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西藏日喀则,有这样一座寺庙,它曾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是西藏并入祖国版图的见证;是700多年前的元朝帝师们的“家”;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经书、壁画等,足可以媲美敦煌,人们形象地称这里为“雪域敦煌”。这里就是萨迦寺。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城萨迦镇的本波山下,海拔4280米,距日喀则市150公里。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也是萨迦派的发源地,是萨迦王朝的首府,也是当时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有着无比尊贵的地位。“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因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岩石,长年风化如土状而得名。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历史上,萨迦寺分南寺、北寺,仲曲河横贯于两寺之间,北寺位于河北岸的本波山下,南寺位于河南岸的平坝之上。我们今天所见的萨迦寺,多指萨迦南寺,萨迦北寺早已被毁。北寺由萨迦派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073年主持修建。南寺则由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于公元1268年主持修建,经历代昆氏子孙扩建,形成如今的规模。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与西藏其他的寺庙不同的是,萨迦寺更像是一座城堡,有着完整的立体防御功能。如今的萨迦寺呈方形,占地约4.5万平方米,有两圈城墙。外城墙则直接修建在护城河壕沟内侧之上,高5米,厚近2米,城墙上有垛口,四隅各建一座碉楼,与高大的内城墙相配合。整个寺院唯有东面有门桥以供出入,防御系数相当高。这在藏区的寺院、宫殿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而在内地城市却十分普遍,这又是为何呢?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据了解,在当年,元朝政府曾派遣了大量的内地的汉族、蒙古族能工巧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建造萨迦寺。再加上八思巴曾跟随元朝皇帝忽必烈曾长期在汉地生活,他创建的萨迦南寺,吸收了内地平原城市的建筑特色,防御性很强,不足为怪。如今的萨迦寺同时蕴含了西藏、蒙古和汉族的建筑元素,是三种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萨迦寺是西藏正式并入元朝版图的历史见证。1247年,八思巴跟随伯父萨迦寺法王萨班与元太宗时阔端王举行了“凉州会议”。从那之后西藏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萨迦五祖八思巴因深得元朝统治者信任,被尊为国师。公元1270年,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被升为帝师,总管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行政事务。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八思巴遵忽必烈所嘱,在西藏正式建立起与中国其它行省相同结构的地方政权,成担任元朝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长官,清查户口,制定法律,在西藏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自此,形成了一种帝师制度,萨迦派10多位代法王皆担任元朝帝师。鉴于萨迦派在西藏的重要作用,元朝皇室还通过封赐联姻的方式来加强同萨迦昆氏家族的关系。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在萨迦寺,你会发现,外墙都被粉刷成红、黑、白三色。这是因为,在萨迦派眼中,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音菩萨,黑色象征金刚手菩萨,故萨迦派又俗称“花教”,这是西藏喇嘛教中萨迦派寺庙的特有标志。萨迦寺建寺至今将近1000年的历史沉积,寺内藏有文物达十万多件,其中不乏稀世珍品,而最为著名的就是经书、佛像、瓷器和壁画,被有关专家称为“第二敦煌”。1961年,萨迦寺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萨迦寺作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有宋元以来的各种佛像、法器、刺绣、供品、瓷器以及法王遗物等。 萨迦寺的镇寺之宝就是“拉康钦莫”内供奉的白色法螺,据传此法螺是释迦牟尼曾用过的法器,原由印度国王赠送给我国汉代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时又将此法螺赠给八思巴。寺中僧人视其胜于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开启木匣,捧出海螺由高僧吹奏。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萨迦寺有精美壁画3000多幅,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宗教、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场面宏大,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内容丰富。除了宗教内容外,壁画还记录了八思巴来往内地和西藏,在北京受封等场面。寺内的大经堂,高约10米,外貌与北京故宫极为相似,殿内有40根粗大顶柱直通殿顶,此殿共使用了157根直径超过3米的朱红色木柱,气魄十分雄伟。建筑特点具有中国、印度、尼泊尔和西藏地方的风格,非常庄严漂亮。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在萨迦寺,最让人为之震撼的就是大经堂西墙正面及南、北两墙壁上摆满8.4万多部经书。经书墙高10米、长60米,经书架由地面直达殿顶。光研究这些经书目录也要100年,这在整个西藏、中国甚至是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萨迦王朝时期,西藏还没有印刷术,寺内所藏经书全部都是手抄本,用的多是当地所产的藏纸。经书用7种墨粉汁书写,包括金粉、银粉、红珊瑚、绿松石、珍珠粉、象牙以及历代法王的骨头粉,字体全是古藏文。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除此之外,萨迦寺里还藏有世间已存数极少、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贝叶经。贝叶经素有“佛教熊猫”之称,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源自古印度,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目前现存贝叶经总量不过千部,而西藏存量占到六至八成左右。萨迦寺至今还保存有21部贝叶经。此外,西藏图书馆、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展出的贝叶经都是萨迦寺的,都盖有萨迦寺的章。 文/图 纳兰小鱼 天涯

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曾是700多年前帝师们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敦煌   日喀则市   法王   法螺   汉族   萨迦   世界屋脊   元朝   西藏   版图   经书   壁画   中国   公元   地方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