,但各自还是显出疲惫的倦意,以至汗流浃背,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跋涉精神,更令人为之倾倒、仰慕。是啊,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还是旅游登山、观光,都得有种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勇气。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曾对旅游观光有过如此精辟的论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与毛泽东主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哲理名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离开靖边波浪谷,在靖边县城吃了一顿午饭。虽然端午闻不到粽子的飘香,但我还是在吃饭的间隙写下了一首包含打道回府、祝福端午节日的藏头诗《端午返程》以增添一些节日气氛:

端阳隐没细雨飞 午餐下榻靖边陲

安心海吃须兼程 康体返乡方觉累

粽叶溢芳糯米馨 子女相伴妻孙陪

飘车奔驰回家路 香花道旁送我归

端午的细雨纷纷而下,仿佛是祭吊屈原的悲伤眼泪;端午的乌云铺天盖地,仿佛是祭祀屈平的招魂旗幡。三天的端午假日,两天半的于洋、靖边之行,满载着全家的幸福、欢乐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安全抵家。

——2021年7月30号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随笔•端午出行记(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靖边   端午   高台   栈道   沟壑   地心   水波   深不可测   地貌   螺纹   波浪   岩石   不平   随笔   妻子   玻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