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之巅,雄踞于喜马拉雅山之上,气势雄伟,直耸云天,远在100公里之外,用肉眼就能看见那金字塔形的峰体。 众多探险家、登山爱好者都将征服珠峰当成人生的一大目标。许多游客也以一睹珠峰真面目为荣耀,就算不想去征服珠峰,也希望能够离珠峰近一点、更近一点。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若能一睹珠峰旗云和日照金山,那将是一年的幸运。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198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面积33819平方公里;1994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珠峰保护区里有著名的珠峰、洛子峰、章子峰、卓奥友峰等,还有世外仙境喜马拉雅五条沟-陈塘沟、嘎玛沟、绒辖沟、樟木沟与吉隆沟。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然而,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状态。20世纪上半叶,人类开始了对珠峰的征服活动。一次又一次的登山活动,给珠峰带来了几乎难以治愈的创伤。登山者留下的废弃物,塑料袋、玻璃瓶、罐头盒、各种金属登山器具以及气气瓶,遍布了雪峰,很难被降解。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476条冰川,面积达2030平方公里。 珠峰地区冰川面积在过去40余年间减少近三成。珠峰北坡,有着著名的绒布冰川。近40年来,绒布冰川年平均退缩速率为5.5米-8.7米。这固然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但也和游客增多不无关系。冰川消融短期内会造成江河流水量增加,但长此以往,一旦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积减小,其下游径流就会逐渐减少,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在珠峰公路的尽头,政府在扎西宗乡的珠峰北坡设立了珠峰大本营。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是观赏珠峰的最佳地点。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大本营共有58家帐篷旅馆,每年4月搭建帐篷,10月底拆除,分设旅馆、商店、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邮局与有中国海拔最高的党支部-珠峰临时党支部。每一天,鲜艳的党旗都在珠峰前迎风飘扬着。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的环境,除了几座公共厕所之外,大本营没有修建永久性的建筑。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2014年,珠峰大本营通电。每年从4月到10月,珠峰大本营都有游客,一个帐篷有6-8个床位,每个床位价格在80-100元不等,7-8月旅游旺季时床位常常是供不应求。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2015年,为改善通往珠峰大本营的交通条件,拉动旅游,西藏总投资4.2亿元,对珠峰老搓板路进行修整油化,对部分危险路段加上了防护栏,于当年7月20日通车。 珠峰公路全长96公里,全程限速40公里/小时,两个多小时就可以从318国道边抵达珠峰大本营。而在那之前,走老搓板路,需花上5-8个小时或者更久,且危险系数相当高。珠峰公路修好之后,游客也多了起来。2018年5月,大本营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据了解,在2015年以前,每年来到珠峰的游客人数为5万人次左右,随着珠峰公路修到大本营,游客越来越多,年均游客数量甚至接近10万人次。截至年底,2018年前往珠峰旅游的游客已超14万人次。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在喧嚣热闹的大本营帐篷营地,数百名游客吃住都在这里解决。由冰川融水形成的绒布河就从大本营旁边流过。虽然每家的帐篷门口都设有垃圾箱,但河滩上还是会有一些不文明的游客随手扔下的食品包装袋、卫生用品及人类排泄物。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大量垃圾无法自然降解,单靠有限的人力运至海拔低的地方进行处置远远不够,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原本生态脆弱的珠峰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生态环境的警笛,已经无情地拉响。 因此,前不久,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了禁令,要求从2018年12月5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这意味着,游客去游览珠峰,需止步绒布寺,车水马龙的珠峰大本营已成为历史。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据了解,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个部分。“禁令”只针对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就是绒布寺以上区域。 其实,禁令的颁布,既不影响游客观景,也对保护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起到很好的作用。从珠峰大本营到绒布寺,下撤距离只有2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其实对于人们观赏雄伟的珠峰并没有任何影响,更何况在绒布寺附近,也能找到合适的观赏位置,也可以看到珠峰昂首天外的雄姿。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对于不远千里、跨越千山万水来到珠峰的游客来说,更要文明出行,环保出行,生态出行。否则,当珠峰区域变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模样,我们该如何向子孙后代交代? 要保护好珠峰这片净土,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空间的承载力,不能任将珠峰当成“游乐场”、垃圾场。要划定红线,要让人类与珠峰保持必要的距离,要让神山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亲爱的朋友们,你认为呢? 文/图 纳兰小鱼

西藏珠峰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应当如何平衡取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珠峰   生态环境   冰川   党支部   搓板   核心区   绒布   西藏   床位   自然保护区   禁令   海拔   帐篷   大本营   距离   游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