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这个古村落,曾经是“红色通道”,被称“民间艺术博物馆”

在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南依韩江,北临城区有一座百年古村落叫作上窖村。上窖村,原名玉窖,据史料记载建村于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古村落依傍韩江,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不同于潮汕其他村落,上窖村建村的共有三家姓氏,分别为林、高、姚三家,后来因为环境优越,黄、陈、吴、郑、卓、伍、蔡等姓氏也相继落户于此地。故而,上窖村成了十个姓氏族的聚居之地。

潮汕这个古村落,曾经是“红色通道”,被称“民间艺术博物馆”

上窖古村有一个四百多年的古渡口,过去古村是水陆交通要地,往下可直接出海,往上直通潮州城,渡船到对岸可达大衙、渔洲、鳌头、庵埠等处。关于这个渡口,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据村里老人说,姚氏先人曾在明末后期官至刑部尚书,其夫人则为汕头渔洲人,在出嫁时她的家人便把一艘能容纳二三十人的渡船作为嫁妆,以方便女儿时常回娘家。自此就有了这个上窖渡口。

潮汕这个古村落,曾经是“红色通道”,被称“民间艺术博物馆”

古渡口曾经在解放战争期间还曾是一条鲜为人知的“红色通道”,运送了一名又一名的地下工作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现有资料记载,在1947年期间,上窖渡口的19艘大小渡船还护送过大批革命军,使他们顺利上了凤凰山,隐藏起来,对潮汕地区的解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潮汕这个古村落,曾经是“红色通道”,被称“民间艺术博物馆”

走进上窖村,一条古驿道横贯东西,这里池塘众多,百年古榕随处可见,还有各姓氏宗祠、祖屋不少保存完好,其中不乏源远流长的名门望族遗留的老屋,古建筑上的嵌瓷、木雕、壁画和石雕等工艺美轮美奂,堪称一座“潮汕民间艺术博物馆”。明清时期,官府在上窖村境内设置驿铺,即驿站,专门承办官府公文传递及信差住宿,也就是现代的邮局跟酒店的综合体,只是只给官出差使用。维持了两百多年,直到光绪年间,澄海县开办邮局后,驿铺被裁撤。

潮汕这个古村落,曾经是“红色通道”,被称“民间艺术博物馆”

来到上窖古村,除了古渡口,村内各种历史建筑遗迹,还有一个人你肯定也会听村里的老人反复提起,他就是高绳芝,我国民族工业先驱者。原名高秉贞,是泰华商界巨擘高满华之孙,大慈善家高晖石之侄。高绳芝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民族工业先驱和社会活动家。他兴办民族工业,创实业以振兴国家,开启了汕头埠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创办了汕头埠水、电、通讯事业,还慷慨解囊,保住了汕头埠,是众多建设汕头埠的华侨中之代表人物。为表彰他的功绩,1934年,民国政府在汕头市中山公园建“绳芝亭”纪念他。

潮汕这个古村落,曾经是“红色通道”,被称“民间艺术博物馆”

上窖古村落,比较完好地保留着原始的古村落风貌,村内的古建筑基本上也没有被推倒重建,许多建筑都保持完好,加上后期的修复,已经恢复了原貌,村里也少有其他现代建筑掺杂其中,古渡口,古建筑上的潮汕民俗工艺,石雕,木雕依旧习习如生,到上窖古村游玩,可以更多的感受到潮汕民俗风情。

潮汕这个古村落,曾经是“红色通道”,被称“民间艺术博物馆”

我是猫仔菌的旅行笔记,如果喜欢此文,请动动手指,点赞转发支持,有什么感兴趣的古村落评论讨论,我们一起发现中国乡村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潮汕   解放战争   澄海   汕头市   汕头   村内   渡船   官府   渡口   木雕   石雕   姓氏   完好   村里   古建筑   通道   民间   红色   艺术博物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