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文/陈静华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书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海量的网上阅读资源让我们开始在浅阅读上留连往返,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考试压力让我们平常几乎无暇读书。龙应台说过:“文化来自逗留”,“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关照。累积、沉淀、宁静关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精疲力尽的人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能静静地阅读,还好有寒暑假,幸好我结识了一群爱阅读的人,这其中给我影响最多的应该是王娅莉和邱俊老师。

与她俩相识都是源于赛教,邱俊老师和我一道参加的全市、全省教学能手大赛,并一起获了奖。她极有灵性,热爱语文,喜好写作,她的课充满灵性和诗意,读她的书《向着青草更青处》,同她交谈让人如沐春风。她赠我的王君的书《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女人》《一路修行做班主任》和《向着青草更青处》,我都视若珍宝。今年有幸加入邱俊工作室后,邱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的任务,我们都非常支持。有情怀的老师应该是爱阅读的老师,要创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先从教师自己的阅读开始。能与这些安康教坛最优秀的名师为友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安康达德书院院长王娅莉老师酷爱阅读写作,靠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她孜孜以求的是做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型老师,她博览群书,喜欢背诵古诗文;厚积薄发,她的讲座总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与她的丰厚积淀是分不开的。

成为学者型老师曾经也是我的理想,后来却离目标渐行渐远了,不知何时我用视力不好、忙碌做借口很少再认真读书了。王娅莉和她创建的“我们读书吧”阅读会以及读书沙龙活动又给了我动力,她每天在微信群里朗读,乐此不疲。听她和姚红梅、余霞等老师读哲学、美学、文史类书籍,真的是一种享受。

几年来我克服了慢性咽炎等困难,挤时间和她一起读书,先后录了《苏菲的世界》《道德经》《苏东坡传》《知行合一王阳明传》等整本书和几百篇散文诗歌。阅读让我焕发了青春,不再为单调忙碌的教学工作而身心俱疲。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月朗风清,我们仿佛栖息在一片安静而祥和的世外桃源,给自己的灵魂安了一个家,从此不再流浪。

每每听到阅读会和工作室的姐妹们读诗词歌赋、哲学、美学经典,每当自己捧读美文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要像浮士德一样慨叹:“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书,读书胜似闲庭信步,眼前风光无限。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后来在王娅莉老师的引导下,我加入了达德书院,又成为书院的领读者之一。在这里又结识了一群朋友,他们是达德书院的老师陈国庆教授、余霞、姚红梅、张治会、石昌林、年静、袁杰、余志孟、易义彦等热爱读书和公益的志愿者,走进这个充满温暖的集体,从此开启了新的读书生活。

加入达德书院后,在师父陈国庆教授和院长王娅莉老师的指引下,我的读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线上自读,线下交流。我跟着大家又读了《中国文化史概要》《中国哲学史》《美学散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理想国》《世说新语》《人间词话》《浮生六记》《陶庵梦忆》《黄帝内经》(小部分)等一些难啃的书籍,也录了王庭德的自传《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和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等书。有段时间我有点懈怠,录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娅莉老师就会私下问我最近为啥不录音了。她读的书又多又好,文章也越写越好,渐入佳境。她的榜样作用和鞭策让我又开始勤奋起来。

去年冬天让我最难忘的是参加了达德书院的年会,年会上我有幸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分享了自己在书院这几年的收获。记得我在发言中发自肺腑地说:“毋庸置疑,达德之路上,是阅读点亮了我们的心灯,是‘慈善’唤醒了我们日益干涸的灵魂。感谢慈善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携手并肩,风雨兼程!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感谢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热爱读书写作、热心公益事业,有一颗向善向美之心。以陈教授和王娅莉为代表的书院人带领大家博览群书,从四书五经到中外哲学、美学、文学、医学等经典,凡有所读所获,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几年来王娅莉老师的录音多达一千多个,她的散文日臻成熟,她的专业成长也很迅速。犹记得去西北大学聆听老师们的讲座带回的满满的正能量,难忘跟随志愿者去平利西河为贫困儿童送善款时所带来的感动……书院一次次开展新民风大讲堂和其它公益讲座,使听众的心灵浸润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几年来书院志愿者的足迹踏遍安康贫困山区的每一个角落,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盛夏季节,赤日炎炎,蚊虫叮咬;寒冬里,北风呼啸、寒气袭人,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志愿者的脚步。奥黛丽·赫本曾向人透露她的美丽秘诀:“要想拥有吸引人的双唇,请说善意的言语;要拥有美丽的眼睛,请寻找他人的优点;要想拥有纤细的身材,请与饥饿的人分享你的食物;要拥有亮丽的头发,请让小孩子每日触摸你的头发;要想拥有自信的态度,请学习你不曾学过的知识。

在书院我最感激的人还有我们的师父陈教授。2月2号,书院开展的线上读书分享活动中,我朗读了几段小说节选,把自己写的两篇读后感分享到群里。当时为了完成任务,这两篇读后感也没好好修改,水平一般。活动结束之后师父陈国庆教授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有时间最好读一读世界名著。阅读的作品水平越高,你的水平就能提高,否则你的水平就降低。”我知道师父在含蓄地批评我读写水平下降了,这半年因为忙碌,我读书的确有所减少,主要读了一些小说,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日瓦戈医生》等,学术书籍很少涉猎了。师父的提醒让我如醍醐灌顶,于是又开始发奋了。

最近我坚持诵读《诗经》和《庄子》等经典作品,并分享到读书群和书院的群里。有人跟我说:“人过五十不学艺”,可看到师父已经年逾花甲,依然如此自律,每天坚持录音,发慈善短论等公众号。聆听着师父那富有磁性的诵读《青铜葵花》和《平凡的世界》,以及书院其他一些大咖姚红梅、余霞等人的诵读,读着他们的一篇篇美文,和他们一起做公益,给孩子们送善款,陪他们做游戏,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虽然今年过年我们只能宅在家里,每天在群里分享诵读已经成了习惯,用王娅莉老师的话说是“欲罢不能”。

几年来,在书院人的带动和影响下,我继续坚持诵读和学习,发布音频近800个,发表文章几十篇。我多次承担作文讲座和公开课,远赴甘肃临夏等地、近到石泉、大竹园、恒口高中、四合初中等学校交流,我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获得省市到全国的奖项。我为我校全国十佳班主任全东和我校校长、安康市突出贡献专家徐平校长等老师所写的人物报道刊发在安康日报上,去年我也有幸被评为安康日报百名优秀通讯员之一。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读书路上,安康市图书馆的李焕龙馆长给我帮助也不少。他多次鼓励我和学生一起参加图书馆的共读共写活动,我和学生的习作也多次被图书馆结集出版,李馆长亲自给我们赠书颁奖,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因为共读活动,我又结识了李爱霞、李娟、王庭德、王正荣、温洁、唐玉梅、卢慧君、曾德强、尤成群、黄开林等一批安康的作家,让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学期,我转岗开始负责学校宣传工作,于是我又阅读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等方面的书籍,坚持每天阅读新闻作品。 这个春节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正接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防控新冠肺炎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和许许多多的新闻工作者一样,从大年初一开始工作,每天读新闻写报道,并把报道学校抗击疫情等方面的稿件推送到公众号和其它媒体,有时候凌晨还在忙碌,但和那些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比起来,我的辛苦算得了什么。最近我创作的几篇新闻稿件都被多家媒体采用,其中《汉滨初中精心录制优质网课 充实线上教学资源》被“陕派教育”“阳光报”“陕西科技传媒”等省市区多家媒体采用。能用我所读的书所写的文章为为抗击疫情做一点点贡献,我感到无比欣慰。李馆长倡导的居家阅读,共克时艰,使这个抗击疫情的春节我们不再孤单,我不禁为自己有幸加入这个充满正能量的群体而感到幸福。

感谢阅读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的工作渐渐游刃有余;让我既开阔了视野,又找到了内心的宁静。阅读是我对抗抑郁和焦虑的良药。正月天,不能外出,常常是我读书,女儿和老公边听书边工作,居家闭关和网上办公的日子不再单调乏味。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每天读书写作,业余时间练练瑜伽、打打乒乓,录音唱歌,学学跳舞、话剧,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浑然不知老之将至。有人问我逆生长的诀窍,我说是读书和锻炼让我永葆青春,读书让我拥有了一颗向善向美之心,让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与书恋爱,你永远不会失恋!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相伴 (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安康市   安康   达德   馆长   疫情   师父   美学   书院   志愿者   讲座   几年来   忙碌   教授   水平   老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