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云南腾冲,刘永周皮影馆。 长长的白布做成的屏幕上,色彩艳丽的皮影人正在讲述着腾冲最有名气的小吃“大救驾”的故事:“大救驾”即炒饵块,明朝末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清军逼到西南地区,途经腾冲时,又饿又累,到一家饭店投宿。店家炒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饵块奉上。永历皇帝吃后大加赞赏,考虑到这道小吃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的急,于是赐名“大救驾”。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台下,慕名观看的客人将大厅坐得满满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时不时地盖过了夸张俏皮的方言唱段。这里正在上演皮影戏《大救驾》,刘家皮影戏的第六代传人27岁的刘朝侃正忙着操纵皮影。 一块白布就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就是演员,灯光穿过皮影,人物、花草、楼宇,在画布的另一端映出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有观众惊呼“自带3D特效”。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腾冲皮影戏,是腾冲民间一种喜闻乐见、流传久远的传统艺术形式,当地称“灯影子”、“皮人戏”,还有人称为“土电影”、“手工电影”。 腾冲皮影戏,用灯光照射用牛皮镂刻成的人物,把剪影投射到挂起的白幕布上,用来表演故事。艺人一边操纵皮影表演,一边用中国戏曲唱腔演唱戏中人物对话,由二胡、锣鼓等乐器组成的小型乐队伴奏。影人多以牛皮制成,形体较大,高约50厘米,造型朴实。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腾冲的皮影戏,与戍边的军人有关。 相传在明洪武年间,大批从湖南、四川来的军人来到腾冲戍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内地文化艺术,其中就有皮影戏,传承到如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在民国初年至抗战前期,腾冲皮影表演极为兴盛,名噪一时的皮影戏班子最多时曾达80多个。观众坐在“银幕”前看皮影,如同看电影,深受人们的欢迎。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腾冲皮影剧目丰富,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尤以三国戏、列国戏、封神戏、水浒戏、西游戏、说唐、说岳、薛家将、杨家将等连台本戏居多。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说唐》、《杨门女将》等,刀刀枪枪、云云雾雾,人喊马嘶,十分热闹,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及浪漫主义色彩。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固东镇刘家寨皮影是腾冲皮影戏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腾冲唯一保持不间断演出活动的民间皮影组织,是云南乃至中国西南地区最后“活着”的皮影戏班。 固东镇顺利村刘家寨76岁的刘永周,是刘家寨皮影戏的第四代传人。刘永周十一二岁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表演皮影,至今已经60多年。他制作的皮影人物惟妙惟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刘永周的孙子27岁的刘朝侃,是腾冲刘家寨皮影戏的第六代传人。 刘朝侃大学毕业后,为了刘氏家族“世代的情怀”,为了不让皮影戏失传灭绝,他决心振兴日渐式微的刘家寨皮影。 2015年,刘朝侃在腾冲市区的高黎贡国际旅游城,开设了以他爷爷名字命名的刘永周皮影馆,让旧时家庭作坊制作、走村串寨表演的皮影戏走向了产业化发展。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由于年事已高,刘永周不便频繁往返于刘家寨和皮影馆,但他还坚持在刘家寨教皮影制作、演唱技艺,偶尔也会抽时间到皮影馆指导。 目前皮影馆经常有团队来观看,晚上则接待散客,表演剧目新旧结合,既有传统的,也有刘朝侃根据当代人口味创新的,不少都加上了字幕,方便观看者理解。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除了剧目创新,刘朝侃带领老家的皮影艺人,将皮影靠子制作成小巧精致的工艺品出售,深受游客的喜爱。刘朝侃还在皮影馆设立了体验区,游客可以体验皮靠子雕刻和上色,并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依托观赏皮影、体验过程、购买产品,皮影馆的经营做得有声有乐,成了不少游客来腾冲的必来打卡之处。 文/图 纳兰小鱼

云南腾冲皮影戏堪比3D特效 曾濒临失传 急盼传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腾冲   皮影戏   云南   连台本戏   西南地区   人喊马嘶   云南省   白布   剧目   传人   牛皮   演义   军人   特效   游客   人物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