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六十年前一场奇特的婚礼:每人一碟炒斋粉的婚宴

六十年代初期,物质匮乏,人民缺衣少食,生活不景;出现一些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想象的事情,令人不可思议。

1961年某日,赤坎有一位印尼归侨与本地一名女子结婚,时下便在闻名遐迩的南华大酒店举行婚礼婚宴;于是全包下该酒店三楼大厅作为宴客场地。嘉宾、亲朋好友估约1000多人络绎内进,社会一些当地名流也来贺喜。

证婚人张先生主持婚礼,并向诸位列席客人介绍新郎、新娘后,旋即向人们宣布:“各位来宾,婚宴开始,宴席每人一碟加底炒斋粉(稍加份量),请大家慢用。”完毕,酒店服务员随即为客人每人揣上一碟炒粉,算是宴席“佳肴”。

尽管这次独特的婚宴仅有炒粉一道菜,但1961年正值“大饥荒”年代,一碟有油水的炒粉已经胜过山珍海味了,在当时简直是奢侈品啊!

于是,酒店会场当下喧哗一片,赴宴的嘉宾、亲朋好友举箸吃起著名的南华炒粉,如饿虎吞羊般狼吞虎咽,好不痛快,吃完后还舔舔嘴。一碟下肚还不够,要吃上四五碟才满足,可惜,当时生活太困难,也只能过过嘴巴瘾,吃饱是不可能的。

湛江六十年前一场奇特的婚礼:每人一碟炒斋粉的婚宴

炒河粉

炒斋粉属于传统粤菜,由豆芽、香葱、河粉或米粉等材料制作而成,是广东地区的特色传统主食,历史悠久,于清末民初年间出现,通常做法是放汤或炒制。它工艺看似简单,但却是同类产品中制作最复杂的。

制粉必须选用优质的上等白米,浸米、打浆。炊粉的粉浆要薄、炉火要盛、粉丝要均匀切细。炒粉时炉火要旺,锅气要足。刚出镬的炒粉锅气特浓,油香、葱香、蒜香扑鼻,颊齿留香。但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能吃上一碟炒斋粉可不容易,要凭粮票供应,所以嘉宾们的确兴奋不已。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宴席点菜的数目必须是双数,很多人选择十个菜肴为最佳,寓意有圆满的幸福,十全十美。湛江人喜宴主打的菜品都是以海鲜为主,鲍鱼龙虾沙虫都是常见的。

尽管现在的婚宴常常两三千、三四千元一台,菜肴非常丰富,但很多人也会在菜式中选择一道炒粉,这道菜名为“千里姻缘一线牵”之意,希望新人白头偕老,永结同心。(本文素材由湛江民间历史学家骆国和老师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婚宴   南华   份量   缺衣少食   来宾   油香   沙虫   印尼   婚礼   奇特   炉火   宴席   亲朋好友   菜肴   嘉宾   酒店   旅游   湛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