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名小吃“蛤仔跳水”,趁完圩吃一碗太爽了

北方的刀削面,风行全国,驰名中外,湛江也有一种与刀削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粉类制作食品,叫“蛤仔跳水”。

湛江名小吃“蛤仔跳水”,趁完圩吃一碗太爽了

薯粉粒糖水(老一辈人称“蛤仔跳水”)

不同之处,前者是面团刀削条片入锅,后者是粉团手捏粒状进煲。“蛤仔跳水”是湛江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小食,用番薯粉揉成半生熟粉团,用手捏成一粒粒,站立抛向正烧开的糖水或汤水,如同青蛙跳水,湛江人称青蛙为蛤,故把此粉食叫作“蛤仔跳水”。

湛江名小吃“蛤仔跳水”,趁完圩吃一碗太爽了

制作“蛤仔跳水”

过去,湛江贫穷落后,番薯曾一度是湛江人的主粮食,亲戚朋友来访,没什么可招待,喜欢用番薯粉制作“蛤仔跳水”待客。因用料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快捷,入口清爽美味,故这古老的传统粉食数百年来在乡间流传。

湛江名小吃“蛤仔跳水”,趁完圩吃一碗太爽了

曾经农村里用水洗沉淀出来薯粉

以往大小圩镇还有“蛤仔跳水”食档摆卖,有咸有甜,任客选择。这些摊档的手艺甚高,捏出来的粉粒粒象是青蛙形状,煮熟揣来,晶莹透明,香气袭人。由于成本较低,价格便宜,老少咸宜,清爽划口又可充饥,很受青睐,农民趁完圩都喜欢吃上一碗再上路。

湛江名小吃“蛤仔跳水”,趁完圩吃一碗太爽了

刚制作好的薯粉粒

制作“蛤仔跳水”,虽然简单,但非常讲究技巧和掌握火候。粉团要适中适度,不过生也不太熟;捏粉成粒,用力平稳,大小统一,松实均匀,形状一致;上碗不可过早也不宜过迟,熟透即行;外形一定要美观,如同透明的青蛙嬉水,吸引食欲,吃起来别有风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湛江人基本上告别了正餐食番薯的历史,番薯在农业生产中也逐渐淡化,招待客人改为大鱼大肉,这一古老的传统小食也不多见了。

湛江名小吃“蛤仔跳水”,趁完圩吃一碗太爽了

如今年轻人喜欢用各种食材搭配薯粉粒糖水

“蛤仔跳水”制作独特,品味独特,独具一格,值得挖掘开发,大可和刀削面媲美。据说湛江地区外,是独一无二的粉制食品,印度薄饼以要弄制饼以姿势而称著,刀削面以手艺功夫而闻名,“蛤仔跳水”只要增加文化氛围又保持民俗特色,这古老的传统美食,必定为湛江的饮食文化百花园增加一朵奇葩。(本文作者为湛江民间历史学家骆国和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跳水   主粮   摊档   刀削面   小食   番薯   糖水   手艺   人称   清爽   青蛙   形状   小吃   古老   传统   喜欢   旅游   湛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