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如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怎么了?

人不可以不吃饭,也正是由于农业伴随着对生命的担当和承载,所以选择从事农业就必须默认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无可推脱。

但是,如今的农业现状却是:

一是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

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

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把“农”排斥在“国学”之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学被剥离得只剩下儒释道和四书五经。

深度分析:如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怎么了?

这个问题所折射的焦点恰恰就在于,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每天都在吃着粮食,但国人已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这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与农民的退出相反,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赚钱,也没有多少人是因为喜爱,更没有多少人觉得当农民是高大上,只因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

当一个社会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种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我们各自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于是乎,本来要生长12个月才能出栏的猪,3个月就上市了;本来有肥有瘦的猪,全长成了瘦肉。

也许是常年漂泊在外的缘故吧,总把故乡想象得似抒情诗一般地美好,常表白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恩念和眷恋,表现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把贫穷品德化,把落后浪漫化,认为丑化家乡就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在这种迷茫之中,家乡的腐烂就渐渐模糊起来……

我常年扎根家乡,连我自己也很费解,在这种进步时代,为何家乡这群人的生活竟会如此?

深度分析:如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怎么了?

有时连我自己也置身其中,随波逐流。但习惯了也就自然了,也许这就是赤裸裸地人性吧,无论你愿不愿意,这就是人性,它都是摆在那里,真实地发生,并伴随时光的流动而变得变本加厉。

这就是我装满童年记忆的故乡,正因为我爱它,才为它的人情嬗变而心痛,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感到遗憾与痛心!

1、赌博盛行

村里的娱乐方式是略显单调的麻将与字牌,这种风气在长达20年的时光中长盛不衰。年长者在家中操持家务,看带孙子,整理田土。而坐在麻将桌或字牌桌上的是一群身强体壮的中年男女或敢于下赌注的年轻人。

早上九点左右,他(她)们会不约而同来到经常聚集的场所,自觉地按平时赌注大小坐在不同的位置上,开场时欢言笑语,大声喧哗,慢慢地就变得严肃、沉默起来,有时候不分昼夜,天昏地暗,直至把口袋里的钱输个精光,借得无处可借为止。

肚子饿了,中途稍歇片刻,泡包方便面或啃几块饼干就了事,为何要放在商店?为的就是就地取材,节省时间,又有气氛,又够刺激,何乐而不为呢?

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赢者满脸欢笑,输者垂头丧气,回去后夫妻反目,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

深度分析:如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怎么了?

故乡还在,但村子里的魂魄早已死去;故乡还在,但古老的宗族家训的血脉早巳被掏空。

依旧故乡,但相夫教子的传统已不复存在;依旧故乡,年轻的一代却让我们看不到希望。

2、即将荒芜的土地

由于全村土地比较零散,且多为坡地,不易集中耕作和管理,尽管政府强调土地可以流转,但却无人问津。

所以,每家每户土地仍由自家耕作,从前是双季稻,现因受劳力限制,只种一季稻了,尽管这样,还是有许多土地荒了。

深度分析:如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怎么了?

我问他们吃饭怎么办?他们说无所谓,反正米四处有卖,儿子寄回的钱买米还是足够的。显然,人口减少或人口流通,吃饭问题更容易解决了。

老人们都自我解嘲:这哪里是种地啊,我们也知道这样要不得,但我们老了,力不从心啊!

目前还有老一辈的村民在苦苦支撑,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断定,年轻人是不会种地的了。自然和人争夺田地的较量,将会以自然胜利而告终!当然,人退林进,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3、日渐凋零的老一辈

没见过世面的老人,却是大山中最后一批宽厚仁慈之人,可是,这些老人越来越稀缺了,我所认识的安民、太财、贤会、清奇等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个个相继去世了。

深度分析:如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怎么了?

此后,一个个儿孙满堂的家庭根基开始坍塌,家风越加败落,族人之间不再友善和睦,一个尚未成家的小辈不仅可以辱骂自己的叔辈,甚至可以操起家伙砸向自己的父母,兄弟间你尔我诈,妯娌间仇深似海。

犹如一株大树,尽管枝叶繁茂,高耸参天,但掏空树根后,树干和树桠开始枯落和腐烂。

人之间的家长里短,生活百科,而事故的主角则是一批非正常人,但他们个个神智健全,没有任何精神疾患。这些事故的本质,是赤裸裸的人性与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人情味都无比缺失的时代产生的强烈对撞。

深度分析:如今,中国的农村究竟怎么了?

4、乡土是否可以重建

我经常在想,我们农村是否可以还原60、70年代的辉煌,当时,城市青年人都在呐喊:“走,到农村去,农村是片广阔的天地。”确实,那时我村与全国农村一样,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完全原生态景象。

但现在恐怕只是我一厢情愿罢了,现实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已被城市化的步伐碾压成“空心化”,很多人在为消逝的乡村文明而呼吁反思,这是因为它走得太快,把文明丢的速度太快。

我的故乡,却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因为笨重的身躯和闭塞落后走得太慢了,本该为此庆幸,但不幸的是,它却走向了另一种根断裂的病态极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双季稻   农村   食品安全   赌注   国学   中国   国人   故乡   深度   家乡   人性   老人   土地   农民   自然   农业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