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松岗直波八角古碉群,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峡谷口上的官寨”,建于清乾隆年间,共有三碉,为石木结构,整体由下向上渐内收呈台锥形。其中一座高43米高的八角碉楼,半个多世纪来,已经倾斜2.3米,经历3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嘉绒地区有“千碉之乡”的美誉,而作为全国文物保护的碉楼却仅此一处。

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建于清代中叶直波村的两座为八角碉,相距50米,石块合泥砌成,内有木制楼梯,内呈圆形,外面呈八角形。南碉内径8米,每角两测边长2.05米,墙厚0.95米,调高29米,共7层。北碉内径8.5米,每角两测边长2.15米,调高24.7米,共6层。第二层开一门,据传内有地道与河流相连。

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对面上坡上的官寨遗址是显赫一时的松岗土司官寨遗址。当时修建的富丽堂皇,所耗人力和才力在当时四土地区来说是“四土之最”,有“布达拉宫第二”之称。可惜,如此美丽、宏伟的建筑其命运同阿房宫一般毁于一场无情的大火。如今所见残缺不全双碉和遗址也算后人来凭吊夕日的一种见证。

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站立松岗桥头,仰视二碉,一雄踞村北山脊上,一耸峙村中,相距50米。碉为石木结构,八角整体由下向上渐内收尾台锥形,其中一座高31米,如直刺蓝天的无尘墨剑,另一座高28米,如从空而落,玉笋刺空,各有一势。另两碉已残败不堪了。两碉对峙,可敌万军,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传双碉内有暗道相通,碉底有井可储粮食数月不腐。

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中西合璧的碉楼大量兴建是这一时期直波村落最突出的变化,林立的碉楼从此成为直波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

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直波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中国的版的“比萨斜塔”——松岗碉群

直波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直波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房宫   开平   碉楼   斜塔   边长   内径   锥形   木结构   居高临下   式样   民居   村落   遗址   中国   造型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