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出生于1983年的朱培栋,给人一种非常活力,又足够细心的印象,能用简单几句话表达出内核和逻辑,并且,讲故事时画面感十足,很是精彩。


拿一个词概括的话,他本人也好,工作室也好,洋溢着一股少年感。这个词是百分百的褒奖。不只有少年心气,line+也是获奖颇丰的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朱培栋在2019年入选亚太区40位40岁以下卓越年轻设计师名单。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收到“未来”这个命题作文的时候,朱培栋选了公寓来呈现,后来发现只有他们选了这个载体。


在绿城之前,鲜有优秀设计师愿意投入到住宅设计当中,一来因为这个载体对于创作空间的制约和限定,二来因为住宅设计需要设计师本人更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成熟经验。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杭州春月锦庐(效果图)


他在住宅之中选择了公寓。“国情决定了大多数人选择公寓这个载体,我想为更多人而设计。”但其实在公寓里做创新是最难的。


朱培栋选择用“Who”“What”“How”来构思这篇作文。


Who,为谁而做。不是甲方,也不是设计师,而是未来的潜在业主。如今已是二三十岁购房者的时代了,这就注定未来的公寓要回应他们的内心,依托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来造。


What,做什么样的设计。最多年轻人买得起的设计,高层公寓。即将在今年交付的西溪深蓝也是朱培栋为年轻人而作的设计,30-60平方的大小,既适合独居也方便soho,这个项目就是很典型的面向未来,回应年轻人的社群居住生活方式。


How,如何来做。他们决定抛开一切风格和概念,从底层逻辑思考一个问题:房子是怎么盖的?


传统高层公寓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先地下室,再是地上一二三层。朱培栋考虑使用悬挂结构,先造一个“伞柄”,居住单元像灯笼一样悬挂下来。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无界公寓(效果图)


有媒体把无界公寓概括为“全面屏”。这得益于“悬挂”这一承重原理,采用了此结构的立面可以达到除了少量钢吊杆外,几乎无其他墙柱,视野范围得到极大优化。


对外行人来说,走进这样的房子会有两个直观感受:全是窗,墙很少。


当代人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被简单分割成厨房、卧室、客厅、餐厅的三室一厅的住宅户型已慢慢落后于实际需求,这也是朱培栋结合绿城对户型创新的诸多畅想,减少墙面以适应业主不断变化的人生阶段的主要原因。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无界公寓(效果图)


“好的房子应该拥有适合不同家庭构成的尺度。好的品质自不用说,还要有对环境、自然的对话关系,对生活的包容度。不同人生阶段的心态心境不同,要求也是不同的, 建筑要来回应这样的诉求,以一种极高的弹性和包容度。”


抛掉面积的约束,不再限定固定的空间划分里,屋主可以在客厅以沙发为区隔规划出会客区与工作区。没有了墙壁,岛台连接着孩子与妈妈的视线,女主人也不再囿于厨房,通透的客厅-餐厅-厨房构成大公共区域,是一个家庭的会客、生活、工作的核心区。


无界公寓用尽量少的墙体分割给未来的业主提供最大的可能,把决定权交给居住者,来思考自己在现有的人生阶段到底想要什么。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朱培栋的作品常被人冠以“未来”的概念。这个词太大了,对于未来,他认为“弹性”和“自然”是关键词。


“建筑是一种基于需求的建造活动,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过程中,需求不断地叠加与复合。我认为可以对这种变化的需求进行回应的则是场景,它是一种集合了需求、时间、人群、地点为一体的事物。”


他擅长用方法论的思维来细化需求。拿到一个命题的时候,首先解构出它的场景。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师的工作过程与导演异曲同工,是基于场景的空间营造。


绿城在长沙的明月江南项目,理论上说,地块被中间流经的河道打断,规划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在朱培栋看来,这个项目是在一个有河道的整体空间里做设计。拥有一条天然河流是多幸运的事,没有人会不喜欢河流。


于是在上游设计了幼儿园,下游则是配套商业区域。幼儿园由9个花瓶高低叠放而成,下游的商业区由30个伞形结构组成,是一个绿植比例很高的人工山丘。住宅沿河而居,就像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那样选择,不是填埋, 而是依附;不是否定,而是变通。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滑动查看,长沙明月江南(效果图)


依山而建的浙江音乐学院,是朱培栋主创竞标方案并获胜的早期实践,他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和gad、GLA的同伴们试图探讨在多元边界条件下的当代公共艺术教育场景。他们采用了“变色龙”这一概念,将建筑融入环境之中。首先,把建筑体量打散,分布在山体周边,通过设计使得学校兼顾内部教育与外部开放的融合。围挡削弱了城市噪声,建筑高度不挡住自然山景,校园里充满了自然蓬勃的植物……远远看去,山还是山,建筑则是山的子民,继承了山林的视觉元素,人造成分尽可能地消解到最少。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浙江音乐学院


临江而立的钱塘江博物馆,朱培栋则将其定义为一个可全时段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为了回应建筑限高和展陈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建筑体量尽可能地置于地下,展览流线由地下一层盘旋攀升至三层屋顶。在为底层留出充分公共空间和回旋场地的同时,也在屋顶形成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返还。在视觉上顺势形成了如多股水流盘旋交织而上的形态,以单元式钛锌板幕墙交错“砌筑”形成鳞片、水光的视觉奇观,与身旁交汇的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呈相融之势。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杭州钱塘江博物馆(效果图)


给建筑以未来。至于自然,我们要做的只是尊重与信赖。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在生活这件事上,朱培栋也倾注了全力:对家庭的牵挂,与女儿每周腾出一天不加班的约定,给自家手工制作的榫卯家具……就像两栖动物用力张开的蹼,用每个神经末梢感知着四季、人际、触动、情感。


深深地、用力地生活着,然后懂得怎样去回应更多人的生活提案。


他提到自己带着妻女去撒哈拉看星光。白天很热,一行人的越野车只能开到沙漠边缘,带上淡水和干粮骑着骆驼前往腹地。晚上又冷得不讲理,但看了此生最为壮观的星空,回想起来,因为太过静谧了,绝对的暗和璀璨的星星,不掺杂一点人造的震撼。


“那时,只觉得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宇宙历史中最微不可见的尘埃。”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朱培栋与家人在撒哈拉沙漠


未来会有可以飞行的汽车吗,我们人类会不会坐上飞行船迁徙火星,一周只用吃一次的高效食物会面世,这些都未可知。


但未来一定还有风在吹拂着,抬头看到几万年前的星,每个月半按时圆起来的月亮。


双脚踩上柔软沙滩,被温热海水包裹的治愈感受,千万年后未来的孩子,一定也会拥有。




筑梦者丨朱培栋:万类共生,敬未来

以上内容节选自《HOME绿城》第169期

《万类共生,敬未来》

撰文丨黄小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音乐学院   钱塘江   未来   体量   效果图   住宅   场景   公寓   设计师   年轻人   需求   自然   项目   建筑   旅游   空间   朱培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